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垃圾分类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封面专题 如何推避垃圾分类 头减量与分类的运 协会、酒店行业协会等相关协会应 行管理制度,设立 当将源头减量与分类工作纳入行业 源头减量与分类指 自律规范,引导、督促会员单位遵 导管理工作专责岗 守相关规定。 位,制定源头减量 鼓励志愿者组织、环保组织、 与分类方案,设置 团委、_T会、妇联等社会团体和其 分类排放容器(堆 他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宣传生活垃 点),负责分类垃 圾减量与分类、垃圾分类处理、环 圾收集与驳运(一 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等方面的知识, 次转运),指导、 垃圾分类,是垃圾分类处理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全社会、 引导、规范与监督 各阶层开展源头减量与分类工作。 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垃圾的资源价 值,抑制垃圾的污染性,需要广大 公众主动参与,而且,需要改变公 分类投放,计量管理分类垃圾、公 管理。 其次,推动源头减量和分类不 思想准备,分阶段推进,且应坚持 是分类处理,物尽其用。以 众排放费收缴和垃圾处理费支付及 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持久战的 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和垃圾排放习 惯,是一项社会工程,是垃圾治理 社区居(村)委员会应当做好 4项原则。 宣传.T=作,指导、引导、规范与督 众开展源头减量与分类工作。 一的治本之道,也是垃圾治理的重点 和难点。 促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和所在社区公 垃圾分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垃圾 分类处理工作,确保分类垃圾得到 进垃圾分类,通过垃圾分类处理体 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服务企 分类处理,并通过垃圾分类处理促 首先,要理清垃圾分类的主 体及其职责。公众,包括居(村) 民、企事业单位、机团单位,包括 作为垃圾分类责任人的物业管理服 业应当在所在物业区内开展宣传、 指导工作,动员、组织区内公众实 系建设促进垃圾分类长效化。建立 施源头减量与分类,监督区内清洁 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和分类处 公司(工人)做好分类收集、驳运 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均衡 (一次转运)工作。 务企业和经营管理者,是源头减量 与分类的行为主体,在享有排放权 力的同时,应承担源头减量、分类 储存、分类排放和缴纳排放费等责 任与义务,改变消费观念和习惯, 践行绿色消费,减少各类垃圾的产 生,主动了解源头减量与分类方 发展垃圾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填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源头减量 埋处置的分级处理方式,提高垃圾 与分类的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 的资源价值和资源化处理水平,力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源头减量 争物尽其用,减少填埋处置的垃圾 与分类、收运、物质利用、能量利 比例。 用和填埋处置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二是因地制宜,社区自治。把 法,正确实施垃圾分类,履行源头 减量与分类的监督义务,逐步形成 保障垃圾分类处理的资金投入,落 垃圾分类纳入社区自治内容,根据 实源头减量与分类的管理目标。建 社区居住条件、生活习惯和经济社 设(城管、环卫、环保)、发展改 会发展状况,结合后续垃圾处理方 革、环保、工信(经贸)、商务 式和处理能力,因地制宜、因势利 (工商)、农业、能源等行政主管 导地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确保 部门各负其责,协同做好源头减量 垃圾分类办法及措施落地实施,提 与分类的管理T作。 高公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准确 环卫行业协会、再生资源行业 率,实现社区垃圾分类投放、分类 协会、饮食行业协会、旅行社行业 收集和分类驳运。 自觉、自愿、主动与合适排放垃圾 的生产生活习惯。 垃圾分类责任人,是所在区 域公众利益的法定代表人,对外将 公众的垃圾排放权力转化成垃圾 排放权利,对内组织管理所在区 域的源头减量与分类,包括建立源 24 封面专题 从“十三五"规划 建议看我国垃圾处理转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指导原则为“政府主导、社会参 规划、协调推进城镇垃圾处理设施 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 与,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因地制 及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建设与营 议》(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建 宜、科学引导,城乡统筹、区域共 运,实现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 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 享”。垃圾处理“十三五”规划应 和平稳运行,维护公共环境权益和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要求 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要求对 发展权益。垃圾日产量不足500吨的 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 指导原则进行调整,建议改为“统 行政区可协调邻近行政区统筹规划 转变;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筹规划、协调推进,创新动力、多 垃圾处理设施或垃圾处理循环经济 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 元治理,节约集约、共生循环,平 产业园区建设。垃圾产量大、土地 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I生进展;形 稳运行、绿色环保”,最终形成垃 资源短缺但交通便捷区域可跨行政 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 圾多元、综合、全程和依法治理的 区划统筹规划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 体系。这为垃圾处理“十三五”规划 可持续发展局面,实现垃圾治理无 设。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 创新动力,多元治理。社会自 民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公共政 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的 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各级人 主自治是垃圾治理的动力。各级人 要求, “十三五”时期势必成为 民政府主管部门应会同发展改革、 我国垃圾处理向垃圾治理转变的转 规划部门,兼顾各类垃圾的处理, 策和垃圾处理设施及循环经济产业 折期。垃圾处理“十二五”规划的 协调城镇垃圾处理设施配置,统筹 园区管理服务政策,引导企业、 三是分类奖励,混排惩罚。合 垃圾分类责任人可将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并建设相应的垃圾分类 理利用经济激励手段,树立垃圾排 的指导、引导、规范与监督等服务 示范单位(小区)。发挥榜样的示 放成本意识。奖励垃圾减量、分类 性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专业企业。鼓 范效应,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区域由 投放和回收利用,惩罚混合排放, 励垃圾收运企业及其他企业捆绑经 小到大、内容由简到繁和标准由粗 垃圾源头减量与分类应本着 严惩偷排偷运。鼓励根据垃圾的污 营垃圾分类的指导、规范、监督等 到细。 染性、资源性、社会性及其处理成 服务和资源回收业务。建立健全垃 本制定垃圾排放费标准,条件成熟 圾分类绩效评估与核准办法,根据 时实施垃圾排放费按类从量计费, 减量与分类。 激励公众自觉自愿地开展垃圾源头 合理盈利。 “物尽其用、分类处理,因地制 惩罚,捆绑服务,注重绩效”原 绩效购买企业服务,保障经营企业 宜,社区自治,减排补贴,超排 此外,应坚持“先易后难,循 则,明确分类主体、分类对象(标 组织和企业提供引导、监督等服 务,切实推动。同时,加速分类收 四是捆绑服务,注重绩效。坚 序渐进”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垃 准)、分类方法与措施,鼓励社会 持“谁管理,谁负责”的垃圾分类 圾分类实施方案和执法监督计划。 责任人制度,有物业管理服务的区 启动分类之初,分类标准宜简单, 域垃圾分类由物业管理服务企业负 比如生活垃圾分类之初可考虑只将 运、分类处理设施建设,保证分类 责,没有物业管理服务的区域垃圾 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和有害垃圾与 垃圾得到分类处理,并且通过分类 分类由经营管理者负责,没有经营 其他生活垃圾分开,而且,宜先在 处理设施建设促进源头分类排放。 管理者的公共场所由其行政主管部 管理正规且便于管理的机团单位、 织、管理所在区域的垃圾分类。 馆、物业小区等单位(小区)开展 (来源:环卫科技网http://www. 门负责。垃圾分类责任人应负责组 农贸市场、商场、校园、酒店宾 cn—hw.net/熊孟清/201 5-1 2-03)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