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卦的起源

八卦的起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八卦的起源

(2010-04-20 15:49:37)

八卦的图形可以在我国的一些古建筑、寺庙和一些书籍中见到,韩国的国旗也借用了八卦的部分图案。

八卦有两种,最早的是“伏羲八卦”,到了商朝才有“文王八卦”。本文讨论的是“伏羲八卦”。

伏羲八卦由分布在圆周上的八个方块构成,每一个方块都称为“卦”。卦有三层,每层都称为“爻”。爻形只有两种:一长横的爻称为“阳爻”;两短横的爻称为“阴爻”。读爻是由下而上。故乾卦由‘阳阳阳’三爻叠成,序号为一(见图1)兑卦序为二,由‘阳阳阴’三爻叠成;离卦序为三,由‘阳阴阳’三爻叠成;震卦序为四,由‘阳阴阴’三爻叠成;巽卦序为五,由‘阴阳阳’三爻叠成;坎卦序为六,由‘阴阳阴’三爻叠成;艮卦序为七,由阴阴阳三爻叠成;坤卦序为八,由‘阴阴阴’三爻叠成。全图有八个卦,故称为八卦图。

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图的中心是空白,双鱼太极图是后人填加的。

八卦的起源有过种种假说,其一:伏羲画八卦。但郭沫若在《周易之制作年代》中提出疑问,大意是:1)伏羲画八卦到《周易.系辞下传》才第一次见于文字,先秦典籍中没有任何根据,其可靠性值得怀疑。2)伏羲是古代学者用来表示人类社会进程的虚构人物,说伏羲画八卦是虚构上的虚构。第二种假说:河图推演出八卦。第三种假说:洛书推演出八卦。

有些人支持郭老,认为《周易》筮法中甚至知道“十”这个盈数,并知历法、闰月,数学水平已很高。伏羲是个原始人,不可能懂得这么多,所以伏羲不可能画出八卦。而这些人的观点又恰巧推翻了河图、洛书推演出八卦的说法,因为河图、洛书明显是十进制的东西,所以河图、洛书推演八卦之说不成立。

那么八卦的起源真是一个不解的千古之谜吗?

早在十七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破释八卦是二进制,是什么样的二进制,他没有进一步说明。

周昌善在《八卦之谜》中设阴爻为0,阳爻为1。得到乾111、兑110、离101、震011、巽011、坎010、艮001、坤000。释成十进制则为,乾7、兑6、离5、震4、巽3、坎2艮1、坤0。与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八卦序相反。

我试图反过来设阴爻为1、阳爻为0。得到乾000、兑001、离010、震011、巽100、坎101、艮110、坤111。释成十进制则为,乾0、兑1、离2、震3、巽4、坎5、艮6、坤7。虽与八卦序的顺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方向相同,但每一卦的表数都与八卦序相差一个一。

为什么?原因是前文已说的“伏羲是个原始人”,原始人发明了“零”这个数字吗?没有。所以周昌善和鄙人用零去替换阴、阳爻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是一长横(阳爻)表数为1、两短横(阴爻)表数为2。代入八卦得:乾111、兑112、离121、震122、巽211、坎212、艮221、坤222。

这是什么二进制?它们所表示的数是什么?

经过分析研究才知,这种二进制的第一位不能写成1,写了1应该当作没有,也就是今天的0,第一位是2才是有效数,按此替换得到:乾001、兑002、离021、震022、巽211、坎212、艮221、坤222。释成十进制则为,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与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八卦序完全相同,这时八卦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见图2)。

原来八卦不是“无字天书”,八卦是用人们熟知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这八个数字(文字)构成。八卦的起源是伏羲用当时原始人记数、写数的1、2、21、22、211、212、221、222(图2中黑体阴、阳爻所表示的数).这个由一至八的八个数字稍加

修改做成的八个卦(图2中的空心阳爻就是伏羲添加进去后变成卦的),即伏羲八卦。八卦的序号原来不是序号,是八卦各卦本身所表示的数,只不过后人在传递中错误地把这个数字当作序号而已。正因为这个数久经传播而始终不变,加之伏羲本人早被古人当作神了,他的名字就不可能传变。所以伏羲确有其人。郭老的支持者说筮法知道“十”这个盈数是指《周易》而不是八卦。这种理由不能推翻伏羲画八卦的说法。

由于伏羲年代的原始人还没有把“零”这个数字发明出来,所以,他们使用的二进制所构成的两个数是1和2。而不是今天所讲的由0和1构成的二进制,为了区分我把这种鲜为人知的二进制命名为“原始二进制”。它的诞生早于“现代二进制”。而这种原始二进制的使用年代请看下文《原始数字的研究》。

被世界称为“无字天书”“科学鼻祖”的伏羲八卦,实际上是原始人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这八个数字的变形,直接意思就是这八个数。伏羲用这八个数作成八卦,又在图中按序以“8”字形摆放在一个圆周上,伏羲画出这种八卦想干什么?要表达什么?有什么意义?要把这八个数解答清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本文已破八卦不是“无字天书”,但又成了“无字天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