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丰富反馈机制,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数学 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比传统教学手段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诱发儿童的情感共鸣,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数学课堂,无疑给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声、形、色结合,直接揭示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的现代化教学技术,现在已被广泛应用。合理恰当地使用电教多媒体手段,既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艺术性,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形成鲜明的课堂教学特色。教学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
一、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情感性等特点,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文字和第一信号系统的实物相互联结和映照,使学生大脑的各个功能区充分发挥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课,当这节课近尾声时,学生们普遍比较疲惫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在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片刻后,老师演
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片绿地,一只小猴子坐着一辆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看到小猴子被车颠的一上一下,学生开怀哈哈大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感觉颠簸?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老师再问:“难道坐在车轮没棱没角的车上就不会感到颠簸了吗?”教师继续演示课件,屏幕出现小猴子坐在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伴着音乐声向前进的画面,仍见小猴子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这又是为什么?”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出了正确的回答。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再次引导学生看屏幕:一只小猴子端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中平稳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鲜明地揭示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道理。教师抓住教学内部矛盾发展的主要方面,运用课件对学生认识心理具有定向聚集思维的优势,确立形成表象思维的强化点,通过三次演示,反复刺激,启迪思维,既加深了对圆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趋于降低的兴趣又被激发起来,学习欲望又被调动起来。这样,学生上课就是在情境中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二、变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变小为大,化静为动,使整体与部分相互转化,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便于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由于“千米”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的长度单位,建立1千米长的概念比较困难。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展现了小汽车在公路行驶的图像及行驶里程“50千米”,又展现了货车在公路上行驶的图像及时速限制牌“40千米”,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又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制作了旋转及抽拉多媒体课件,把角制成一条边能绕顶点旋转的活动角及两条边能延长的角。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了不同角度和位置的角,形成了角的概念,并很容易地理解了“角的大小只与两条边开口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的含义。它的效果和作用是教师只用模型演示和口头描述无法相比的,充分显示了多媒体手段的优势。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我在教《三角形的分类》时,先用课件出示各种类型的角,并提问下列各是哪一种角?导入新课后,学生很自然地明白这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和范围。紧接着教师投影出示多个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然后分组讨论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数一数每个三角形中锐角、直角、钝角的个数,并填入老师下发的表中,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学具。小组通过集体讨论、操作后,选派代表上台展示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老师又引导“你能把这些
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分类吗?”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投入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之中,这样的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多媒体优化组合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四、组织学生的练习活动,丰富反馈和评价机制。
一节课的课堂结构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整节课的课堂结构松散、单调,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不够牢固,不能达到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多媒体技术信息容量大,交互灵活及时,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组织学生练习的最佳手段之一。如在“圆柱、圆锥”的复习课上,我设计了一道探索性的题目:一个圆锥体,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3厘米、4厘米,求:①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②沿底面直径竖直剖切平面的大小。③圆锥体的表面积。不难看出,这一系列的探索性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学生各抒己见。然后用多媒体演示解答的过程,以达到课堂练习的最优化。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的练习,注重层层推进,即时评价,以激励学生,培养小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如在练习中,并不对练习题逐题逐一地评价,而是在一个层次的练习后作统一评价,并且只有在学生全部做对后才能进入下一层练习。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更高,他们会仔细检查错误的练习题,逐步达到正确、迅速的目的。学生需要帮助时,还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及时了解学生的练习动态。 参考文献
[1]马惠平《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其策略研究》
[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3]康庄《论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