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建亮
来源:《语数外学习·中旬》2014年第07期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分析能力是学生学习技能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科是一门思维的“艺术”学科,具有显著的严密性、逻辑性、推理性,思考分析在学生学习实践活动中有着深刻广泛地运用。学生在探析新知内容要义、解决问题案例过程中,需要经过认真地思考分析、缜密的思维辨析等活动。数学学科已成为学生思维能力素养锻炼和提升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加之苏科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就思维能力素质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指出,要发挥数学学科推理、概括、归纳等特点,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深入、细致、严密思考分析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灵活性、全面性、概括性的能力。本人现结合教学实践体悟,简要阐述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素养的方法策略。 一、提供初中生主动思考分析的“土壤”
思维能力是学生三大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部分初中生在思考分析活动中,经常会受到“畏惧”、“消极”情感的影响和制约,出现不愿思考分析、不想参与思考的表现。教育实践学认为,学生思考分析活动深入推进,取得实效,需要良好的学习情感、坚定的学习信念作为保障。初中数学教师要将主动学习情感培养作为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前提“条件”,利用新课改数学教材的显著的生活特性、浓厚的趣味特点,借助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营造出生动趣味、声情并茂的教学氛围,做好主动思维活动的情感“铺垫”,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潜能。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活动中,由于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内容较为复杂,学生理解具有难度,教师此时运用电脑、投影仪、电视等现代化的教学器材,通过已经制作好的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小明和小红参加社会实践,销售苹果”的直观生活案例,更加符合学生认知,有效激发内在思维探知,打下主动思维“根基”。 二、强化初中生探析解题策略的“指引”
思维能力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教学“工程”。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思维能力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有效、有序引导和培养。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要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渗透在问题解答过程之中,引导和指导根据问题条件、解题要求,开展思考分析解题思路、解题策略、解题方法等活动,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解题规律,为初中生深入有效思维活动的开展提供能力保证。
问题:如图所示,有一个△ABC,已知AB=AC,边AB、BC、AC上分别有三点,分别是D、E、F,并且BD=CE,∠DEF=∠B.试问图中是否存在与△BDE构成全等的三角形?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分析该问题条件认为该问题解答时需要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知识点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解题要求,进行找寻解题思路的探析活动,学生合作探析认为“该问题解答时,根据题意得出∠BDE=∠CEF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解答过程中,可以根据已知得出∠BDE=∠CEF,再得出∠B=∠C,最后利用角边角得出三角形全等”。此时,教师对学生解题思路进行补充完善。学生进行该问题案例解答活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解题策略:“解答该类型问题应该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构建等量关系式”。在此案例教学活动中,初中生在教师指引下,在实践探析中,思考分析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解题策略有效掌握,为自主高效思维活动开展提供有力方法指导。 三、丰富初中生思考分析活动的“样式”
常言道,教学方法“活”,则学习效能“佳”。教育心理学认为,初中生处在生理发展特殊阶段,学习注意力、持久性等需要有效的外部刺激和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过程中,要运用创新求变的教学思路,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让初中生始终保持积极、高涨的思考分析情感,推动思考分析活动进程。如在“平行四边形性质”内容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性质内容时,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性、先学后教、讨论式、合作性等多样教学形式,将学生推入到思考分析该知识内容的深层次活动之中,让初中生能够深入、深刻的参与思考分析该知识内容活动。 四、搭建初中生合作辨析反思的“平台”
反思能力、评价能力,是初中生思维能力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中生对学习活动、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进行有效深入的反思、评析,是初中生思维能力全面性、严密性和科学性的重要表现。初中数学教师要利用合作评价、师生互评、生生点评等多种合作评价辨析互动活动,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和指导初中生通过合作辨析评价活动,实现自我反思能力、思维剖析能力、综合辨析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和进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