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应用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应用研究

2023-08-12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应用研究

[摘要]在以互联网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生活每个方面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是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种种便利,来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政工干部亟待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信息化、网络化应用

现代社会的信息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生活,进而通过对企业干部职工的影响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由于信息网络化具有方便快捷、实时互动、高度共享等特点,使得人们可以迅速地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在信息网络化的大环境下,企业职工也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不良冲击,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这些冲击,将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因此,认真研究信息化、网络化应用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把握其发展趋势,取精去糟,对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认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的新特点。

(一)自由和平等。在信息化社会,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网络,上载、发布信息。虚拟社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时空”,非群体化社会开始增多,企业职工思想更开放、灵活。信息时代教育者不再享有“信息垄断权”,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尊重全体员工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做主人、唱主角,创造更多的新的实现形式。

1

(二)直接和多样。在传统的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中,由职工选举职工代表参与企业决策和民主管理。随着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多元文化异彩纷呈,社会思想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体制面临新的课题,在信息网络中,任何有条件上网的人均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和可能,而企业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收集职工提议、开展厂务公开,使职工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中。

(三)透明和不可控。信息网络是一个不需要证照,出入通畅的“数字化王国”。任何个体都可以借助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等传播信息。同时,网络、手机等传媒的市场化主导,使信息活动的渠道、内容、时机、对象、范围、手段具有很强的不可控性,员工在现实领域和虚拟领域的相互渗透中,出现了思想难察觉、交往难掌握、行为难管控的现象。

正因为具有上述特点,信息化、网络化给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已切实影响到社会个体的思想政治生活,分析和研究网络思想动态、创新与探索信息网络化应用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引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的正确应用。

信息网络化的兴起是一个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过程,虽然有可能收到不良信息的冲击,但切断信息网络化以减小冲击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同时,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化的本身只是一种工具,并不存在某种价值取向,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用信息网络化去兴利除弊,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发展。

(一)从使用中提高服务水平

首先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提高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

2

认识。本着“为我服务、为我所用”的原则,开辟网上思想教育工作阵地,掌握信息传播和管理的主动权,通过这一新媒体实施广泛深入地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把信息容量大、传递速度快、沟通更直接、更平等、更方便的网络技术引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开阔职工视野,使网络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交流沟通、答疑解惑、民主管理、民主参政议政的工具,成为凝聚力量、推进工作的助推器。通过网络视听效果的引入,使单纯枯燥的思想政治工作变得丰富有趣。

(二)从实践中提升认知能力

尽管信息网络化延伸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但信息网络化毕竟不同于现实世界,网络虚拟行为也不能完全取代现实社会的实践行动。为此,要改善个体参与实践的环境,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引导其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中,以摆脱虚拟化和模本化倾向。

信息知识不仅以一定的形式存在于某种信息载体中,而且隐含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做好思想引导和行为调整,调动职工学习工作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推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目的。作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者,在网络信息极度发达的时期,需要引导职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磨练技能,在实践中体会真知,在实践中建立并形成自己的一整套对社会、对企业、对人生、对发展的价值体系。加大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对职工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企业进步的思想品德,通过科学的认知实现对现代民主的认同,从而促进民主体系的持续高效运转。

(三)从规范中加大管理范围

3

信息网络化对思想政治工作造成的威胁,在相当程度上已经超出了单一企业的治理能力和范围,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信息平台服务企业,可结合网络信息威胁的特点,通过一定的网络技术规范引导企业职工思想态势呈良性方向发展,积极在社会中倡导网络规范,约束信息交流过程中不规范的行为,对内部网络体系的参与者进行统一管理和约束规范。加强对入侵攻击的检测与防范,对网络建设统筹规划,在域名管理、数据库资源的开发共享等方面集中统一管理,以避免在应用层面因使用不同的标准而带来的安全隐患,严防企业内部信息外流及信息化侵权等事件的发生。

三、探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的创新方式

(一)提高政工干部素质

政工干部在适应信息化条件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碰撞更加激烈的实际,切实提高政治鉴别能力责无旁贷。面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多元信息文化,要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和知识科学鉴别,去伪存真,始终站稳政治脚跟,不能脑袋长在别人的肩膀上;要善于见微知著、未雨绸缪,防止由视野上的“盲区”,导致工作上的“盲目”,特别是要善于捕捉各种社会思潮和信息在员工队伍中的反映,洞观员工内心世界的变化,并随时抓住那些“小中见大”、“无中亦有”的问题,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力争见于未萌、防于未发、拒于未竟。

(二)探索工作转变路子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信息化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转变的内在要求,遵循规律,把握特点,理清思路,寻找对策。一是针对信息发展先导性特点,政治工作指导思想要注重向“两个武装”转变。信息化对社会生产力和企业的业务开拓与建设起着先导

4

性的作用,在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性既表现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体员工上,又表现在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员工上。

(三)顺应时代发展步子

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不断创新是时代变革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其它工作一样,思想政治工作都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都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发展。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利用计算机所具有的存储资料、收集信息、处理数据、优选方案等功能,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数据库”和“智囊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利用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耗散结构理论等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丰富充实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具体内容,提高单位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等。反过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同时又促进单位的业务水平的发展,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四、利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网络化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利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平台,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同步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开展的以“诚信、责任、创新、奉献”为核心价值观的“四统一”(统一价值观、统一发展目标、统一品牌战略、统一管理标准)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依托平台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导向作用。平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员工守则、员工道德规范等宣传教育,引导干部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二是凝聚作用。宣传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面临的形势任务,积极反映党建

5

活动和改革进程,反映党员干部在抗洪抢险、迎峰度夏等重要关键时期的突出表现,以信息量大、更新快、版面活的特点赢得了党员干部和广大员工的支持和肯定,从而凝聚干部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坚定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信心。三是激励作用。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不断激发个人和团队的学习力,提高团队素质,提升团队创造力、竞争力,挖掘企业潜能的重要行动。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团队活动,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长期内容。企业文化建设本身也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过程,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努力使之成为引领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

总之,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的构建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要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一切不适应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将随之改变。这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必须大力发展信息与通讯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畅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渠道,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不断地创新发展。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