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方法防止日用瓷器变形缺陷

新方法防止日用瓷器变形缺陷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JYFF I检验方法 摘要日用瓷器生产中普遍存在着产品变形的缺陷。由于消费者对质量要求越 来越高,陶瓷行业越来越重视克服产品变形缺陷的研究。本文对习用瓷器造型设计产 生的变形缺陷特征进行分析归类,提出了改进造型设计防止产品变形的方法。 关键词Et用瓷器造型设计变形缺陷 新方法防止日用瓷器变形缺陷 口李丽卿/文 1。概述 在El用瓷器生产中,引起产品变形 的原因很复杂,从选料、配方、加工到 制品的成型、干燥、烧成各个生产工序, 型多变的属性。这意味着日用瓷造型设 计不合理产生的变形问题将永远存在, 它直接影响制品质量和档次的瓶颈效应 将更加突出。因此,日用瓷器造型设计 腹下陷。 2.3壶类的变形特征 (1)壶口不平不圆,或变成椭圆形, 长径对着壶嘴和壶把,使盖子盖不下或 盖不平。 任何一个环节的技术参数不合理或者操 作不当,都可能产生变形缺陷。而且,即 产生变形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中, (2)肩部或腹部、底部下塌。 (3)局部歪塌。 (4)嘴和把弯扭变形 2.4有把杯类的变形特征 (1)El部不圆不平。 (2)把子往下塌。 2.5汤匙类的变形特征 (1)匙身扭曲、缩FI、落叶、凸底、 凹底、深浅不一。 使生产过程工艺控制和操作没有不当之 处,有时却因制品的造型设计不合理也 笔者有机会对13用瓷器变形缺陷问题做 了一些分析和探索,也得到了工厂的支 持和协助,作了一些必要的生产实验,使 会产生变形。如何防止变形,在世界陶 瓷行业中引起了很大的注意,并正在大 力进行研究。克服了变形缺陷,就能提 研究成果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检验。本 文对日用瓷器造型设计产生的变形缺陷 高产品档次,提高合格率,减少原料和 燃料消耗,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特征进行分析归类,提出通过改进造型 设计防止产品变形的方法。 2 造型设计不合理产生变形 缺陷的特征 13用瓷器造型设计不合理产生的变 形缺陷可按产品的形状归类分析。盘碟 类属扁平式对称器形,有共同的变形特 征。碗类和无把杯类属深式对称器形,变 形特征相同。糖缸、奶缸和双耳罐类变 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时常遇到 变形缺陷集中出现在某一器型产品上的 现象。如在同一批抽检的产品中,所有 25.4cm(10英寸)平盘都有变形缺陷, 其他规格的产品却都很规整。另一批抽 (2)匙柄下垂、弯扭、长短不一。 3。日用瓷器造型设计防止变 形的方法 3.1防止盘类变形的方法 (1)口径与足径的比例要合理。 检产品中只有咖啡壶有变形缺陷,其他 产品也都没有变形。变形缺陷集中出现 在某一器型产品上,一般因为该产品的 造型设计不合理,制品在烧成过程中高 形特征与壶类相似。有把杯类和汤匙类 的变形特征则各不相同。 标准比例为:D:d=l:0.6,变化范围 为:D:d=l:0.5~0.7。如图1—1。 温软化及尺寸收缩时各向受力不均所致。 这种变形缺陷只有改进造型设计才能够 解决。随着陶瓷生产技术设备的发展,产 品质量越来越稳定,由于工艺控制不当 所产生的变形缺陷将越来越少,也越来 越容易解决。相对而言,13用瓷器外观 2.1盘类的变形特征 (1)盘底上凸或下凹,盘内有圆形 凹圈 如果口径太大或足径太小,则盘底 上凸,盘叶下跌;如果13径太小、足径 太大,则盘底下凹,盘叶上翘。 如25.4cm平盘的口径D=25.4cm, (2)盘叶上翘或下跌。 (3)盘口不平、不圆。 足径的变化范围是14.2≤d≥15.5cm。 当d>15。5cm时,由于底过大而易产生 2.2碗类的变形特征 碗底不平,碗口不正,碗边不顺,碗 造型不断创新这种社会需求决定了其造 凹底变形;足径d<14.2cm时,由于底 过小而易上凸、盘叶下跌。 上,以防止盘叶下跌,见图1-1。 (1)有肩壶类肩部不能过宽、过平。 肩部越宽、越平,越容易引起肩部 下塌而使壶口变形。如图3-1(A)容易 变形,(B)不易变形。 (5)盘各部位厚度要合理。 D 一般是以底厚边薄、肩比 底略厚为宜。如某厂的20.32cm (8英寸)平盘口厚2.8mm,肩厚 7.0mm,底厚6.0mm。 (6)足部高矮、宽狭要合理。 图1-1 足不宜太高,太高则盘内因 泥料收缩产生一道圆形凹圈。如 图1_4。 图3-1 (2)折边平盘上下盘叶的比例和内 外折点要合理。 上下盘叶的宽度比例要合理,上盘 叶过大,下盘叶过小,则上盘叶易下跌, 其比例与泥料性能有关,一般上盘叶与 下盘叶之比以6:4为宜。 图卜4 上下盘叶的内外折点应避免在同一 垂直线上。图1—2所示的内外折点不再同 一碟类的变形特征与盘类相同,可参 考上述方法。 3.2防止碗类变形的方法 (1)Iq部、腹部与足部三者的大小 比例要合理。 图3-2 垂直线上,不易产生变形。图1-3F)r示 的盘叶内外折点在同一垂直线上,盘13 上叶容易下跌。 (2)无肩壶类口径不宜过大。 口径过大则受壶嘴和把手的拉力 而成椭圆形,可适当加宽承托壶盖的 如果口宽腹大足过小,则碗腹容易 外 图1-2 壶IZl内沿或在壶口外部加强转折,成 曲状的加固,可以抵挡嘴、把的拉力。 如图3—2。 下塌,碗tZl容易变形。 (2)碗各部位的厚度及形状要合理。 如果通体一样厚薄或者底厚,碗叶 往上渐薄都易发生变形。一般碗类较合 理的剖面是:IZl沿最薄,往下渐厚,再 (3)腹部和足部的大小、高低比例 要合理。 如果腹大足小,或足高而斜,则会因 坯体收缩及壶体重力的作用,使产品失去 由厚转薄,至下腹又增厚。如图2—1 图1—3 承受力的平衡而发生腹部下陷或足部变形。 (4)壶底要适当凸起。 如果足宽底低,则壶底易下塌,壶 (3)盘叶的倾斜角度要合理。 为防止盘叶下跌,倾斜角一般不小 于3O度,30度为标准倾度斜。折边盘的 底适当凸起可克服下塌变形。如图3-3。 l  l上盘叶的倾斜角宜大于15度,见图1—1。 (4)盘足位置要合理。 隧2_l 无把杯类的变形特征与碗类相同, 处理方法与碗类相同。 3.3防止壶类变形的方法 图3-3 盘足一般应在腹部弧线与底的外部 相切的位置,使盘叶的重量落在盘足之 JYFF I illS_e,方法 (5)减轻壶嘴、壶把的重量。 壶嘴和壶把的长短、粗细、宽狭和 锁口泥厚薄及杯把的部位如图4—1。 3.5防止汤匙类变形的方法 (1)中心线两边各部分形状、厚薄 要对称、均匀. 适当。 叶转柄的弧度(图5—2中DE)半径 稍大一点不易引起柄下垂,底转墙的弧 厚薄要适当,要与壶身相配称,以防止 自身歪曲下垂。 (6)壶嘴、壶把的安装位置要适当。 壶嘴和壶把要安接在壶身承受力较 好的部位上,不要太接近壶口,使壶口 壶身少受影响,减少变形。 (7)壶嘴的长度和角度要适当。 壶嘴的角度是壶体的垂直线与壶嘴 的倾斜线夹角所构成的角度。如果嘴部 外伸太长,倾斜度又大,会导致嘴部向 下弯垂而变形,一般的角度以30~35。 为宜,如图3-4。 度(图5-3中EF)半径稍大一点也不易 引起缩口。但这两个关系是相对的,也 不能太大。 由于汤匙是中心轴对称产品,要求 从头至尾沿中心线0—0 的各部分形状、 厚薄要对称、均匀,不然则由于中心与 O-0 线不重合而在高温软化时中心线两 边收缩不均而变形。见图5—1。 (6)底宽和叶宽的比例要合理。 底部一般呈椭圆形,大小不合理也 会引起变形,匙底大容易缩IZl。底宽 (CD):叶宽(AB)=0.6:1比较合适。 0 见图5—3。 4 结束语 C E1用瓷器胎体各部位的厚薄、转角 弧度、倾斜度、IZl径和底径比例等设计 不当,就可能在干燥和烧成过程因收缩 糖缸、奶缸和双耳罐类变形特征与 壶类相似,可参考壶类的方法。 A 不均匀或胎体各向受力不均而产生变形。 按产品形状归类分析,可以找到相同结 图5-2 构类型产品变形缺陷的共同特征及其产 生原因,从而为确定解决方法提供依据。 日用瓷造型设计必须根据陶瓷材料高温 熔融软化收缩特性,运用结构力学原理, 针对器型的结构特点采取相应的处理方 图5—3 图3—4 法,防止产品的变形缺陷。 (2)各部位厚度要适当,重心要下 移。 参考文献 [1】张云洪.El用陶瓷工艺技术[J】_武 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杨裕国.陶瓷制品造型设计与成 型模具[J】.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底比边略厚,柄的下部比末端也略 厚,避免头重脚轻而引起向口及尾下垂 变形。 (3)匙身与柄的长度比例要合理。 图4—1 匙身(AB):匙柄(BC)=O.45: 0.55较为合适。如果柄太长也会引起下 垂,见图5—2。 【3]章秦娟.陶瓷工艺学[J】_武汉理工 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市质量计 量监督检测所 3.4防止有把杯类变形的方法 克服有把杯类变形的关键是处理好 锁Iq泥和杯把的位置。锁口泥就是在杯 口附近将坯泥加厚,在薄的杯子上形成 一(4)柄的倾斜度要合理 底和柄的倾斜度为3O度比较合理, 既美观也不易变形(见图5—2)。 个箍一样,其好处是利于接粘杯把,同 广东省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 (潮州) 时防止杯把的单边拉力产生变形。 (5)叶转柄和底转墙的弧度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