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北师大版《中国古代史》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新课程 NEW CURRICULUM 教学争鸣 浅评北师大版《中国古代史》 刘人铭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北师大版的《中国古代史》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主编出版,并在全国通行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此版本 教材凭借其强大的编写团队和合理的编排体例-9内容,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近日细读此教材,对此教材的编写有几点看法。 关键词:内容;自主评价;学术成果 北师大版的《中国古代史》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地位,广受各大 高校及学生的好评。很多考研学子都将这套教材作为历史学专业 1.部分历史内容存在争议 笔者拜读此版本教材时,发现多处内容仍存在争议。笔者简要 考研的参考教材。可见,此版本教材的确有超越其他教材的优势。 列举一例:此版本对于“三监”的描述为管叔、蔡叔、纣王子武庚。但 笔者就北师大版本教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自己尚不成熟的 这只是学界的一种说法,还有另一种说法,“三监”是指管叔、霍叔、 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各位老师和朋友。 一、五大优点 蔡叔。山东大学冯浩菲教授在考证古籍以及对其分封地研究后,发 文认为“三监”应是管叔、霍叔、蔡叔。并且第二种说法也是学界广 有说法罗列,便于学习者认识到关于此点的争论。 2.未及时吸收最新学术成果 教材与教材的区别之处主要体现在教材的设计与编写两个方 为认可的说法。因此,笔者以为对于学界争议较大之处,应当将所 面,北师大版《中国古代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编写的亮点 此版本教材优于其他教材之处在于它每一章节前的总体叙说 北师大版《中国古代史》在学术成果上未及时更新。此版本教 及每一章节后添加了本章节的朝代世系表。这是很多教材所没有 材主要适用于本科大学生。就大学生的知识容量和认知水平来看, 的,譬如朱绍侯等编写的中国古代史。总体的概述便于使用者在学 对于接收新的学术成果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在这一点上,北师 习前了解该章节的大致内容和方向,利于使用者宏观掌握本章节 大版还有所欠缺。史学研究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历史教学的过程实 内容。而朝代世系表能够使使用者以时间为轴,事件为点,有助于 际上是一个利用和推广历史学研究成果的过程。历史教材作为历 使用者理解和记忆。 史学习的主要依据,是否能及时恰当地吸收史学研究新成果是至 2.编写的合理性 对于北师大版的《中国古代史》,笔者以为它的编排亮点体现 关重要的。比如:关于商鞅变法的时间考证,最先一说是公元前 在内容的合理整合,此版教材并不是将所有内容以时间顺序进行 359年是第一次商鞅变法的起始年代,后杨宽《战国史》研究将公 罗列。而是编者在去繁就简的基础上对历史内容进行整合,根据历 元前356年作为商鞅变法的起始时间。后黄中业《战国变法运动》 史发展过程的特点,抓住中心,突出重点。对重点内容进行详述,对 证实了公元前356年为商鞅变法起始时间。虽有商鞅变法起始时 只需浅尝辄止的内容,往往一笔带过。使学习者掌握历史发展的主 间为公元前359年一说,但现今都基本统一使用公元前356年。笔 要脉络,了解历史知识的基本线索。反之,如果面面俱到会使使用 者以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实力雄厚,而其编写的《中国古代史》作 者有坠人烟海之感。 为历史本科学生使用的教材,在吸收学术成果方面应走在前沿。 3.内容的史实性 顾颉刚的“古史层累说”提出后,给史学研究敲了一记警钟。对 3.部分内容交涉不清 部分内容交涉不清也是此教材存在的一个问题。内容交涉不 于历史,我们要用严谨的态度来对待。严谨,是真实历史的及格分 会带给使用者困惑与障碍。比如:教材在记叙魏的制度设置时, 数线。而北师大版的《中国古代史》遵循这一原则,在很多内容的编 清,写上都对材料的出处有所注明,这反映出校编者注重历史的真实 提到“建安年间,曹操还在霸府设置校事和刺奸之职 ”在文中只对 性,不对历史胡编乱造抑或轻易发表言论,遵循“论从史出”“以史 校事做了解释和阐述,并未对刺奸制度进行一字诠释,让使用者对 为证”的原则。 刺奸制度一词无从所知。再如:教材在讲到元朝灭亡时,曾如此描 4.自主评价 述“……刘福通建立宋朝政权后……‘三辅震恐”’三辅指代何意, 教材的身份出现,因此,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度、知识的合理 性和正确性。 此版教材几乎没有对人物进行评价,这是一大进步。“一千个 使用者难以理解。《中国古代史》不是普通的历史读物,而是以历史 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对历史人物实际的描述,使学习 者对人物形成自己的评价,尽量摆脱政治、阶级和宗教等因素的干 扰,同时还能激发使用者(学习者)对历史的思考。 5.鲜有错字 一以上为笔者拜读北师大版《中国古代史》的所思所感,由于知 相关问题不能具体而清晰地阐述,不足之处,敬请批 不少教材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错字是高校教材的 识能力有限, 个普遍现象,有文字的使用,就有出现错字的可能。北师大版《中 评指正。参考文献: 国古代史》几乎未存在这样的现象。笔者以为从严格意义上讲,出 版物中的文字个个都有自己的特殊“使命”,错字往往体现出校对 字的意识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同时,笔者以为实打实地逐字进行 [1]胡胜武.历史研究要从史实出发[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冯浩菲.周初所建三监考论[J].山东大学学报,2005(01). [3]殷瑶瑶.历史研究与历史教材编写[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 部学院学报,2012(01). 上的不严谨。因此,笔者认为北师大编校这种警觉之心以及防范错 1995(08). 甄别、不放过任何一个错字,应该成为编校者的工作理念。 二、三大缺点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笔者在拜读北师大版《中 国fi-4-t, ̄》之际,发现了此版有—些不妥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编辑一温雪莲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