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基础教育改革正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让基础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教师必须在心中确立新型教学观。改变教学观念,才能让教学改革得以转变、更新。运用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需要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本文从四点出发,结合书本理论,反思自己的实际教学,以提高自己今后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科学教学 核心素养 生活 教师 能力 教育
寒假期间,我学习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结合书中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践,我反思了自己的一些教学行为,以此来进一步提高自己今后的教学水平。
一、只有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和常识出发,知识才会在学生身上扎根,才会转化为学生的素养
科学来源于生活,而科学教育也要回归生活世界。在学习任何一个科学知识之前,教师都应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其个体知识。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时,我给学生例举了生活中常见的食品素材,如番薯、土豆、甘蔗、藕等,问学生们有没有吃过这些食物,如果吃过,知道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器官吗?学生们在小组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有说土豆是植物的根,藕也属于植物的根,番薯属于植物的果实,甘蔗属于植物的茎……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后,我及时进行了纠正,学生们才恍然大悟。身边的这些食物,平时吃的方式那么多,却不知道它属于什么器官,这也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相信,在今后的人生中,学生对这堂课会更加深入人心。学生的学科,学生的知识,学生的思维,这才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从一定角度讲,是把科学学科知识浅化、宽化的过程,从而让科学学科知识走进学生的经验、生活,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二、先学后教,实现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从而推进教学关系和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先学后教的“先学”具有超前性、独立性、差异性;先学后教的“后教”具有针对性、参与性、发展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在努力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变学生的学习为主动学习。
比如,在学习《汽化与液化》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这节内容,然后再根据书本上的内容去完成作业本上的习题。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就得到了暴露,我让他们自己通过小组的形式去解决。众人拾柴火焰高,一部分问题被他们自行解决了,这样远比教师的全班讲授效果要好。在此期间,教师在各小组之间进行巡视,已经掌握了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对于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变量的不唯一导致实验无法进行。课堂上所带的实验器材,也要让学生代替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更加能够体会到蒸发有制冷的作用。
三、知识的整合,能防止知识和能力的碎片化,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使知识真正转化为素养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比如,在学习《生物与非生物》时,教师就要在课堂上慢慢地渗透这样的思想,把一节课的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加以展现,让学生学会模仿并记在笔记本上。重点的部分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做记号,便于今后复习时能够突出。
四、体现科学学科特点,特定的实验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
科学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实验教学,在紧扣教学内容中,要凸显学习的重点。每节课的科学课堂,如果能够穿插几个实验,哪怕是很小的实验,学生也会回味无穷。
在学习《大气压》时,教师拿来两罐饮料和两根吸管(其中一根吸管做了处理,用剪刀剪了一个口子),当展示实验器材时,学生们跃跃欲试,大家都想喝饮料。教师反问:饮料是被人吸上来的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都会觉得是吸上来的。教师选择学生时,选了一个大个子,给他处理过的那根吸管;一个小个子,给他没有处理过的吸管。然后,让一个孩子计时,并问台下的学生支持谁,看看谁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把饮料喝完。比赛开始,结果是小个子轻轻松松地喝完了饮料,而大个子费了很大的力气,脸都通红了,饮料还是没有吸上来。可见,在一个轻松的实验也可以说是游戏中,我们都明确了一个知识:饮料不是被吸上来的,而是被大气压压上来的。
没有兴奋的情绪无法激励学生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让学生达到兴奋;没有主动性就无法唤醒沉睡的人,所以教师就要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提升,让他们当老师;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就无法鼓舞人,所以教师就要想办法让自己的课堂永远有生气。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的过程,吸取他人的精华,并尝试用于自己的课堂,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断地改进,才能寻找到一种适合本班科学教学的幸福课堂。 参考文献
[1]余文森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李炳亭 《高效课堂22条》.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