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以小见大的笔法。
2、了解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的手法。
3、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巨大的贫富差距及资产阶级的奢华无度。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以小见大的笔法。
2、了解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的手法。
三、教学安排:2课时。
四、学前尝试:
1、了解作者:亨利希·曼(1871—1950),________,著名作家托马斯·曼的哥哥。因此,通常文学史研究当中也习惯将这对兄弟作家合称“曼氏兄弟”。
亨利希·曼生于1871年5月27日吕贝克城一个富商家庭,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当过书店店员和印书馆职员,曾在慕尼黑念大学,后专门从事写作。1894年后相继发表《在一个家庭里》、《________》和《________》(1905)、《________》等作品,走上批判现实主义
的道路。
2、解题
化装舞会是欧美上流社会在________、________上的一种安排,常是需要戴面具或者伪装自己方可参加。化装舞会形式别致高雅,给人新鲜和刺激,还可以给陌生人相识提供机会。 除此之外,还分别有一部图书、一部电影、一部歌剧、一个热门游戏的名字。 此外还是动画电影中一个邪恶组织的名字。
五、 教学过程:
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对他“一生一定也是有影响的”哪一件事?有怎样的影响?
理清课文思路(本文写了哪些内容?)
自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阅读文章第11节,找出渲染化装舞会高贵与奢华的句子,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2、阅读文章第15至17节,回答问题:(1)那个妇女是谁?(2)作者为什么要把她比作“良心雕像”?(3)作者是如何来弥补自己的过失的?
3、阅读文章最后一节,回答问题:(1)如果没有人挨饿,如果没有打碎盘子,施蒂
娜的导演是否有必要?(2) 文章最后一句话说明了什么?
六、细致的心理描写
本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内容,说说其心理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七、拓展训练
请针对某一件具体的事件,写一段心理活动。可以写自己害怕时的心境,或担心时的心情,或后悔时的心理感受……
八、小结
本文作者回忆一件给自己深远影响的童年往事。事实上,作者写了两个化装舞会,一是父母组织的那场,呈现的是贵族与富人的奢华,一场是女仆施蒂娜导演并演出的,表达穷人的生活,目的是想让富家子弟了解社会的真相。
九、练习
学习指导用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