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际金融”课程中的改革探索

“国际金融”课程中的改革探索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教育产业与教学实践

“国际金融”课程中的改革探索

陈文(黄冈师范学院)

摘要:基于“新商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国际金融》课程围绕教学内容、方法、资源、团队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探索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为建立“新商科”打基础。

关键词:国际金融;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

2018年,以全国教育大会为契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及国际认证工作逐步开展,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高等教育中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结合最紧密的领域,新商科也正在全国高校相关学院的努力下,呼之欲出。“国际金融”课程作为经济金融类课程的核心专业课,不仅要改革创新,也需要寻求其国际化之路。

国际金融以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讨论型教学为主;实验课程国际金融中操作,特别是外汇交易操作的练习,大多数高校缺乏配套的实验软件,偶尔有,也集中于外汇买卖的操作。不同于证券投资类的课,外汇操作相对复杂,交易频率并没有日常使用的证券投资学软件高。现实的外汇操作,需要“放杠杆”,软件无法完成。交易频率不频繁,又加上国际间政治经济局势变化较多,外汇的一个买卖操作,金额大,次数少,获利小,始终能够通过外汇买卖操作而获得的知识相对而言较少。证券投资类课程软件操作已经熟练的学生,在国金融外汇买卖上的操作所能获得的授益更少。在国际背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有时一年难以进行一次理性的买卖交易。只能让学生,为实验报告而进行模拟交易。

《国际金融学》作为主干课程之一,先修课程众多。课程的核心概念是汇率,无论是国际收支、外汇市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部均衡,亦或是汇率决定理论、开放经济中的政策工具,大都围绕汇率这一核心展开。比较晦涩难懂,偏离现实生活太远,畏难情绪可能产生;另,学好这门课程,需要扎实的宏微观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基础不行,学习理论知识也非常困扰。光是数学和模型就让不少同学头疼。

国际金融学中的案例也有不少,过于高大上,离生活离远,理解起来有难度,或可能仅停留于表面,无法深入分析。甚至有学生反映“假大空”、“没有用”、“央行上班才需要知道的知识”难接受。

实验课时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再次“吃透”这些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在视频网站,讨论案例中“消化”。带领学生一同找寻相关信息,学习鉴别真伪,参考各国权威汇率数据,看“大行研报”,带动学生讨论,激发兴趣。扮演各个国家,行业首脑,银行和金融机构,并且让另外一部分学生扮演“理性的索罗斯,巴菲特”,进出口贸易商。

外汇买卖交易以外的国际汇率趋势判断,金融衍生品交易等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知识难以实践,需要在银行相关业务中完成。角色扮演的模拟性国际金融课程实验优势凸显。课前给予学生6-8个对外汇市场行情有一定影响作用的真实新闻消息,让所有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提前进行分析;设计中央银行、外汇银行(报价银行)、进口商、出口商、套利投机者、期权买方、掉期交易者、清算中心、个人投机

者共9个外汇市场中常见并实际一定存在的角色,分别由不同学生在课前报名扮演。加入预设案例,让学生分别用不同身份进行交易并分析对方行为原因结果。最终从学生问卷调查及期末测试来审核教学结果。结果现实,在没有使用软件的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国贸1601、1602班相较于使用传统教学软件实验课程的国贸1603、1604班,平价成绩高出6.35%。特别是在衍生品和杠杆的知识、以及套算计算题的得分上,甚至高出12%。学习热情明显。

实验结束5个月过去了,再找来4班同学座谈,其结果却让人稍为失望,进行交易买卖的同学似乎对于国际金融的操作以及未来工作意愿,明显高于“模拟法”实验教学的同学。可见,在模拟法教学的设计上还有诸多缺陷。是否明显有效于传统交易软件实验还有待考察。下一步将进行模拟法与软件交易法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实验。

在国际金融学理论课程寻求国际化的同时,实验课程也在追求着国际化。国际金融着眼国际,双语教学实在必行。基本上,这些课程都是拥有大量境外原文教材,而核心课程在我国的教材编写量同样很大,而且随着国内经济学科的发展,课程理论出现内外差异。要求教授国际金融教师,不仅能熟练掌握国内经济学科的理论体系,亦要对境外各门课程的理论有所涉猎,才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所以各大商学院在设计该类课程时,都在努力将课程交由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来教授。在商科实际教学中,对于英文的灵活运用,让现在很多商科的老师感到尴尬。且,甚至有将双语的专业课程交由外国语学院的教师承担。少数课程只能是一堂英文课。给专业背景相符的教师加大英文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一方面,湖北省已经有针对省属高校教师的出国进修访问计划;另一方面,省属高校也在主动提高招聘教师的要求,博士成为基本要求。这样一来,双语教师的英文水平在未来几年会有明显的提高。当然,教师自己也应当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主动的进行英文的学习。教师自己也应该利用各方渠道增加境外进行文化交流机会。

参考文献:

[1]王晓军.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与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金融经济,2008(14):91-92.[2]陈雨露.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陈文.浅析商科专业商务英语函电教学[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基金项目:

模拟教学法在“国际金融”课程中的应用,立项编号0211201855,黄冈师范学院一般教研项目

1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