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摘要: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重点教学任务。然而,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课堂评价体系,及时对学生的表现情况和学习状况进行合理评价,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我,从而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师还要制定学习计划,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科学;课堂评价;构建策略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部门对初中科学课堂引起了高度重视,因此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初中科学的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科学素养是社会中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代表着整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初中阶段是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近几年来,学校展开初中科学教育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就。本文就是针对发展初中科学核心素养,提出合理的建议。
1科学核心素养的价值
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能让他们自觉探索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并没有很好地掌握与把控初中科学学科的价值,没有真正从心底重视这个学科。许多初中科学教师只是简单将科学课本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为节省时间,忽略了课本上一再强调的科学实验、科学例子。这导致学生对初中科学学科的理解停留在口头上,对重要的实际操作是一窍不通,对一些科学问题也并没有积极地思考与探究,缺少创新思维与能力[2]。这样的现状极大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必须及时改进,探
索更合理、有效的初中科学教学方式。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学生只有掌握了积极思考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变迁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充足的文化储备,而且要有极强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科学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日后处理学习、生活及职场上遇到的各类问题。只有正在接受教育的青年一代掌握了科学核心素养,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民族才能不断创新,取得非凡的成就,卓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2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课堂评价构建策略 2.1从多元化角度进行评价
在开展初中科学课堂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多角度进行评价,不能单纯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课堂表现为依据。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发现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找出原因。这样才能在评价的时候给予更加精准的评语。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差距和性格特点,从根本上优化评价方式。例如,在开展浙教版初中科学《大气层》这一课程教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一些同学课堂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一些同学性格比较内向,不爱回答;还有一些同学不知道怎么回答。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仔细观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观察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情况。又如,在提问“为什么我们登山要注意保暖”时,对于性格内向的同学,教师要给予一些鼓励的词语和手势,使其敢于大胆回答问题。如果回答错误,教师也不要给予否定,而要给予激励。而对于那些没有进行思考的同学,教师则可以寻找原因,进行合理教育。同时,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如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性格特点等。只有这样,评价才更加合理,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其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2.2引导科学探索,创设真实情境
科学是对生活中的各类科学知识进行总结的一门学科。这个学科的知识中有很多涉及我们的日常生活。教师在教学初中科学的过程中,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如果对科学的学习只简单停留在课本上,没有将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相
结合,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显得格外枯燥。即使将这些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他们也不会灵活地运用。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情境,或让学生在课外观察和探索科学课本上涉及的内容。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把握、记忆与运用。
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是“酸碱的化学反应”。在上这节课之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回家将家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带到学校,模拟胃酸过多时吃药的中和反应。通过对真实情境的观察,学生能更直观地看到酸碱反应的效果。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原理:在酸碱电离理论中,酸碱的定义是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叫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物质叫碱;酸碱反应的本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的反应。这样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非常有效。
2.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和眼界
目前,初中科学教学内容,涉及许多的自然资源,包含土地、动物、植物、气候变化等。这些真实的材料在生活中都会存在,虽然偏远山区的教育条件达不到要求,但是独特的自然条件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在初中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老师要充分的利用大自然中的资源。例如让同学们观察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说出自己观察到四季变化的不同,让同学们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不同植物的种子对应着不同的植物分类。通过这些观察,让学生们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引出环保的重要性,在学习“塑料”的知识时,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想到了如水如茶的环保话题,铺满全国各地的塑料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埋入土中的塑料袋不可降解,成为重大的环境隐患。因此,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塑料袋使用情况和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制定合理有效方案,解决塑料袋环境污染问题。学生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生活区周围有很多随处可见被丢弃的塑料袋,塑料袋在泥土中也不会被分解,同时在燃烧的时候也会释放出有毒的气体,在这样的前提下,塑料是无法被分解的。保护好环境就需要从两方面着手,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塑料袋的循环利用,或者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对塑料袋的制作原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采取环保型可降解
材料制做塑料袋。将教学知识拓展到课外,丰富学生的体验能力,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科学课堂评价体系的完善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能使学生正确地认知自我,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科学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从多元化的角度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初中学生科学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伟力.初中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3(2).
[2]汪焕忠.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4):177.
[3]郑瑶莲.促进初中科学深度学习的持续性评价:认识与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3):4-7.
[4]邱立岗.浅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的提升[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177-178.
[5]何一兰.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J].初中科学(教师版),2017(11):20-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