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垃圾分类的若干想法
14计算机类1班 李俊杰 垃圾分类,是将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分类法为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人类每日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大量的垃圾未经分类回收再使用并任意弃置会造成环境污染。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这场人与垃圾的战役中,人们把垃圾从敌人变成了朋友。
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有很多,比如: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等等。但是80年代后国营废品收购站规模严重萎缩,1997年,三环路以内的国营废品收购站仅剩16个。我国如今垃圾分类处理的设备较少,通过机械化分类成本较高,规模有限,不能满足垃圾分类处理的需要。垃圾道成为百姓的苦恼。北京如今高楼林立,垃圾道成为许多地方的卫生死角,脏乱不堪的垃圾道口,蚊蝇十分张狂,加上拾荒者的胡乱翻找,使得居民们每当走过时必捂鼻而过,底层的住户可就无法逃避,在
炎热的夏季也不敢打开门户。老百姓期待新型垃圾回收办法的实施。
袋装垃圾并非长久之计。北京一些地方开始实行封闭垃圾道,用塑料袋装垃圾定时回收的办法,以减少垃圾露天堆放对环境的影响。北京组织的一次大型绿色消费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使用后的商场购物袋重复使用的占89.91%,其中,充当垃圾袋的占57.05%。分类垃圾桶没有完整的收购、运输、销售、加工、成品市场等组织的再利用产业体系的支持,垃圾分类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只能是劳民伤财的空忙。
要根治这些问题,我觉得要依靠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第一、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第二、改造或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第三、改善垃圾储运形式。第四,实行家庭短期收集定期分时段分类回收。垃圾分类必须始于制度设计。首先,要理顺垃圾分类工作的环节及相互关系,做到分工细致、流程简化、条理缜密、管理有序。其次,要把垃圾分类纳入社区自治内容,明确主体职责,充分调动公众和管理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应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执法监督计划。第四,通过强化垃圾的物质利用促进垃圾分类。第五,合理利用经济激励手段,树立垃圾排放成本意识。最后,应加强垃圾分类及分类处理监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