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信息匹配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风筝(zhēng zhèng) 连翘花(qiáo qiào) 纯朴(pǔ pō) 气喘吁吁(xū yù) 哽咽(gěng gēng)翩翩起舞(piānbiǎn) 2.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填入句中,体会它们的意思 染 映 吹 变
(1)当春风(___)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 擎 举 托 拿
(2)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枴,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___)着风筝。 飞 升 飘 窜
(3)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___)入云霄。
二、选择题
3.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若是冬天呢,天天刮大风,冻得人出不去屋……”( ) A.引逗 B.招引 C.停留 D.逗笑
4.初到北大荒,我感到一切都不习惯。( ) A.开始的;开始的部分 B.第一个 C.第一次;刚开始 D.原来的
5.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 ) A.脸向上 B.敬慕 C.依靠,依赖 D.公文用语
6.将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写在括号里。
省略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A.表示引文的省略。B.表示思维的活跃性C.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 D.说话断断续续
(1)……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2)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
(3)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三、判断题
下列哪句是对文中刘老师高尚人格的评价,是的打“√”,不是的打“×”。 7.刘老师是一个对生活和事业充满热爱和追求的人。 (________) 8.刘老师是一个不爱放风筝、性格开朗的人。(________) 9.刘老师是—个自信乐观、意志坚强的人。(________)
四、填空题 10.仿写句子。
美,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爱, , 。 11.写临别赠言。
①王宁林平时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忠告,在毕业之际你可以送他一句格言:“ , 。”
②姜晓伟是你的知心朋友,你可以送他一句诗:“ , 。” ③面对关心、教育你多年的老师,请你用诗句(名言)表达你的感激或赞美之情: 12.请写出两句关于正确面对逆境的名言或名句。 (1) (2)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通过回忆刘老师 和 时的情景,歌颂了刘老师 和 ,表达了作者 之情。 (2) 本文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 、 、 。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理想的风筝 (节选)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
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14.选出对这段话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选项( ) A.刘老师追风筝。
B.刘老师感觉到生命的强壮。 C.刘老师爱逞强。
15.文中“故意”一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理想的风筝”究竟寄托着刘老师什么样的理想呢? 请选出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 )
A.对生活的热爱。 B.生命的顽强。 C.自信乐观。 D.天真可爱。
17.为什么说那圆木棍功德无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任县令。途中,他不辞劳苦,绕到洛阳,拜师程颐,以求深造。这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冽,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侯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披银装,房屋顶上也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18.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高的程度。(______) ②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______) 19.当时杨时和游酢为什么要去找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中你感受到了杨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zhèng qiào pō yù gēng biǎn 【详解】 略
2.染 擎 窜 【详解】 略 3.A 【解析】 4.C 【解析】 5.A 【解析】
6.(1)A.表示引文的省略 (2)B.表示思维的活跃性 (3)C.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 【解析】 7.× 8.× 9.√ 【分析】 7.略 8.略 9.略
10.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恶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解析】
11.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培 根 【解析】
12.(1)黑暗中的明灯 是彷徨时的希望 (2)①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
13.(1) 上课 放风筝 顽强的意志 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 (2) 笑谈腿疾 板书 放风筝 【解析】 14.A
15.“故意”能充分表现刘老师坚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生命的强壮。 16.D
17.因为圆木拐杖不仅支撑着他的身体,也撑起了刘老师的乐观与自信。 【分析】 14.略 15.略 16.略 17.略
18. 深造 肆无忌惮 19.因为两人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
20.从中我感受到了为求真知而不怕吃苦、坚持到底的精神和尊敬老师的可贵品质。 【分析】 18.略 19.略 20.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