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巧红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20年第18期
张巧红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许昌 461200)
摘要:非洲猪瘟会在极大程度上威胁生猪产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不加以有效防控,将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因此,在规模猪场生产发展过程中,需针对非洲猪瘟的发生及传播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控体系,促使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目标得到保障。
关键词: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0.18.059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frican Swine Fever in Large Scale Pig Farms
Zhang Qiaohong
(Anim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enter of Yanling County,Xuchang City,Henan Province,Xuchang 461200,China)
Abstract:African swine fever will greatly threaten the development of pig industry,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If it is not effectively controlled,it will bring great economic loss and social impact.Therefore,in the process of large-scale pig production,it i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a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and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frican swine fever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pig industry.
Key words: large-scale pig farm,African swine fever,control measures
0 引言
2018年我国出现非洲猪瘟后,疫情迅速蔓延,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养猪业生产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基于非洲猪瘟疫情特征,全面部署了疫情防控工作。地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将这些防控要求、政策规定等深入落实,对防控工作实践经验积极总结,探索出一条适宜当地情况的防控路径,以便促使当地规模猪场产业稳定发展不受影响。
1 流行病学
1.1 传染源、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本种病毒具有较多的传染源,涵盖了饲料、野猪、家猪等诸多内容。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也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具有较大的防控难度[1]。
1.2 临床诊断
从本质上分析,非洲猪瘟属于急性传染病的范畴。感染病毒后,生猪通常会有高热、出血等症状出现,对生猪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还会有死亡现象发生。部分生猪感染病毒后,会有亚急性、慢性症状出现。出现急性症状的染病猪,具有高达5%的死亡率。亚急性染病猪具有较长潜伏期,很容易有流产、死胎等问题出现。
2 防控措施
2.1 落实宣传培训工作
为促使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成效得到提升,需将群防群控的氛围构建起来,将各项防控技术措施全面落实下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相关部门需对技术培训、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意义充分认识,通过宣传培训工作对策的调整与创新,促使培训宣传工作力度得到稳步提升。要将非洲猪瘟防控知识、防控技术等作为培训重点,促使规模猪场的防范能力得到增强。大力宣传猪瘟防疫方面的法规、政策与措施,帮助相关部门、社会主体充分认识到防控工作的紧迫性,促使群防群控的社会氛围得到良好构建。
2.2 完善规模猪场防线体系构建
第一,要构建生物安全防疫区。防疫区的核心为猪场围墙,按照3 km左右的标准控制防疫区的半径,对猪场周边的地形条件、生物安全隐患等客观全面评估。相关部门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防疫区内的养猪场个数、存栏猪头数等科学调查,避免有遗漏问题出现。要将车辆清洗消毒中心合理设立于防疫区的主要交通路口,控制病毒的传播。可以基于微信载体的运用,将非洲猪瘟防控群构建起来,引导本区域内所有猪场经营主体对非洲猪瘟防控知识、技术等深入学习[2]。规模猪场具有较大存栏量,饲料、兽药采购方面优势较大,可将技术服务提供给本区域内的养猪场,同时特惠提供种猪、仔猪等,促使疾病传入风险得到有效降低。第二,要对猪场围墙科学构建。通常应用水泥墙形式,控制其高度在3 m左右。依据生活区、安全区划分猪场内部。其中,食堂、宿舍、仓库等都属于生活区。相关人员要对围墙定期巡视,及时杀灭老鼠、苍蝇等传播载体。将适宜药物喷洒于围墙周围,围墙内部可以应用引诱药物灭杀措施。
2.3 严格审查防疫条件
要将我国动物防疫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对相关防疫设施完善配置与使用,以避免有疫情传入风险发生。相关部门在非洲猪瘟防控实践中,要严格审查管理规模猪场的防疫条件,引导规模猪场主体人员对厂址、布局等合理确定,对各项设施完善构建,以便能彻底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要对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核发环节充分重视,严格遵循相关程序与标准要求,提升把关质量。此外,要强化监管职能的发挥,将督查机制完善构建起来,督促规模猪场对动物防疫条件及时优化与改善,促使规模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4 完善规模猪场防控制度体系
第一,将隔离制度构建起来。规模猪场要对人员、车辆、产品的进入严格限制,引进的生猪需通过相应的检测、检疫程序,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且需进行45 d左右的隔离观察后,方可以实施合群饲养工作。若有生猪患病问题出现,需及时隔离处置,无害化处理死亡生猪。要对饲养人员串舍行为严格控制,禁止混用饲养用具、防疫用具,避免交叉感染问题的出现[3]。第二,构建消毒制度。及时准备消毒用品,对消毒池内的消毒液定期更换,依据制度要求,严格消毒处理规模猪场的进出人员、车辆和用品。要定期消毒处理饲槽、用具、道路等,避免有死角问题出现。生猪出栏后,需彻底消毒处理各个单元、饲养用具。如有生猪死亡问题出现,需要强化消毒所在圈舍。
2.5 落实防控主体责任
通过企业法律主体责任的深化落实,能提升防控工作的整体成效。相关部门需对生猪产业发展、疾病防控之间的关系科学处理,将非洲猪瘟防控主体责任压实,促使各项防控对策得到全面落实。当地技术人员要将摸底调查工作深入开展下去,对规模猪场生猪移动、防控措施情况等实时掌握与监督。要督促规模猪场依据防控要求对厂区内的薄弱环节仔细排查,进行必要的完善工作,且将各项防疫制度执行于生产实践中。通过主体责任的落实与监管职能的发挥,能促使规模猪场生产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2.6 做好疫情排查监测与监督管理工作
要将非洲猪瘟疫情排查监测工作规范实施下去,对病源污染状况全面掌握,以便促使疫病风险隐患得到彻底消除。相关部门与单位需基于排查文件指示,对当地非洲猪瘟排查监测规划方案科学制定,要对排查监测队伍、排查监测设备等科学构建与配置,严格控制排查监测频率。要将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等作为排查监测的重点,通过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排查监测规范内容的贯彻与落实,提升排查监测整体成效。同时,要将排查监测结果充分利用起来,以便更好的实施后续防控工作。此外,将日常监督管理活动落实下去,将防疫监督、执法检查等定期实施于规模猪场内部,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处理,促使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2.7 完善疫情报告与应急处理体系
如有生猪异常死亡等现象出现于规模猪场,相关主体需及时汇报给主管部门。防疫中心要基于报告内容,将调查小组及时组建起来,对死亡生猪的病理、病症等全面调查,形成完善的调查报告。要结合规定要求,对病死生猪的淋巴结等组织有效收集。若检测确定组织样本为疑似病例,需及时上报省级主管部门,进行确诊处理。针对各种疑似病例的出现,要基于应急预案要求将针对性处理工作实施下去,以便避免蔓延或扩散疫情。要及时隔离与观察发病场所,禁止移动动物、饲料、粪便等诸多物品。同时,严格消毒处理发病场所、周围环境,消毒频率控制在每天5次左右。如疑似病例已经确诊,需对疫区立即封锁,对疫区内的病猪、疑似病例等全面捕杀,科学妥善处理疫区内的各种物品。此外,对疫病发生前1月内的动物、产品等全面调查,科学评估疫病风险。
3 结束语
非洲猪瘟具有较高死亡率,一旦出现,将会对规模猪场、当地生猪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因此,需要通过非洲猪瘟防控体系的完善构建,最大程度规避非洲猪瘟的发生。规模猪场、相关部门需充分发挥主体职能,依据党中央的部署规划,完善与落实各项防控对策,不断提升防控水平,促使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目标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 曹洁.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J].兽医导刊,2018,3(10):123-125.
[2] 邓华成.规模养猪场非洲猪瘟疫病防控措施分析[J].兽医导刊,2019,8(11):99-101.
[3] 刘芳玲.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八项措施[J].兽医导刊,2019,3(14):65-67.
作者简介:张巧红(1976-),女,汉族,河南鄢陵人,本科,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