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 J2522 issued 6
时间:2021.03.01 vehicle
recommended practice SAE
创作:欧阳语 测功圆盘制动器效能
前言-不同摩擦材料的评价和比较可行性试验方法的恰当规定已成为工业自动化趋势的全球性趋势。这些比较试验法在摩擦称片的研制,选择和质量控制方面被证明是有效的。
代表欧洲摩擦称片和客车制动器的AK工作组在最近几年研制AK Master标准。SAE制动器试验机试验号标准制动系统具有全面的性能和安全性。因此,委员会将把AK Master标准作为SAE的工业标准。
此资料应该与其它应用标准和试验方法共同使用(SAE,美国联邦标准或其它特定试验程序)为特殊的应用或汽车平台来充分评价摩擦材料。 1. 适用范围
1.1 SAE工业标准规定了惯性试验机的试验方法,此方法为配有液压传动制动制动器的汽车在压力,温度和速度方面评价摩擦材料的效能。
欧阳语创编
欧阳语创编
1.2 SAE J2522标准的主要目的是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摩擦材料的对比。为解释不同试验台的冷却工况,其衰退部分由温度控制。
2. 相关参考-这里没有出版的相关参考书目。
3. 定义-为使此资料更便利的使用,应用如下的术语和定义。
3.1 制动过程的摩擦系数值-制动过程所有测得摩擦力的平均值。
3.2 额定摩擦系数值-没有衰退和温度等级的制动过程所有测得摩擦力的平均值。
3.3 最小摩擦系数值-有衰退和温度等级的制动过程所有测得摩擦力的最低算术平均值。
3.4 摩擦系数值-在特定时间点盘式制动器输出与输入扭矩的比值
根据方程1
(方
程1)
3.5 C*值-在特定时间点鼓式制动器输出与输入扭矩的比值 根据方程2
(方
程2)
欧阳语创编
欧阳语创编
4. 符号和缩写-在试验中用符号和缩写来进行必要的计算 4.1 -摩擦系数(非单元体) 4.2
-测量扭矩[
]
4.3 p制动压力[kPa] 4.4
-盘式制动的初始压力值为50kPa,鼓式制动器
的初始值根据制动器来确定[kPa] 4.5 Ap-活塞面积[kPa] 4.6 reff-有效半径[mm] 4.7 -效率100% 4.8 值 4.9
-在6.4.3中压力为2000、3000和4000kPa制-在6.3中第1次到第6次制动的摩擦系数平均
动时的摩擦系数平均值 4.10
-在6.4.5中压力为2000、3000和4000kPa
制动时的摩擦系数平均值 4.11 值 4.12 4.13 4.14 均值 4.15
-在6.9中第1次到第15次制动的摩擦系数最大
欧阳语创编
-在6.5中第1次到第六次制动的摩擦系数平均
-在6.6中第1次制动的摩擦系数 -在6.7中第2次制动的摩擦系数
-在6.8中第1次到第18次制动的摩擦系数平
欧阳语创编
值 4.16 均值 4.17 系数最小值 4.18 均值 4.19 大值 4.20 均值
5. 试验条件
5.1 前轴惯量-若没有其它规定按机器总重量的75%计算 5.2 后轴惯量-若没有其它规定按机器总重量的25%计算 5.3 压力增加率-25000kPa/s5000kPa
5.4 取样率-最短时间为50ms测取压力和扭矩值
5.5 温度测量-位置热电偶置于盘式片外表面或鼓式片接触面的摩擦轨迹中心半径处,附加热电偶置于摩擦材料里来记录温度。
5.6 冷却空气条件-对于6.9,6.12.1,6.12.2和6.14:进气0%,出气100%。在其它部分冷却空气速度应为5到10km/h。
欧阳语创编
-在6.10中第1次到第18次制动的摩擦系数平
-在6.12.1和6.12.2中温度序列的摩擦
-在6.13中第1次到第18次制动的摩擦系数平
-在6.14中第1次到第15次制动的摩擦系数最
-在6.15中第1次到第18次制动的摩擦系数平
欧阳语创编
5.7 衰退部分-扭矩和温度能控制衰退部分。根据机器重量,制动力矩分布,滚动半径和给定的减速度来确定制动力矩。(见表格1)
表格1-衰退停止的初始温度
制动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盘式片初始温度℃ 100 215 283 330 367 398 432 446 465 483 498 513 526 539 550 鼓式片初始温度℃ 100 151 181 202 219 232 244 254 262 270 277 284 289 295 300 此初始温度由方程3计算:
(方程3)
在6.12.1和6.12.2中若初始温度不能达到以上要求,在制动力矩下以80km/h的速度进行拖磨操作并以最大减速度为0.2g拖磨20s。而程序所述温度在试验报告中被收集。在6.9和6.14中初始温度不能达到以上要求,前一次制动停止的温度将作为本次衰退停止的初始温度,这些部分不需加热。
5.8 制动盘材料应为灰铸铁。
5.9 所有规定值被推荐,可根据试验中的制动器进行调节 6. 试验方法
欧阳语创编
欧阳语创编
6.1 湿特性-在压力为3000kPa经过30次紧急制动使速度从80km/h降到到30km/h(见表格2) 表格2-未加工的特性部分
参数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数 制动速度(km/h) 缓解速度(km/h) 压力(kPa) 初始制动温度(℃) 最终制动温度(℃) 周期数 前轴 30 80 30 3000 100 Open 1 后轴盘式制动器 30 80 30 3000 100 Open 1 后轴鼓式制动器 30 80 30 3000 80 Open 1 6.2 抛光-在可变压力下经过192次紧急制动使速度从80km/h降到到30km/h(第2个周期可选择64次紧急刹车)(见表格3)
参数 每周期制动次数 制动速度(km/h) 缓解速度(km/h) 初始制动温度(℃) 最终制动温度(℃) 第1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2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3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4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5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6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7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8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9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10次紧急制动压力前轴 32 80 30 100 Open 1500 3000 1500 1800 2200 3800 1500 2600 1800 3400 后轴盘式制动器 32 80 30 100 Open 1500 3000 1500 1800 2200 3800 1500 2600 1800 3400 后轴鼓式制动器 32 80 30 80 Open 1500 3000 1500 1800 2200 3800 1500 2600 1800 3400 欧阳语创编
欧阳语创编
(kPa) 第11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12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13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14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15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16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17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18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19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20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21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22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23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24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25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26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27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28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29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30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31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第32次紧急制动压力(kPa) 周期数 1500 2600 1500 2200 3000 4600 2600 5100 2200 1800 4200 1500 1800 4600 2600 1500 3400 2200 1800 3000 1800 3800 6 1500 2600 1500 2200 3000 4600 2600 5100 2200 1800 4200 1500 1800 4600 2600 1500 3400 2200 1800 3000 1800 3800 1500 1500 2600 1500 2200 3000 4600 2600 5100 2200 1800 4200 1500 1800 4600 2600 1500 3400 2200 1800 3000 1800 3800 1500 6.3 特征值1-在压力为3000kPa经过6次紧急制动使速
欧阳语创编
欧阳语创编
度从80km/h降到30km/h(见表格4)
表格4-特征值1部分
参数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数 制动速度(km/h) 缓解速度(km/h) 压力(kPa) 初始制动温度(℃) 最终制动温度(℃) 周期数 前轴 6 80 30 3000 100 Open 1 后轴盘式制动器 6 80 30 3000 100 Open 1 后轴鼓式制动器 6 80 30 3000 80 Open 1 6.4 速度/ 压力灵敏度部分-各种制动器的压力灵敏度和缓解速度
6.4.1 时速40km/h的速度/压力灵敏度-在压力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经过8次制动速度由40km/h减到5km/h(见表格5)
表格5-时速40km/h的速度/压力灵敏度部分
前轴 8 40 5 100 Open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后轴盘式制动器 8 40 5 100 Open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后轴鼓式制动器 7 40 5 80 Open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参数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数 制动速度(km/h) 缓解速度(km/h) 初始制动温度(℃) 最终制动温度(℃) 第1次制动压力(kPa) 第2次制动压力(kPa) 第3次制动压力(kPa) 第4次制动压力(kPa) 第5次制动压力(kPa) 第6次制动压力(kPa) 第7次制动压力(kPa) 欧阳语创编
欧阳语创编
第8次制动压力(kPa) 周期数 8000 1 8000 1 - 1 6.4.2时速80km/h的速度/压力灵敏度-在压力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经过8次制动速度由80km/h减到40km/h(见表格6)
表格6-时速80km/h的速度/压力灵敏度部分
前轴 8 80 40 100 Open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1 后轴盘式制动器 8 80 40 100 Open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1 后轴鼓式制动器 7 80 40 80 Open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 1 参数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数 制动速度(km/h) 缓解速度(km/h) 初始制动温度(℃) 最终制动温度(℃) 第1次制动压力(kPa) 第2次制动压力(kPa) 第3次制动压力(kPa) 第4次制动压力(kPa) 第5次制动压力(kPa) 第6次制动压力(kPa) 第7次制动压力(kPa) 第8次制动压力(kPa) 周期数 6.4.3时速120km/h的速度/压力灵敏度-在压力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经过8次制动速度由120km/h减到80km/h(见表格7)
表格7-时速120km/h的速度/压力灵敏度部分
前轴 8 120 80 100 后轴盘式制动器 8 120 80 100 后轴鼓式制动器 7 120 80 80 参数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数 制动速度(km/h) 缓解速度(km/h) 初始制动温度(℃) 欧阳语创编
欧阳语创编
最终制动温度(℃) 第1次制动压力(kPa) 第2次制动压力(kPa) 第3次制动压力(kPa) 第4次制动压力(kPa) 第5次制动压力(kPa) 第6次制动压力(kPa) 第7次制动压力(kPa) 第8次制动压力(kPa) 周期数 Open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1 Open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1 Open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 1 6.4.4时速160km/h的速度/压力灵敏度-在压力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经过8次制动速度由160km/h减到130km/h(见表格8)
表格8-时速160km/h的速度/压力灵敏度部分
前轴 8 160 130 100 Open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后轴盘式制动器 8 160 130 100 Open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后轴鼓式制动器 7 160 130 80 Open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 参数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数 制动速度(km/h) 缓解速度(km/h) 初始制动温度(℃) 最终制动温度(℃) 第1次制动压力(kPa) 第2次制动压力(kPa) 第3次制动压力(kPa) 第4次制动压力(kPa) 第5次制动压力(kPa) 第6次制动压力(kPa) 第7次制动压力(kPa) 第8次制动压力(kPa) 欧阳语创编
欧阳语创编
周期数 1 1 1 6.4.5时速200km/h的速度/压力灵敏度-在压力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经过8次制动速度由120km/h减到80km/h。如果机器的最大速度低于200km/h,则使制动速度等于机器的最大速度,缓解速度为最大速度减30km/h(见表格9)
表格9-时速200km/h的速度/压力灵敏度部分
前轴 8 200 170 100 Open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1 后轴盘式制动器 8 200 170 100 Open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1 后轴鼓式制动器 7 200 170 80 Open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 1 参数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数 制动速度(km/h) 缓解速度(km/h) 初始制动温度(℃) 最终制动温度(℃) 第1次制动压力(kPa) 第2次制动压力(kPa) 第3次制动压力(kPa) 第4次制动压力(kPa) 第5次制动压力(kPa) 第6次制动压力(kPa) 第7次制动压力(kPa) 第8次制动压力(kPa) 周期数 6.5 特征值2-在压力为3000kPa经过6次紧急制动使速度从80km/h降到30km/h(见表格10)
表格10-特征值2部分
参数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数 制动速度(km/h) 缓解速度(km/h) 压力(kPa) 初始制动温度前轴 6 80 30 3000 100 后轴盘式制动器 6 80 30 3000 100 后轴鼓式制动器 6 80 30 3000 80 欧阳语创编
欧阳语创编
(℃) 最终制动温度(℃) 周期数 Open 1 Open 1 Open 1 6.6 冷制动-在压力为3000kPa经过1次制动使速度从40km/h降到5km/h(见表格10)
表格10-冷制动部分
参数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数 制动速度(km/h) 缓解速度(km/h) 压力(kPa) 初始制动温度(℃) 最终制动温度(℃) 周期数 前轴 1 40 5 3000 40 Open 1 后轴盘式制动器 1 40 后轴鼓式制动器 1 40 53000 40 Open 1 3000 40 Open 1 56.7 高速公路制动-在减速度为0.6g经过一次制动和一次紧急制动。(见表格12)
表格12-告诉公路制动部分
前轴 2 100 最大速度的90% 5 最大速度的90% 0.6 50 Open 1 后轴盘式制动器 后轴鼓式制动器 2 2 100 100 最大速度的最大速度的90% 90% 5 5 最大速度的最大速度的90% 90% 0.6 0.6 50 50 Open Open 1 1 参数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数 1次制动的制动速度(km/h) 2次紧急制动的制动速度(km/h) 1次制动的缓解速度(km/h) 2次紧急制动的缓解速度(km/h) 减速度(g) 初始制动温度(℃) 最终制动温度(℃) 周期数 6.8 特征值3-在压力为3000kPa经过18次紧急制动使速度从80km/h降到30km/h(见表格10)
参数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表格13-特征值3部分
前轴 18 后轴盘式制动器 18 后轴鼓式制动器 18 欧阳语创编
欧阳语创编
数 制动速度(km/h) 缓解速度(km/h) 压力(kPa) 初始制动温度(℃) 最终制动温度(℃) 周期数 80 30 3000 100 Open 1 80 30 3000 100 Open 1 80 30 3000 80 Open 1 6.9 衰退1-减速度为0.4g初始温度逐渐增加经过15次制动使速度从40km/h降到5km/h(见表格14)
参数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数 制动速度(km/h) 缓解速度(km/h) 减速度(g) 最大压力(kPa) 第1次初始温度(℃) 第2次初始温度(℃) 第3次初始温度(℃) 第4次初始温度(℃) 第5次初始温度(℃) 第6次初始温度(℃) 第7次初始温度(℃) 第8次初始温度(℃) 第9次初始温度(℃) 第10次初始温度(℃) 第11次初始温度(℃) 第12次初始温度(℃) 第13次初始温度(℃) 第14次初始温度(℃) 表格14-衰退1部分
前轴 15 100 5 0.4 16000 100 215 283 330 367 398 423 446 465 483 498 513 526 539 后轴盘式制动器 15 100 5 0.4 16000 100 215 283 330 367 398 423 446 465 483 498 513 526 539 后轴鼓式制动器 15 100 5 0.4 10000 100 151 181 202 219 232 244 254 262 270 277 284 289 295 欧阳语创编
欧阳语创编
第15次初始温度(℃) 最终制动温度(℃) 周期数 550 Open 1 550 Open 1 300 Open 1 6.10 恢复1-在压力为3000kPa经过18次紧急制动使速度从80km/h降到30km/h(见表格15)
参数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数 制动速度(km/h) 缓解速度(km/h) 压力(kPa) 初始制动温度(℃) 最终制动温度(℃) 周期数 表格15-恢复1部分
前轴 18 80 30 3000 100 Open 1 后轴盘式制动器 18 80 30 3000 100 Open 1 后轴鼓式制动器 18 80 30 3000 80 Open 1 6.11 温度为100℃/80℃的温度/压力灵敏度-在压力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经过8次制动速度由80km/h减到30km/h。(见表格16)
表格16-温度为100℃/80℃的速度/压力灵敏度部分
前轴 8 80 30 100 Open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后轴盘式制动器 8 80 30 100 Open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后轴鼓式制动器 7 80 30 80 Open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参数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数 制动速度(km/h) 缓解速度(km/h) 初始制动温度(℃) 最终制动温度(℃) 第1次制动压力(kPa) 第2次制动压力(kPa) 第3次制动压力(kPa) 第4次制动压力(kPa) 第5次制动压力(kPa) 第6次制动压力(kPa) 欧阳语创编
欧阳语创编
第7次制动压力(kPa) 第8次制动压力(kPa) 周期数 7000 8000 1 7000 8000 1 8000 - 1 6.12 温度为500℃/300℃的温度/压力灵敏度部分-恒压下的温度灵敏度和高温下的压力灵敏度。
6.12.1 升温500℃/300℃-在温度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经过9次制动速度由80km/h减到30km/h。(见表格17)
表格17-温度为500℃/300℃的升温部分
前轴 9 80 30 300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Open 1 后轴盘式制动器 9 80 30 3000 10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Open 1 后轴鼓式制动器 5 80 30 3000 100 100 150 200 250 300 - - - Open 1 参数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数 制动速度(km/h) 缓解速度(km/h) 压力(kPa) 第1次初始温度(℃) 第2次初始温度(℃) 第3次初始温度(℃) 第4次初始温度(℃) 第5次初始温度(℃) 第6次初始温度(℃) 第7次初始温度(℃) 第8次初始温度(℃) 第9次初始温度(℃) 最终制动温度(℃) 周期数 6.12.2 500℃/300℃的压力线-在压力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经过8次制动速度由80km/h减到30km/h。(见表格18)
表格18-温度为500℃/300℃的压力线部分
前轴 后轴盘式制动器 后轴鼓式制动器 参数 欧阳语创编
欧阳语创编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数 制动速度(km/h) 缓解速度(km/h) 初始制动温度(℃) 最终制动温度(℃) 第1次制动压力(kPa) 第2次制动压力(kPa) 第3次制动压力(kPa) 第4次制动压力(kPa) 第5次制动压力(kPa) 第6次制动压力(kPa) 第7次制动压力(kPa) 第8次制动压力(kPa) 周期数 8 80 30 500 Open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1 8 80 30 500 Open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1 7 80 30 300 Open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 1 6.12.3 恢复2-在压力为3000kPa经过18次紧急制动使速度从80km/h降到30km/h(见表格19)
参数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数 制动速度(km/h) 缓解速度(km/h) 压力(kPa) 初始制动温度(℃) 最终制动温度(℃) 周期数 表格19-恢复2部分
前轴 18 80 30 3000 100 Open 1 后轴盘式制动器 18 80 30 3000 100 Open 1 后轴鼓式制动器 18 80 30 3000 80 Open 1 6.14 衰退2-减速度为0.4g初始温度逐渐增加经过15次制动使速度从100km/h降到5km/h(见表格20)
参数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数 制动速度(km/h) 表格20-衰退2部分
前轴 15 100 后轴盘式制动器 15 100 后轴鼓式制动器 15 100 欧阳语创编
欧阳语创编
缓解速度(km/h) 减速度(g) 最大压力(kPa) 第1次初始温度(℃) 第2次初始温度(℃) 第3次初始温度(℃) 第4次初始温度(℃) 第5次初始温度(℃) 第6次初始温度(℃) 第7次初始温度(℃) 第8次初始温度(℃) 第9次初始温度(℃) 第10次初始温度(℃) 第11次初始温度(℃) 第12次初始温度(℃) 第13次初始温度(℃) 第14次初始温度(℃) 第15次初始温度(℃) 最终制动温度(℃) 周期数 5 0.4 16000 100 215 283 330 367 398 423 446 465 483 498 513 526 539 550 Open 1 5 0.4 16000 100 215 283 330 367 398 423 446 465 483 498 513 526 539 550 Open 1 5 0.4 10000 100 151 181 202 219 232 244 254 262 270 277 284 289 295 300 Open 1 6.15 恢复3-在压力为3000kPa经过18次紧急制动使速度从80km/h降到30km/h(见表格21)
参数 每周期紧急制动次数 制动速度(km/h) 缓解速度(km/h) 压力(kPa) 初始制动温度(℃) 表格21-恢复3部分
前轴 18 80 30 3000 100 后轴盘式制动器 18 80 30 3000 100 后轴鼓式制动器 18 80 30 3000 80 欧阳语创编
欧阳语创编
最终制动温度(℃) 周期数 Open 1 Open 1 Open 1 7. 试验报告-根据图B1,B2和B3所示绘制试验报告曲线。这些所推荐的曲线可能随着试验,试验目的或进行试验的实验室的变化而变化。
由SAE制动器委员会的SAE测功试验标准小组
提供 附录A
车辆和试验参数有必要来执行SAE J2522
标准进行试验
A.1 序言-在执行SAE J2522标准进行试验前给出必要的推荐参数。(见表格A1)
表格A1-车辆和试验参数
参数 车辆描述 试验轴 制动器描述 盘式制动器(直径厚度) 鼓式制动器(直径称片厚度) 有效半径 活塞直径 活塞面积 初始压力 旋转半径 机器总重量 试验惯量 减速度为1.0g的制动力矩 效率 机器最大速度 符号 - - - - - reff - Ap Pthreshold r GVW I Md Vmax 单位 [mm] [mm] [mm] [mm] [mm2] [kPa] [mm] [kg] [kgm2] [] [%] [km/h] 值 SAE J2522标准出版于6月
欧阳语创编
欧阳语创编
基本原理-SAE J2522 标准将作为一种效能评价方式帮助平台设计人员,系统工程师,和零部件供应商评价指定的摩擦材料在承受一系列不同的压力,速度和温度条件下摩擦特性。
在试验过程中结合不同的压力,速度和温度能更好地理解在汽车持续较长时间下可能影响制动器材料真实性能的主要因素。
在欧洲市场上,几家摩擦材料制造商和设计人员适当使用此工业标准并证明其有效可行。基于当前现有的AK Master试验方法版本的结构、论证和部分定义制定此SAE J2522标准。
在程序的研制和随后的质量保证期间此,应用和平台设计人员在工业标准的系统使用中受益非浅。此标准补充了不同的试验,这些试验用来评价机械装置,化学制品,噪音,磨损,转子或轮鼓运行,和汽车测试。和ISO 9000, WS 9000, VDI, DIN等其它试验标准一样,此标准也作为定向制动器工程设计程序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当对照和执行AK Master或世界标准规定的几种不同试验标准版本时,此工业标准的使用将使模糊程度减小到最低。
对于试验中的任何部分或制动没有最低限度的规定和要求。制动称片的特定应用和超出此工业标准所能达到的附加
欧阳语创编
欧阳语创编
标准决定了操作水平和技术要求。每一用户和卖方都应适当地把特殊要求作为双方贸易关系的一部分。
SAE标准和ISO标准的关系-不能同时应用
应用-此SAE工业标准规定了惯性台架试验程序,该试验程序用来评价配有液压传动制动器的汽车在不同压力,温度和速度下的摩擦材料的效能。
SAE J2522 标准的主要目的是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来比较摩擦材料。控制衰退部分的温度来解释不同试验台的冷制动操作。
参考部分-这里没有可参考的出版材料。 由SAE台架试验标准小组委员会制定。
由SAE制动器委员会主办。 注:此文为参考译文
时间:2021.03.01 创作:欧阳语 欧阳语创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