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6课北宋的政治 授课 课型 新授课 日期 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知识与能力 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其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一一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利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规律。 第 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教学难点 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内容和影响。 课时 教学资源 教学用书 配套 安排 教学方法 图示归纳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拓展延伸 第6课北宋的政治 板 书 设 计 一、宋朝的建立 二、强化中央集权 一课时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课 后 反 思 教研组长 签 审 教务处 签 审 月 日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教案:第6课北宋
的政治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问题与情景)
师生活动(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听老师讲杯酒释兵权故事,了解北宋。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年七月初九晚上,宋太祖宴请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饮到一半,宋太祖说:“要不是靠众将拥立;我不会有今日。但是,当了天子,日子也实在难受,还不如当节度使逍遥自在。如今我几乎没有一夜睡得安稳石守信等人问道:“陛下如今贵为天子还有什么忧虑?\"宋太祖道:“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啊。”石守信等听出话中有话,忙表白说:“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太祖苦笑着说:“你们虽然不会有异心,但是,假如有朝一日部下将黄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做皇帝,恐怕也不行吧!\"石守信等一听,大惊失色,慌忙跪拜叩,流着泪说:“我们实在愚蠢,没有想到这一点,请陛下为我们指出一条生路。 赵匡胤说道:“一个人的寿命,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人生在 世,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享受安乐罢了。我为你们打算,不如交出兵权,去地方上当官,购置些良田美宅,为子孙后代留下份产业,自己也可以天天饮酒作乐;快活一辈子。我再与你们联姻。这样,在君臣之间就没有了猜疑,上下相安,岂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听了这一番恩威兼施的话,第二天就知趣地称病辞职,交岀了兵权。 由此可见,赵匡胤在“释兵权”时,表现得非常慷慨----当然是慷国家、民族之慨。用《宋史》的原话说就是“赏赉甚厚”众武将开出了极为优厚的价码。透过现象看本质,所谓的“杯酒释兵权”其实不过是宋太祖赵匡胤“以腐败换兵权\"罢了。今天就来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二、讲授新课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唐末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己矣。今所以治之无它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这段话出自司马光《涑水纪闻》,反映的是宋太祖召见大臣赵普,向他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唐末以来,战争连年不断的原因:二是要战事平息,使赵氏天下长久有何办法?对此赵普做了以上的回答。宋太祖采取赵普的建议后,是否真达到“天下自安矣”? 1.北宋的建立 设问一:北宋建立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发生于何时?定都何处?被黄袍加身的人物是谁? 生:陈桥兵变。960年,后周统领禁军的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年号建隆,定都开封。他就是历史上的宋太祖。 设问二:北宋建立的方式与西汉、唐朝有何不同? 通过对知识的回忆比较,师生共同归纳:西汉、唐朝是借农民战争之机建立的,而北宋王朝是通过兵不血刃的兵变而建立的,社会未经大的动乱。 设问三:北宋的建立,标志着五代十国中哪一部分历史的终结?(五代)(多媒体播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师:北宋初期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外部:南有十国,北的大辽,北宋生存于夹缝之中:内部:赵匡胤靠政变夺权起家,统治基础不稳。 2.对此,如何才能稳固赵宋江山呢?分裂局面如何结束? 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北宋建立以后,宋太租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 3.师: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战略方针的原因?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北宋统治者认为,北宋当时的军事力量对辽朝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方几个割据政权军事实力较为薄弱且统治区域大多物产丰富,因此其战略部署是先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然后北上消灭北汉以及收复幽云地区。979年宋太粗的弟弟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对内一一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从兵*权*钱角度思考) 4.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兵权:设立枢密院 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二者互相 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成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 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 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 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二: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三: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设问一: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概括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目的、措施影响。 (1)军事方面:皇帝直接统辖禁军;设枢密院和三衙掌管军务,枢密院有权调兵,无权领兵,衙有领兵权力,却无调度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造成对外防守空虚无力,北宋积贫积弱。 (2)行政方面:削弱宰相权力,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等。 (3)财政、司法方面:设置转运使: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5.教师提问: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唐朝:权朝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五代十国:节度使除本州府外,还统领一州或数州府,称为支郡,辖区内的军、政、财权,由节度使独揽,实际上是个半组立的小王国。 宋朝: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 6.教师提问:宋太祖的改革给宋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教师过渡]宋太祖原是后周大将,通过兵变当上了皇帝,他做了皇帝后,深知武将的专横跋扈的弊端。 【重文轻武的政策】 1.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材料: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 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可实际上,宋王朝这 种枳贫枳弱的局面却是其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 久安的理想状态。 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提示: (1)经济文化兴盛,但军事上却软弱至极。(2)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3)遇有战事,也由文官挂帅出征。(4)科举考试,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 2.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3.宋代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说说由此带来了哪些影响。提示:科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重文轻武政策给宋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提示:(1)积极影响: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2)消极影响: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材料:据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的2.88两,要到19世纪的晚清,才追得上宋代水平。 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认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也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5.读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利有弊,这启发我们国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提示:(1)状况:宋朝经济发展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原则: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局部地区战火不断的时代,造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三、课堂总结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 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 时代。宋朝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从太祖立国,到逐步加强君主权力,重文 轻武,开创了繁盛的经济文化时代,但也因为重文轻武,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 的社会状态,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