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历史选修三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训练卷(一)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历史选修三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训练卷(一)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历史选修三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训练卷(一)

2018-2019学年选修3第二单元训练卷

历 史 (一)

号位注意事项:

座 封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密 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号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不场考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订 本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装1.1922年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 号证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这一规定考准主要是针对

只 A.日本一战期间独霸中国 B.中国政府参加一战 C.德国划山东为势力范围 卷 名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姓2.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顾维钧说:“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 此 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不能对英、法抱太大的希望,真正可以指望的只有美国 的支持。”他“理直气壮”的理由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山东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级班C.美国在和会上的支持 D.中国对一战作出的贡献

3.对英国推行的“势力均衡”政策的最恰当的解释是

A.英国与欧洲各国力量保持均衡 B.英国与欧洲大陆强国保持均势 C.欧洲大陆各国力量保持均势 D.欧洲大陆强国之间力量保持均衡

4.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B.中国是国际联盟的参加国 C.英日同盟宣告失效 D.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

5.1919年4月22日,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这里的“困难局面”指

A.美与英法在分赃问题上矛盾尖锐 B.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给英、法、美施压 C.德国强烈抗议英、法、美的制裁措施 D.意大利懊恼之余退出了巴黎和会

6.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 A.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 B.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C.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D.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

7.徐国琦在《中国与大战》中说:“如果我们放宽历史的视野……我们则认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非同凡响。即使只是出席巴黎和会本身,中国已经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形象。”作者强调当时的中国 A.拒绝对日本让步和不签署《凡尔赛和约》 B.表达了参与创建世界新秩序的强烈愿望 C.开始竭力要求加入西方自由体系的活动

1 / 7

D.认识到俄国革命是国家建构的唯一模式

8.一战后,法国成为欧洲最担心安全问题的国家之一,它四处寻找盟友,在与英美缔结防御条约的努力失败之后,转向与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结盟。法国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欧洲霸权 B.对付苏联 C.防御德国 D.与英国争夺中欧 9.凡尔赛体系产生的主要积极影响是

A.一段时期内维持了欧洲的和平 B.确认了一些民族独立国家 C.消除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D.惩罚了战败国

10.1898年德国某报纸曾如此报道:“开足马力前进,从陆上到印度的道路理应掌握在希望战斗、喜欢劳动的德意志手中。”上述计划 A.道出了德国对外扩张主要方向 B.反映世界已经连成一个整体 C.说明列强已经把世界瓜分完毕 D.必将导致英德矛盾尖锐激化

第II卷

本卷包括三大题,共计6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11.近代以来列强通过战争不断攫取中国特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12分)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 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战争。对马海战之后,沙皇尼古拉二世为首的统治集团,完全失去了赢得战争并利用战争的胜利扼杀革命的希望,日本方面也认为继续打下去对它不利。双方于1905年9月在朴茨茅斯签订和约。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

——摘编自纽先钟《日俄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俄战争的影响。(8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 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务卿休斯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可以把法律问题与政治问题分开,通过没有政治利益考量的、公正无私的法官来解决国家间的纠纷,而重组国际关系的首要工作是发展一套调解国家间纠纷的机制。共和党领导人把国际关系视为利益之争,认为一战的根源在于欧洲大国对原料和市场的争夺,如果各国在一个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内可以分享原料和市场,实现繁荣,战争就可以避免。而实现经济繁荣的途径是把美国门户开放原则国际化,促进主要工业国在获取原料和开发欠发达地区等方面实现合作。但是,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可能导致一战那样的战争,而且大量资金用于军备而不是生产也会损害各国经济和世界贸易,增加各国的财政负担,不利于经济繁荣,从而削弱和平的基础。《凡尔赛条约》并没有给欧洲带来稳定与和平,欧洲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欧洲的经济复兴;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历史选修三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训练卷(一)

二是欧洲的安全和稳定。没有欧洲经济的复兴,赔款和战债问题就无法解决,稳定与和平也就无从谈起;而安全问题不解决会带来欧洲局势不稳定,势必又会妨碍美国资本的流入和欧洲经济的复兴。欧洲经济的长期萧条还会影响美欧之间贸易,拖累美国经济,并可能带来欧洲各国严重的社会动荡,导致布尔什维主义向中欧和西欧传播。

——摘编自王立新《超越凡尔赛:美国共和党政府的国际秩序思想及其对欧洲稳定与安全的追求(1921—192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10分) 10分)

3 / 7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历史选修三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训练卷(一)

2018-2019学年选修3第二单元训练卷

历 史(一)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友邦人民”指的是帝国主义列强,条约要求各国在华权利均等,实际上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

的局面,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可知,《九国公约》这一规定主要是针对

日本的,故A正确;《九国公约》的规定主要针对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局面提出

的,并非针对中国参加一战问题,排除B;巴黎和会已经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力

转让给日本,C错误;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D。 【答案】A

2.【解析】根据“巴黎和会”“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对一战作出了贡献,故D正确;1919年

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A不符合史实,排除;结合所学可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山东问题成为国际问题,B错

误;巴黎和会上,美国没有支持中国,排除C。

【答案】D

3.【解析】英国推行的“势力均衡”政策是特指欧洲大陆“强国”之间力量保持

均衡并非英国与欧洲各国力量保持均衡以及英国与欧洲大陆强国保持均势等其

他的三个选项,所以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答案】D

4.【解析】由于美英在亚太地区与日本的矛盾尖锐,在华盛顿会议上力图遏制日

本势力扩张,故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故D正确;中国人民反日斗争

并不是美英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国际联盟对美英并没有强制约束

力,故B错误;英日同盟失效也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故选D。

【答案】D

5.【解析】根据题干“1919年4月22日”、“威尔逊”、“顾维钧”、“劳合•

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可知,题干与巴黎和会有关,“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困难局面”是指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给英法美施压,故B正确。其他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 【答案】B

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在巴黎和会

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所以选A。

【答案】A

7.【解析】材料的意思从展示中国形象角度强调中国对于出席巴黎和会的重要性,

表达了国人参与世界大国并建立世界新制度的愿望,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

明对于日本拒绝让步的信息,故A项错误;中国参加巴黎和会并不是要求加入

西方自由体系,故C项错误;D项中唯一模式说法绝对,排除。

【答案】B

8.【解析】法德一直是历史宿敌,法国主动与英美缔结防御条约的努力失败之后,

转向与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结盟,显然是联合他国共同对抗德国,

C正确;法国此时欧洲霸权已经丧失,A错误;法国直接目的是对抗德国,B

错误;与英国争夺中欧不是法国直接目的,D错误。

【答案】C

9.【解析】凡尔赛体系产生的主要积极影响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维持了欧洲的暂时和平,A正确;B和D不属于积极影响;C中消除说法绝对。

【答案】A

10.【解析】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德国的扩张计划必然会激化英国和德国之间的

矛盾,故选D。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资本主义列强瓜

分世界完毕,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土地和人民,世界经济连成整体,排

除BC。材料没有说明德国对外扩张主要方向,排除A。

1 / 7

【答案】D

第II卷

11.(20分)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主权的丧失和为了收回主权开展的斗争,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材料中的“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可以分析得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鸦片战争的有关影响来回答。

(2)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应当联系所学,从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来回答。其结果联系所学可知,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九国公约》的实质应当联系所学,从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中国的争夺来回答。 【答案】

(1)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

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2)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

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12.(20分) 【解析】

(1)依据材料“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以及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社会性质变化以及日本与俄国矛盾等角度

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对于中国领土、俄国战败以及日本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即可。 【答案】

(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后,日本与俄因在中国东北的矛盾加剧。 (2)影响: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粗暴践踏;俄国战败,国内矛盾激化;日本军国主义野心进一步膨胀。 13.(20分)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重组国际关系的首要工作是发展一套调解国家间纠纷的机制……各国在一个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内可以分享原料和市场,实现繁荣,战争就可以避免。而实现经济繁荣的途径是把 美国门户开放原则国际化,促进主要工业国在获取原料和开发欠发达地区等方面实现合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国际关系法治化、建立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门户开放政策国际化、停止军备竞赛实行裁军、复兴欧洲经济、稳定欧洲局势等方面概括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2)本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纠正《凡尔赛和约》的掠夺性和不公正性、新的国际秩序观念的形成、法德矛盾的缓解、激化与苏联的矛盾等方面简析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答案】

(1)主张:国际关系法治化;建立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门户开放政策国际化;停止军备竞赛,实行裁军;复兴欧洲经济、稳定欧洲局势。

(2)简析:一定程度上纠正和修改了《凡尔赛和约》的掠夺性和不公正性;有利于新的国际秩序观念(或和平主义、合作共赢意识)的形成;为法德矛盾的缓解提供契机;容易激化与苏联的矛盾;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历史选修三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训练卷(一)

3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