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认证教学模式的构建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认证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4-02-29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17期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 No.17,2006 第27卷 VOCATIONAL AND TECHN1CAL EDUCATION Vo1.27 总第471期 (Teaching Research) Genera]No.471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课程认证教学模式的构建 王健,刘 利,张琳钦,彭 杰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南232007) 摘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构高职院校课程认证教学模式,降低了 高职生考证的盲目性,增强了高职生对企业晌诡皮性。在模式建构中,高职生应有目的、 有计戈 地对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知徊蹄行系统学习,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企业要进行人 才需求预测,制定职业能力标准 在与学校正惠互利的基础上开设培训课程;课程认证应 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认证;教学模式 中圈分类号:c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8—32 J9(2006)17—0038—03 2001年初教育部启动了“网络教育质赶认证 准。课程认证是指学生在学校经过相关课程的学 研究与实践”研究项目,力图建立一种网络教育的 习,参加由相关部门(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信息部 第--TY认证制度,通过更为规范的管理和评价促 门、企业)组织的综合考核,达到符合该部门特定 进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网络教育认证 标准的规范性教学活动。它与教育质赶认证既紧 体系的研究主要包括“网络教育学院认证研究”、 密联系,义存在一定的差异。课程认证具有如下 “网络教育学习中心认证研究”、“网络课程认证研 特点:以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信息部门、企业等机 究”以及“网络教育基础课程质量认证研究”等,主 构或认证中心作为主体,与学生之间不存在直接 要涉及招生、宣传、师资力量、机构设置、专业设 利益关系,学生在通过相关考核后拿到相关的技 置、课程体系、学籍管理、硬件条件、校外学习中心 能鉴定证书,并以此作为以后上岗的硬件材料和 管理和服务承诺等方面。其目的是规范办学单位 准人证;认证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同步,对学生的学 的行为,进而达到提高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习具有相关的指导和借鉴作用;认证的目的是促 这些研究为课程认证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研究提供 进产学研的结合.并以就业为导向,同时推进学校 了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与市场的紧密融合。认证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可 一、关于课程认证 操作性,可多次认证,直至认证通过为止。 “认证(Certificate)”一词起源于20世纪初英 二、国内外课程认证的现状 国的钢铁生产业,其英文原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 (一)日本“企业教育”模式与企业兴办的“工 件的行动。ISO./IEC指南附录A表二中 “认证” 学院” 的定义为:“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 企业办学是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一大特色。 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台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 大企业兴办的“工学院”通过相关的课程教学,既 活动。”Is0 9000标准的发布,使各国有了质量体 为自己企业培养急需的专门技术人才,也为学校 系认证的共同依据,极大促进了质量体系认证相 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如著名的松下电器公司创 互认可的建立和发展。教育质量认证目前在国际 办的“松下电器工学院”.其科研水平世界领先。 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并已产生了一系列的标 (二)英国采取的“证书模式”与“工读交替” 收稿日期:2006一C4—22 作者简介:王健(1974一 ),男,安徽黄山人,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高职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主要成果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三明治”课程 系的研究,结合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制定国家职业资格 制度,建立起NVQ、GNVQ和普通教育三种证书等 值、互换机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三条可供选择的 通道,将职业资格等级与工作岗位及证书的等级 (大学学位)联系起来。这既有利于学生的连续教 育,也为学生分阶段继续教育提供了方便,深受学 生和企业界的欢迎。 (三)澳大利亚“阶梯教育”模式与证书、学位 的影响,我们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逐步建 构了信息技术环境下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课程 认证教学模式 及工作方向对应 这种模式将教育水平与所取得的证书、学位 及工作方向对应起来。在国家训练局的协调下, 澳大利亚设立了21个全国性的行业培训教育咨 询机构,并通过这些机构对该行业进行人才需求 预测,制定出职业能力标准,提供给办学者作为制 定课程、开设专业和进行教学的依据。 (四)我国高职院校以及各类高校的学生已经 把获取证书当作他们进入职场的敲门砖 这些证书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荣誉证书,如 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证书和竞赛 获奖证书;一种是资格证书,如英语等级、计算机 等级、导游证、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对于考证的目 的,有调查显示,46%的大学生是为了毕业后能找 到一份好工作,42%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 固 力,I2%的学生只是跟风。但是,用人单位对衡量 人才的标准却另有看法。他们认为,不少大学生 的证书虽然多,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综合能 回 力的培养,却较为忽视;也有企业表示,在招聘时 都会关心学生有没有得过奖学金、有没有当过学 生干部,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学生具备实践应用能 \园 四 力;真正看重证书的企业却少之又少。 针对我国大学生的盲目考证现象,应该引起 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近年的就业现状表明,有证 书的学生比没证书的学生就业相对容易些。同时 要提醒在校生对考证热要冷静思考,应该针对自 己的就业方向,并结合近期的职业目标来选择考 证,不要盲目地见证就考,更不能为了考证而抛下 本应该学好的专业课程。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 认证的模式建构 行业、企业与学校缺乏沟通是我国职业技术 教育的通病。我国的行业协会或政府行业主管部 门,许多都设有教育管理机构,但教育主管部门与 行业协会、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各自为政,阻碍了互 相的沟通与协作。单纯依靠各院校单独进行校企 合作,虽可取得一些效果,但全面的沟通与协作, 进行管理的制度性改革,统一管理与协调才是最 终的出路。鉴于我国大学生盲目考证的现象,以 及对一些国外高职教育中所采用的有效的认证体 图1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课程认 证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针对自己的专业, 根据自己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努力学好专业 课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与本专业密切相关 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取得国家教育部或信息产 业部和劳动保障部颁发的相关资格证书。 ——企业对本机构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制定 出职业能力标准,和学校达成相应协议,在双方互 惠互利的基础上,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根据教 学和企业的需要每年对大纲进行讨论和修改。教 学内容则由学校和企业代表组成的协凋委员会根 据教学大纲确定,其教学形式包括课堂上的知识 讲授、课后练习、同学问的研讨会(Seminar)以及在 企业进行的实践课。课堂教学基于信息技术的环 境,教师根据课程要点展开讲解,并随时加入最新 的研究成果,将科研和技术开发课题与教学内容 相结合,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更好地适应科学 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需要;使课程讲授保持动态 性和先进性。实践课是课程认证的重要组成部 分,主要包括在企业内的实践和在学校实验室内 的实验。在课程结束时,由校企双方制订认证方 法,使一些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获取相应的企业 认证。 ——课程认证需建于信息技术环境之下。随 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各 个行业之中,也对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资源,成为目前教育战线中 的首要问题。课程认证需建构于信息技术环境之 下,主要在教学设备和教师素质上要上一个新台 阶,有效地利用网络教学,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使 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第一 线,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同时要加强学生的 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对信息的认识、分辨、理解、应 用等能力。 四、课程认证的应用价值 (一)降低了高职生考证的盲目性 3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高职生树立自己的就业目标,找准方向,在平 时的学习中自觉地加强本专业的实践能力,并积 极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前沿科 技和企业中的管理方法。在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查有梁.教育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 社,1998. [3]丁兴富.远程教育形态的分类学研究及其主要 研究成果(上)[J].开放教育研究.2001(1): l3一t6. 基础上,才能顺利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企业课 程认证。 (二)增强了高职生对企业的适应性 [4]丁兴富.远程教育形态的分类学研究及其主要 通过校企合作课程认证的同时,学生的实际 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获得了企业的实际操作技能, 了解了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前沿科技。在培训中就 能到企业锻炼,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能够缩 短与就业单位的磨合期,顺利地进行工作,这也是 企业招聘人才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姜惠.当代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 研究成果(下)[J].开放教育研究.2001(2): l2—16. [5]余胜泉,何克抗.基于Intemet的教学模式[J]. 中国电化教育.1998,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odel for Curriculum Identiicatfion Based on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Wang Jian,Liu Li,Zhang Linqin,Pengjie (An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ial Business,Huainan Anhui 232007,China) Abstract:Under the itfforrn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odel for curriculum iden- tif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based on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can decrease students’ blindness for acquiing certiricate,and enhmlfce their working adaptability.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l, students should learn specialty knowledge systemically in purpose and in plan manner to acquire relative certifi— cates;enterprises shouldpredict the demand of talents in market,constitute professional ability standard,set up training curriculum based on mutual benefits with schools,etc.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curric- ulum identiflcation:teaching mode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