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跨区域构建红色旅游产业集群研究——以川黔渝为例

跨区域构建红色旅游产业集群研究——以川黔渝为例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0年第5期 黑龙江对外经贸 No.5,2010 总第191期 HLJ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Trade SerialNo.191 [产业经济] 跨区域构建红色 旅游产业集群研究 以川黔渝为例 邓志强 杨晓霞 王 文 (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院,重庆400715;2.苏州东方园林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128) 【摘要]培育和构建川黔渝跨区域红色旅游产业集群对提升其旅游产业竞争力,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实现三省(市)从红色旅游资源大省(市)到红色旅游产业强省(市)的跨越有重要意义。从红色 旅游资源的构成及空间结构、区位、支持条件等方面分析,确定川黔渝构建跨区域红色旅游产业群具有切实 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川陕苏区、红岩精神、红色故里、伟大转折、长征史诗五大红色旅游产业集群 的设想,并提出政府要发挥支持和推动作用;建立新型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红色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并 制定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设红色旅游产业运作体系;树立区域红色旅游形象品牌,打造精品红色 旅游产品,注重与其他旅游相结合,形成区域旅游竞争力;加大基础性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六方面 去构建红色旅游产业集群。 [关键词]红色旅游;产业集群;跨区域;川黔渝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80(2010)05—0076—03 川黔渝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前的革命战争主战场和革 线”,红色旅游产业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2OO8 命事件的发生地,集中了抗战文化、红岩精神、长征文化、 年,重庆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775万人次,同比增长 伟人故里、川陕苏区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以红色旅 19.2%;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 游资源为核心,通过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各种具有专业 长14.9%;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1万人,间接就业人 化相关联旅游企业和组织的参与,形成一个共同开发红 数约5万人。 色旅游资源的旅游产业集中区域。培育和构建红色旅游 四川是红色旅游大省,打出长征丰碑、伟人故里、川 产业集群对提升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形成区域竞 陕苏区三大红色旅游品牌。红色旅游发展也很快,接待 争优势,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三省(市) 人数和收入稳步增长。以广安伟人故里为例,2OO7年接 从红色旅游资源大省(市)到红色旅游产业强省(市)的跨 待游客2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9亿元。 越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川黔渝红色旅游产业群的可行性分析 一JIl| 渝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包括外部的要素条件和内在动 川黔渝根据自身优势,按照(2oo4—2010年全国红色 力条件,外部条件由要素条件、需求状况、相关产业支持、 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根据本省市的具体实际制定 机遇和政府政策这五大要素构成。追求规模经济,延长 了相应的红色旅游发展政策和措施,红色旅游产业规模 产业链,减少成本,优势互补,加大分工合作,信息资源共 不断扩大,红色旅游产品品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提 享,提高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是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 高,红色旅游收入和景区游客人数有了很大的突破,红色 发展的内在动力。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就是内在动力在 旅游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为打造区域红色旅游产业集群 外在条件的作用下,发生“磁场效应”,进而吸引着周边的 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人力、资源、资金等“滚雪球”般不断向中心极化,最终形 贵州是全国开展红色旅游较早的省份之一,2OOO年 成产业集群。 贵州就已经把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一)jl1黔渝红色旅游资源富集 2OO6年首次突破了旅游人次4OOO万的大关,实现总收入 贵州、四川南部和西部是红军长征路线的主要经过 380亿元,同比增长54%,接待游客4700万人次,同比增 路线,红军长征经过了贵州87个县(市)当中的68个,留 长51%。其中,红色旅游的贡献率达到1/3以上。 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遗址。四川东北部在土地革命时 重庆市以弘扬红岩精神为主题,创新发展机制,整合 期建立了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川陕苏区革命根据地,创建 文化资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品牌——“红岩联 了23个县和一个市的红色政权。四川也是邓小平、朱 一76一 邓志强杨晓霞王文i跨区域构建红色旅游产业集群研究——以川黔渝为例 路,渝遂、襄渝铁路复线的开通,三省(市)的交通有很大 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张思德、赵一曼、黄 继光、邱少云等革命先烈的故乡。重庆是远东抗战中心, 又以红岩精神著称,富集了大批红色旅游资源。在2005 改善,正在修建中的兰渝和宜万铁路将和宝成、成昆、成 渝构成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双核铁路网络。另外,四 年3月规划出台的《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当中, 川黔渝有3个,占全国的40%;《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 线名录》当中,贵州有3条,四川有5条,重庆有1条,共 占全国的23%;《中国一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当中,重 庆1个,贵州3个,四川5个,共占全国的9%;《全国第一 川省制定了《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08--2030年)》, 相继建成成绵、成雅、城南、成灌、成温、成彭等高速公路, 重庆到贵阳、西安、湖北的高速公路也已在建设之中,高 速公路的完善极大改进了交通状况。发达的交通网为区 域间旅游客流的顺畅流动提供了基本保障,为地区间红 批、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重庆有6个,四川12 个,贵州5个。红色旅游资源富集为川黔渝三省构建和 培育红色旅游产业集群提供了最为重要的要素条件。 (二)川黔渝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区位连贯性和整体 性,具有合作基础 色旅游线路的组织、红色旅游产品的联动开发和红色旅 游产业集群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为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川黔渝省、市政府在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地红色旅游规划和政策。 2005年全面启动红色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完成了《四川省 重庆、贵州、四川地理位置毗邻,红色旅游资源也有 整体性,如川陕苏区包括四川东部和重庆东北部,红军长 征时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在四川东南部 重点红色旅游资源调查》,并制定《四川省红色旅游发展 总体规划》。贵州把红色旅游定为旅游支柱产业,从2005 年开始先后编制了(2005--2010年贵州省红色旅游发展 纲要》和《贵州省红色旅游规划》,将“长征文化旅游线”作 为精品旅游进行开发,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经典产业链。 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为改善重庆市重 点红色旅游景区的交通状况,打通景区交通“瓶颈”,重庆 和贵州西北部留下了著名的四渡赤水遗址。如果割裂这 些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各自为政,就会引起重复建设,产 品雷同,浪费人力物力,减弱红色旅游品牌的整体竞争 力。该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在客观上要 求区域分工合作联动发展,这是构建和培育红色旅游产 业集群的内在要求。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三省(市)越 来越意识到区域合作的重要性。截至2008年12月,三省 先后召开五次“广安一重庆一遵义一贵阳”红色旅游发展 合作会议,并开辟了“广安一重庆一遵义一贵阳”经典红 色旅游线路。各省市在竞争中寻求合作,为推动区域红 色旅游联动发展提供了条件。这些成功的合作经验成为 推动本区红色旅游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建党九十周年给红色旅游带来重大机遇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 市交委制定了(2005--2010年重庆市红色旅游景区公路 建设规划》。三省(市)党委和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 方面给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保障。 三、JIl黔渝红色产业集群构建设想 根据川黔渝红色旅游资源以及核心红色旅游吸引物 的空间分布特点和交通条件,依据产业集群模块化发展 的思想和点轴理论,将旅游产业以地域功能性分工为基 础,以模块旅游产业集群为节点,以重要交通线为轴线, 形成网络状的旅游产业集群关联,来推动整个区域的红 色旅游产业集群的壮大发展。区域划分为川陕苏区、红 战争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以此为载体,以革命 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 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2011年为中国 共产党领导建党九十周年,党和人民将掀起新一轮的爱 国爱党、缅怀先烈的纪念活动,而红色旅游就是一种非常 好的方式,这将给三省(市)红色旅游的发展和红色旅游 产业集群的形成带来新的机遇。 (四)川黔渝区位优势明显提高,交通网络逐步形成 色故里、红岩精神、伟大转折、长征史诗5个旅游产业集 群模块,在进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把5个节点分别培育 发展成以一种功能为主、多种功能兼备的旅游企业聚集 区。各节点分别以巴中市、广安市、重庆市、遵义市、雅安 市为中心城市,采取分散、独立运作的方式进行经营活 动,但其活动在区域产业集群整体利益的约束下开展,同 时各节点之间保持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形成旅游产品系 统,推出环绕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西南环线红色旅游经典 品牌,最终推动整个区域红色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见表 1)。 自从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川黔渝三省(市) 的区位优势明显提高,尤其是重庆直辖市的设立,更突显 了川黔渝在全国大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性,三省(市)的发 展对带动整个西部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渝怀铁 表1川黔渝五大红色旅游产业集群空间整合 红色旅游产 中心 业集群名称 城市 核心层 重点发展的要素层 重点配置的辅助层 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万源保卫战战史 挖掘革命根据地文化增加红色旅 川陕苏区 巴中市 陈列馆、巴中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川陕苏区红军烈 游产品质量,丰富红色旅游产品 完善配套服务设 的数量,带动周边区域红色旅游 施,尤其是住宿交 士陵园、剑门关、通江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 产品和商品的开发 通,提高接待水平 一77— 邓志强 杨晓霞 王 文:跨区域构建红色旅游产业集群研究——以川黔渝为例 邓小平故居、朱德故居、张爱萍故居、罗瑞卿故居、 开发参与性教育性强的旅游产品 积极发展交通、住 红色故里 广安市 陈毅故居、黄继光纪念馆、刘伯承故居、聂荣臻纪 和纪念品,强化旅游要素产业发 宿、购物等相关产 念馆 展 业 餐饮、住宿、旅游综合服务体系, 文化、商贸、会展、 红岩精神 重庆市 红岩纪念馆、渣滓洞、歌乐山烈士陵园 红色文艺演出,推出红色主题公 物流、金融等相关 园 产业 伟大转折 遵义市 遵义会议会址、黎平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 充实历史资料、丰富娱乐活动,红 发展生态、文化等 址、娄山关战斗遗址、四渡赤水渡口 色影片展出 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长征史诗 雅安市 强渡大渡河遗址、蒙顶山百丈关战役遗址、达维会 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丰富游客体 发展生态、文化等 师桥、丹巴红军长征纪念碑园、毛儿盖会议遗址 验,登山漂流 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四、构建川黔渝红色产业集群的对策 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新突破的重要保证。三省(市)应从 (一)发挥政府在红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中的支持 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树立区域红色旅游形象品牌的重要 和推动作用 性,推出参与性强、教育意义深刻、关联性大、知名度高的 川黔渝政府不仅要为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创造良好 名牌红色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的竞争力。 的硬件环境,更要为集聚区内旅游相关企业提供良好的 (五)注重与其他旅游相结合,形成区域旅游竞争舍 制度环境,积极推动区域旅游产业集群体系的构建和完 力 善。在构建中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应发展政策,调控拓 旅游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 展红色旅游市场,加大区域合作和区域协作开发力度,共 其他旅游业的发展,要树立大旅游的思想和战略。三省 同开拓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另外,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政 (市)革命老区都是生态良好、民族文化丰富的地区,具有 部门、企事业单位优势,利用多种宣传方式,打造红色旅 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红 游的形象和品牌,形成组织得力、参与广泛、宣传有效的 色旅游要结合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 推广体系,进行联合宣传促销,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形成叠加吸引力和整体优势。 市场共建、利益共谋,全面提升本区红色旅游在全国的影 (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响。 川I黔渝地处我国第二阶梯,大部分为高原山地和盆 (二)建立新型的区域协调机制及红色旅游产业集群 地,红色旅游资源又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基础设施比较 网络结构 落后,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仍然是制约红色旅游发展 区域关系网络有利于整合各区域的旅游资源,实现 的瓶颈。所以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基础设 旅游资源共享,区域之间的良性互动,共谋区域旅游产业 施,提高可进入性和接待条件。另外,要进一步提高服务 的发展。三省(市)以主要红色旅游城市为核心建立区域 水平,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保持景区良好的形象。 关系网络,进而以核心主体带动其他红色旅游景点的发 [参考文献] 展。也可以建立平等关系的无核心的区域关系网络,定 [1]PC哪m M 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期举行红色旅游协作会议。打破行政区域和地区封锁, [M].London:MacMillan,1990. 构建区域间的旅行社、旅游景点、旅游饭店、旅游商店、旅 [2]尹贻梅,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 游娱乐等旅游行业各企业之间可以任意发生协作和交易 应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6):101. 的市场关系网络。 [3]郑赤建,李建达.关于培育红色旅游产业集群的 (三)制定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设红色旅 若干思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o8(7):31—33. 游产业运作体系 [4]贵州红色旅游的发展前景[EB].2O08—10—24. 三省(市)的红色旅游发展程度不同,红色旅游资源 http://www.gog.corn.cn txt. 也有所差别,所以红色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统一规 [5]何玲.浅议重庆红色旅游及红岩联线的发展 划,避免资源重复开发,产品雷同,造成资源浪费。改革 【EBJ.http://www.hongyan.info. 传统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采取灵活的政策措 [6]四川红色旅游的发展[EB].http:Ilsert.seta.gov. 施,鼓励社会参与红色旅游的开发经营。延长红色旅游 cn/web/index.jsp go=archiveDetail&id=28. 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社区参与性,促进革命 [7]国家旅游局.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 老区农民增收。 划纲要[R].2004(12). (四)树立区域红色旅游形象品牌,打造精品红色旅 [8]杨诗琪,王忠伟,侯辉.辽宁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发 游产品 展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9(1):233. 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各层次、各要素在空间上进行整 [9]庄军.旅游产业集群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 合的同时,还应注重精品旅游品牌的培育,塑造能代表地 学,2005. 域特点、独具特色、极具吸引力的强势旅游品牌,这是旅 [10]张艳.河南省旅游产业集群构建[J].经济地理, 游企业打开市场、提高竞争力、取得利润的重要保证,也 20o9(2):332—335. (责任编辑:张彤彤) 一78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