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个性体现研究王晋敏(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摘要】民族声乐以中国传统的艺术身份出现,其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艺术特色,在作品表达及传播之中,深切的表达人民在创作歌曲时丰富的情感及文化底蕴。所以在歌唱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研究歌曲中表现的丰富情感,利用音乐与音域的结合,将民族声乐的情感表现出来。【关键词】民族声乐;情感表达;个性体现【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民族声乐是我国历代表达人民情感所创作出来的歌曲,在歌曲演绎过程中,一定要将这股浓浓的情感演绎出来,确保观众在歌声的传递中了解歌曲所表达的含义。作为声乐的演唱者,不但要深入了解我国不同民族的地域特色,还要有深厚的乐理知识,确保民族声乐能够在我国长期发展传承下去。一、民族声乐是情感的表达通常民族声乐是在人民中产生,又在人民中唱响的。其原因就是民族声乐能够将人民生活的真情实感刻画在每个音符之中,让每个人都能在歌曲中有切身的感受。在传唱过程中,不但将民族声乐的歌曲传承下去,也能将我国深厚的文化内涵传承发扬,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民族文化底蕴。(一)民族声乐情感表达作用传承民族声乐,演唱者就要将歌词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摸索清楚,以“气沉丹田”的方式将音乐真情演绎,以腹部气息进行调节,稳定气息,听从音乐的节奏,注意发音,确保每个字都能让观众听清楚,确保民族声乐内容可以在演绎之中进行有效抒发[1]。演唱者除了要注意上述内容外,还要深入研究我国不同民族的民俗、民风,确保在演绎过程中,不会因为歌唱内容、语言发音错误,产生不必要的麻烦,确保民族声乐在演绎过程中,触动观众的情绪,进而与音乐形成真实的情感碰撞。还要注重音域的转化,将民族声乐广泛传颂。以真假音混合的方法发声,使作品的内容表现性更强,保证歌曲演绎的传神性。民族声乐在演唱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及传递。基于以上需求,要求演唱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发音吐词,还要深入了解文字的声韵,歌曲表达的曲调,这样才能根据歌曲的民族特色,以自身的魅力演唱出来。民族歌曲不仅是被我国广大百姓传唱的歌曲,同时也是对外表达艺术的一种形式,确保文化有效的、以正能量的形式传递,所以演唱者一定要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演唱,合情合理的表达歌曲内容,切勿夸张演绎,让更多外来人了解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二)民族声乐情感表现控制民族声乐需要演唱者在演绎过程中,对歌曲的情感进行深度的消化及自我二次传播,用演唱者对歌曲的深入了解进行有感情的演唱。一般而言,民族声乐是演唱过程中具有很强烈的张力表现,需要在音域转化时,将这种张力表达出来,而且在音域切换过程中,将不同的情感抒发出来展示我国的人文关怀。演唱者要依据乐理,合理引用音域,科学而又不失情感的处理好民族声乐作品。以自身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以自身专业的声乐知识,实现对民族声乐的合理演绎,提升全民对民族声乐的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声乐起源于民间,是人们对日常生活抒发情绪的表达,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记载了很多不同的民音、民调。演唱者要根据不同的民族分析民族声乐所要表达的意义,灵活合理传唱民族声乐,丰富民族声乐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将民族声乐以最大程度的还原,从音调处理上、从视觉呈现上,将演唱者与舞台效果相结合,高度表达歌曲传递的意义。尤其是一些神话内容,更要结合相应的舞台特效,营造良好的视听环境,为观众高度呈现民族声音的独特魅力[2]。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的年轻人审美逐渐产生变化,所以在舞台设计中,将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感十足的舞台相结合,更能彰显出当代民族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体现出我国民族文化多元化的风格。这样演绎出的作品中,才会让观众耳目一亲又倍感亲切,更充分的表现了我国不同民族的地域风情,提高观众的观赏度与参与度。二、民族声乐在演唱中的个性表现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所以在演绎民族美声中,一定要引入民族文化,不止是要从传统的民族文化中吸取灵感,更要注意个性声音的释放,将两者有效合并创新,就会产生更多的艺术火花,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若要将民族声乐发扬光大,就一定要对作品进行充分的了解,用自身的真情实感去带动观众。中国有56个地域文化鲜明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所以,在民族声乐演唱之中,无论在表现形式、表现特征上,都要提炼作品演绎的个性化,演绎最真实的民族文化内容才是演唱作品的精髓之处,同样重要的还有演唱时张力释放、以及作品的选拔。只有制定好相关内容的作品的演绎,以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来表达我国的民族风土人情,制订合理的执行方案,确保民族声乐在歌曲演绎、舞台搭建等过程中都能输出中国式的正能量、中国式的民族味道,才能从立足民族,让民族声乐走向世界。发扬并传承民族声乐,以自身的演绎去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在作品演绎之中,要根据不同民族声乐作品进行技巧性的演绎。可以多听、多看、多了解前人的经验。特别是要研习56个民族间的差异性,将不同的民族文化在声乐 Northern Music 251
北方音乐 Northern Music
作品中演绎出来,如蒙古族的歌曲多以游牧的情景展现,歌声以豪迈粗犷为主;白族歌曲多是儿女情长爱情故事,歌声以温婉细腻为主等等,通过不同的舞台情景和男女不同声音、声线的演绎,将我国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在歌曲中充分的表达出来。演唱者一定要切记,演唱的内容,不但只是一首歌曲,更是对外宣传中国民族文化的语言魅力、中国民族文化的音乐特色,还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代表符号,通过对不同的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让我国民族声乐能更全面的展现在全世界面前。受商品经济的影响,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也在产生变化,人们思维方式、文化理念、风俗习惯不同,演绎民族声乐作品也要加入新鲜的元素,增强时代感,此外,演唱者还要对新兴的词汇有所了解,这样在演绎作品时,才能将我国人们思想的进步,思维的跳跃,彰显个性的意愿表达出来,从而实现我国民族的特性。演唱者可以根据作品演绎内容,并利用不同的演绎方式对作品进行升级更改,美声唱法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其真假混音的唱法,值得我们学习、引进与民族声乐相融合,但是,在融合的过程中,演唱者需要学习美声唱法的精髓,并保留我国民族声乐自身的特色,根据时代的发展,将现代元素与我国民俗、民风相结合,让观众在欣赏作品中,深切感受到中国近年的发展,感受时代变幻的信息,在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作品中,了解时代新气象。新时代科技发展迅猛,民族声乐分发展必须以多元文化进入大众的视野,民族声乐作品势必要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关联、相互融合,这样才会将民族文化的发展引领到新的阶段。为确保民族声乐能在各地开花结果,演唱者就一定要结合当前的艺术审美与思维,将两者中的优秀之处相互碰撞,实现作品与观众心灵上的沟通,促进我国艺术的表现形式。三、结语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日益发展,民族文化正以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喷涌而现,民族声乐,不仅要与时俱进,融合时代的前端资源,重视民族艺术为国家、为人民带来的积极作用,更应与时代接轨,引入西方优秀的美声唱法,将两者相互融合,吸取外来声乐的新知识、新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民族声乐精髓凸显我国民族文化的内涵,让民族声乐艺术乘着前人的智慧,在现代的传唱中得到新生,引入不仅仅要创新,更要对民族文化艺术进行传承和推广,多角度释放中国民族文化的艺术能力和艺术素养,这样才能逐步建立民族声乐的规范性、完整性,再现中华民族声乐文化的魅力,使民族文化真正发扬光大。参考文献
[1]孔怡然.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个性体现[J].北方音乐,2018,38(20):37.[2]李宜璇.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和个性体现[J].北方音乐,2018,38(12):29.(上接第240页)
刺激有效控制在心理和生理的正常范围之内,在舞台表演中发挥出日常训练的状态。身为一个合格的舞蹈演员需要适应不同的舞蹈环境,对自己的舞蹈动作和表演状态做出适当的调整。舞台剧对舞蹈演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要求更高。表演环境的好坏和场地的大小以及演出过程中观众的反映等,都是舞蹈演员需要注意的。在年初舞剧《孔子》训练的第十八场中,舞蹈演员需要长期疲劳,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节,肌肉素质的保持需要舞蹈演员注意。舞蹈演员在排练的时候会经过很多场的反复练习,主要就是为了在舞台上能够展现出完善的自己,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中不能忽略舞蹈表演人员在发生突发情况的把控度,即便是出现错误,也要做到不慌乱,这就要求舞蹈演员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在每场舞台表演中,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真正释放自己,做到技艺统一、神形兼备。结合全文,在舞蹈的实际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舞蹈基本功能和舞蹈技巧的提升与渗入,这属于舞蹈者进行舞蹈表演的主要基础,但是针对于舞蹈演员来讲,真正所具备的价值应体现在对舞蹈艺术的情感表达和舞蹈艺术的风格等方面,表演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舞蹈人员未来的发展深度与价值意义。所以,怎样提升舞蹈表252 Northern Music
演专业的学生舞蹈表演能力,已经成为舞蹈艺术院校值得分析和研究的问题。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它通过人体不同的姿势形态和造型来表达人物的情感。舞蹈与舞蹈表演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加强舞蹈表演方面的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舞蹈演员的表演能力与舞蹈素质,使演员能更好地理解舞蹈自身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舞蹈本身的魅力得以呈现,使舞蹈更具有感染力。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具备较强的舞蹈表演能力。舞蹈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这一能力贯穿在舞蹈者整个表演生涯中,同时这也是检验一个舞蹈者是否成功的试金石。所以只有重视舞蹈表演能力训练,才能提高舞蹈的专业水品,舞蹈本身的价值也会得到最大的发挥。参考文献
[1]陈淑娟.刍议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即兴舞蹈表演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215.[2]王子涵.冰上舞蹈运动员现代舞蹈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8):190-191.[3]苏强强.浅谈舞蹈在中小学普及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6):192-193.[4]陈凤.幼儿舞蹈创编的策略思考[J].考试周刊,2018 (23):1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