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3、《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4、《标准》中除了“四基”以外,还提出的“四能”,具体是指: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6、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 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7、在各学段中, 《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 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 2、“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3、 《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的过程。 A 组织者 合作者 B 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5、推理一般包括( C )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三、判断:
1、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 )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 3、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评价结果为主。( × ) 4 、 课程标准认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 )
5、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 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 生更好地发展。( √ )
四 、案例分析: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答案写在背面)
[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