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的诺贝尔情结

中国的诺贝尔情结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中国的诺贝尔情结

诺贝尔,一位伟大的化学家,正如他一生取得的成就一样,用他的遗产所设立的诺贝尔奖成为了世界公认的最高奖项。获得此项奖项不仅是对科学家本身的肯定,更是对其所属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给予了认同。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古国。人才济济。羽扇纶巾风袅袅,空城上端坐定闲——诸葛亮。两弹一星显光辉,隔壁茫茫若无觉——邓稼先。从古至今,这个神秘而又浩大的古国从来没有缺少过英雄般的人物,然而从诺贝尔奖创立至今,我国却“颗粒无收”,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国人对其抱有“舍我其谁”的心态。诺贝儿情结便也顺理成章的根深蒂固了。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一个曾给世界文明贡献过四大发明的国度,内心当然有着一种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渴望与追求。然而,诺贝尔奖似乎在与中国人捉迷藏,让智慧的中国人一直没有实现本土出诺贝尔大师的梦想。尽管诺贝尔奖的取得与否并不完全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创造水平,但毕竟是一项无法越过的“门槛”。

对于中国民族来说,在融入世界的历程中一直都在创造人间奇迹。当1949年10月1日伟人毛泽东在天安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一个民族百年的

屈辱由此得到雪耻。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健儿以51枚金牌赢得全世界掌声的时候,意味着“东亚病夫”已经彻底成了历史。当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萧条的时侯,发展中的中国却勇敢地承担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中国从来不缺少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极富浪漫,鲁迅——深刻的现实主义。文学方面的造诣我们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下,丝毫不弱于他国。但不同的政治制度,小国寡民的城邦制vs大一统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历史背景,近代史的变化趋势,让我们的文学作品少了那么意思浪漫,乐观向上,相悖与外国评审们的“口味”我们无需在此计较。 然而科学技术却是不分国界的,在历史长河的无数次冲刷下,中华名族以血的教训觉醒,以巨大的代价明白了“弱国无外交”,在某些方面上来说科学技术的水平变代表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吧!

由此我们不难推出,国人多年来的诺贝尔情结,也许就是想借此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从一个更全面的角度认识到国家的强盛吧!

相信吧,诺贝尔情结必将成为我们发展道路上的一条支撑的杠杆。愿我们能借此“撑起整个中国”! 强盛吧,中国!借着诺贝尔的光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