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翟明月; 刘森; 侯晨阳; 吴雨蔚; 孙如意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19(017)035 【总页数】4页(P4369-4372)
【关键词】护生; 心理弹性; 亲社会行为; 相关性; 本科 【作 者】王超; 翟明月; 刘森; 侯晨阳; 吴雨蔚; 孙如意 【作者单位】471000 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43
亲社会行为是指利他行为、帮助行为或者其他更有益对他人和社会的更广泛的行为[1],如合作、怜悯、助人、分享、捐献等,包括从利他行为到帮助他人行为的连续体。亲社会行为是社会化水平的重要表现,也是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因素。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与行为心理方面密切相关。若护生能够形成积极有效的心理应对方式,则有利于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心理弹性是指面对失落、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2]。人格是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倾向的重要因素[3],关于稳定人格特质的心理弹性如何影响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倾向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分析护生心理弹性和亲社会行为倾向现况。针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便于为护生教育进行针对性培训、提升助人利他行为倾向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
进护理学生亲社会化水平的提高。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9月—2018年11月本校护理学院1 0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 包含性别、年级、教育背景、有无兄弟姐妹、家庭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
1.2.2 大学生心理弹性问卷 本问卷由马云鹏[4]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采用Likert 5级评分系统,共25个题目,分为乐观积极的态度(4个题目)、问题解决能力(5个题目)、社会交往能力(6个题目)、情绪调控能力(5个题目)、自我效能感(5个题目)5个维度。对该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其拟合指数分别为:
χ2/df=1.812,拟合优度指数(GFI)=0.907,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0.897,比较拟合指数(CFI)=0.901,不规范拟合指数(NNFI)=0.894,误差均方根(RMSEA)=0.042;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25个题目的共性为0.439~0.680,该问卷总量表的内部一致可靠性为0.826,子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23~0.765,显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3 亲社会行为倾向调查问卷 该问卷由我国学者在国外亲社会行为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实际情况翻译并修订编制,共26个条目,包括4个维度:合作分享(7个条目)、奉献牺牲(6个条目)、乐于助人(7个条目)和情感关怀(6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为“完全不符合”、2分为“不太符合”、3分为“一般符合”、4分为“比较符合”、5分为“非常符合”,分数越高表示亲社会行为倾向性越强。该问卷中各维度和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处于0.75~0.82,重测信度处于0.84~0.92,问卷内容效度系数为0.874,信效度较好,适合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施测。
1.3 调查方法 在知情同意和自愿的情况下被调查护生以匿名方式在问卷星上独立在线完成问卷。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问卷945份,剔除无效问卷(选项以特定模式出现或问卷中有5个答案为同一答案,答题时间过长或过短,同一被试多次作答等作为废弃卷剔除)后,剩余有效问卷为807份,有效回收率为80.7%。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人数和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二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组变量组别3组及其以上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运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护生心理弹性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相关性分析,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护生对亲社会行为倾向影响因素的分析。 2 结果
2.1 护生一般资料 共807名护生,男68人,女739人。详见表1。
表1 护生一般资料(n=807) 项目人数构成比(%)年级 普通本科一年级17521.68 普通本科二年级13917.22 普通本科三年级10813.38 普通本科四年级637.81 专科升本科一年级19524.16 专科升本科二年级12715.74生源地 农村57771.50 城镇23028.50是否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9812.14 非独生子女70987.86
2.2 护生心理弹性现状(见表2)
表2 护生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n=807) 分 维度最小值最大值维度得分维度均分乐观积极的态度42015.86±2.633.97±0.66问题解决能力
62518.35±2.923.67±0.58社会交往能力123019.01±2.333.17±0.39情绪调控能力52514.88±2.212.98±0.44自我效能感82514.18±2.802.84±0.56总分5413086.06±7.463.44±0.30 2.3 护生亲社会行为倾向(见表3)
表3 护生亲社会行为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n=807) 分维度最小值最大值维度得
分维度均分合作分享73528.83±3.564.12±0.51牺牲奉献
63020.16±3.953.36±0.66乐于助人73527.51±3.723.93±0.53情感关怀63022.48±3.283.75±0.55总分 2512596.54±11.973.71±0.46
2.4 护生心理弹性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相关性(见表4) 经正态检验,心理弹性中各维度得分及总体得分符合正态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检验其与亲社会行为倾向各维度得分及总体得分之间的相关性。
表4 护生心理弹性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相关性(r值) 项目合作分享奉献牺牲乐于助人情感关怀亲社会行为倾向总分乐观积极的态度 0.5181)0.2251)0.4951)0.39411)0.4941)问题解决能力 0.5451)0.2541)0.5341)0.4671)0.5431)社会交往能力
0.3271)0.2321)0.3740.3241)0.3731)情绪调控能力-0.0090.0660.0280.0080.021自我效能感-0.1571)0.019-0.0981)-0.0851)-0.1051)心理弹性总分 0.4931)0.3081) 0.5311) 0.4391) 0.5271) 1)P<0.05
2.5 护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 从相关分析得知,心理弹性中的乐观积极的态度、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3个维度与亲社会行为倾向呈现显著正相关。在单纯考虑自我效能感和亲社会行为倾向两个变量的关系,其他变量的影响不被考虑的情况下,二者呈现负相关。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这4个维度的得分为自变量,使用亲社会行为倾向总分为应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由于入选变量不止一个,所选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后自我效能感可对亲社会行为倾向呈现正向预测。纳入多元回归分析中包含的4个独立变量容忍值均高于0.1,且方差因素膨胀系数(VIF)介于1~2,表示相应变量之间没有“多重共线性”。
从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个自变量联合解释35.2%的变异,F=109.113,
P=0.000,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在4个变量中问题解决能力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力最佳,问题解决能力单独解释变异量29.5%。详见表5。 表5 护生心理弹性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807) 项目回归系数标准化回归系数t值P 共线性统计量 容忍值方差膨胀系数常量35.478 7.9190.000社会交往能力0.6540.1273.9010.0000.7601.315乐观积极的态度1.0580.2325.9660.0000.5321.880问题解决能力1.4940.3649.5610.0000.5561.798自我效能感0.3120.0732.3640.0180.8451.183 注:R2=0.352,F=109.113,P=0.000 3 讨论
3.1 本科护生心理弹性处在中等水平 表2显示,本科护生心理弹性总体均分及各个维度均分都处在中等水平,心理弹性的5个维度均分由高到低分别为乐观积极的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情绪调控能力、自我效能感。表明本科护生从消极中发现积极方面的心态以及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但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控能力不太好。在校护生毕竟接受了一定程度的高等教育且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求学经历,尤其是护理人文课程的学习及临床见习或实习经历,但毕竟积累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在遇到挫折或压力后调动内部资源进行情绪调节的能力和对自我能力的肯定程度不是很好。
3.2 本科护生亲社会行为倾向处于中上层 表3显示,本科护生的亲社会行为倾向总分及各个维度均分都处于中上层。亲社会行为倾向的4个维度均分从高到低分别为合作分享、乐于助人、情感关怀、牺牲奉献。数据反映了本科护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充分理解合作互助取得共赢的重要性,表现出愿意与他人分享互助的意愿。但对纯粹的牺牲付出,舍己为人的行为,本科护生的选择可能还会受到自身利益考量的影响,因此奉献牺牲倾向相对而言最低。
3.3 本科护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表明,除情绪调控能力外,心理弹性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亲社会行为倾向总分之间存在正相关,但相关并不意味它们存在因果关系,需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来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影响,因此将心理弹性的4个相关显著的维度作为自变量,将亲社会行为倾向总分作为应变量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个维度对亲社会行为倾向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其中问题解决能力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乐观积极的态度。说明心理弹性是影响护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心理弹性的护生对环境的认知评价更为积极乐观,问题应对能力更强,进而对自我价值更为认同[5],自我效能感更强,在他人出现需要帮助的情境下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伸出援手[6]。 4 小结
心理弹性是影响护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重要因素,心理弹性又是可干预的[7-8],护生是未来医疗行业的后备军,护生的专业教育不仅要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还应包括个体心理韧性的培养,需要形成健全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除了开设课堂教育之外,更需要加大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关注度,从而提高护生面对外界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顺应能力,形成积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客观合理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从而避免形成过于偏激的思想和行为,当处于逆境状况时护生能够维持和恢复心理健康,从而接近社会,与他人和善相处,提高亲社会程度[9]。
【相关文献】
[1] 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辞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284.
[2] TUGADE M M,FREDRICKSON B L.Resilient individuals use positive emotions to bounce back from nega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4,86(2):320-333.
[3] 张璐.对新生代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管理的研究[J].文教资料,2017(31):141-142.
[4] 马云鹏.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5] 王燕,高健,陈宏.社会实践对本科护生亲社会行为、共情能力影响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848-849.
[6] 陈燚宏,王唯佳,余倩倩,等.医学生志愿者自我效能感与亲社会价值取向变化研究[J].全科护理,2016,14(22):2363-2364.
[7] 梁岩岩,李玉红.妇科癌症病人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7,15(18):2205-2207.
[8] 刘玉珍,梅月英,张世慧,等.口腔癌病人术后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8,16(3):271-274.
[9] 崔玉霞,李莎莎,崔玉凤.护生亲社会行为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8):79-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