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孵化器建设 提升地区自主创新能力
【摘要】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新型组织,是区域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助推器。本文从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力图从根本上进一步完善武汉的科技创新体系,进而提高地区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 自主创新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其作用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社会公益型科技服务机构,是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摇篮。大量的实践证明,孵化器在提升国家或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培育自主创新主体。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广大科技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普遍存在人员少、资金匮乏、经验不足等问题。孵化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有利于培育科技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同时,孵化器通过创业指导、开展各种培训及氛围熏陶等措施,有效提高创业企业经营者素质,促进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2、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是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需要技术要素,还需要试验平台、人才、资金、中介服务等其他要素。孵化器拥有必要的现代化设施、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较强的服务能力。通过孵化器的孵化,能够加强产、学、研、资的合作,使科技与产业较快地衔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3、有利于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孵化器为发明者、创业者提供各种服务和指导,使大量科技成果得以从实验室走进车间和市场,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特别是孵化器通过帮助广大中小科技企业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积累资产,在做强企业的同时逐步将高新技术产业也做大做强。
4、有利于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创新资源的聚集地,是技术创新体系的增效器。孵化器不仅自身配备了良好的设施,而且将人才、技术、资金、服务等各种创新资源凝聚到一起,为技术创新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现状
武汉市历来重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史上,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起着“领头羊”作用,在国内曾诞生许多个“第一”,被列为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首家试点城市。目前,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42家、孵化场地面积85万平方米;拥有7家国家级创业中心;专业孵化器数目占孵化器总数的25%,远远高于全国16%的水平。在孵企业1480家,筹集孵化资金3亿元,转化科技成果1300余项,累计毕业企业420家,孵化企业成活率达到80%,在孵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6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为社会提供直接就业机会18000个,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孵化器体系日趋完善。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民间资本的催化下,一个自由发展、形式多样的孵化器产业体系逐渐形成。继早期的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之后,涌现出了专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多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如东湖的SBI创业街、洪山的科技孵化带、武昌的都市工业园、江岸的楼宇型孵化器等,形成了一个个创业社区和创业家园。
2、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日益凸显。随着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快速健康发展,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不断涌现。目前,武汉市4018家民营科技企业有1480家分布在孵化器内,创造了2.1亿元的利润和1.4亿元的税收。不少在孵化器内诞生的知名民营科技企业,如大西洋连铸、团结激光、众友科技、利德测控等已走向全国。
3、多元化投资格局逐步形成。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较早开始了从政府投入为主向社会投入为主的转变。2002年以前,全市1/2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政府投资建设的,随后这种格局发生变化,2003年以后建成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绝大多数为社会力量投资,投资主体不仅有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而且还包括境外投资机构和自然人。2000年至2005年,武汉市各级财政投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经费为2.5亿元,仅占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总投入14亿元的16.7%。此外,武汉市还在全国首创了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孵化器建设的SBI即产权式孵化器模式,被宁波等城市借鉴。
4、服务品牌不断涌现。提供多种多样的孵化服务,是孵化器区别于一般场地租赁的关键所在。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充分利用和整合本地资源,引入社会化的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目前,一批具有武汉特色的孵化器服务品牌正在形成,如东湖创业中心的“创业人社区”、生物医药孵化器的“CRO”(合同研究机构)专业服务模式、华工孵化器的虚拟孵化、洪山的“企业处置权换担保”等等。
5、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起初多实行政府投入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在孵化器发展过程中,这种模式造成的融资来源缺乏、自身造血机能缺失、运转效率不高等问题逐渐凸现,促使孵化器纷
纷改制。目前,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已演变为政府管理为主和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化管理的“双轨制”,部分科技企业孵化器则演变成现代企业。2005年,4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仅占1/5。
三、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某些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发展速度、质量和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发展不平衡。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区域发展和建设水平上都极不平衡。目前,80%的孵化器在市区,只有20%在远城区;90%以上的企业入驻市区孵化器,不到10%的企业入驻远城区孵化器。同时孵化器虽已达到一定的规模,有量的扩张,但却缺乏质的突破,尤其是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孵化器服务品牌还不够多。
2、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运行机制决定孵化器的竞争力和发展前途。尽管武汉市孵化器在企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运作上已取得较大成绩,但在内部管理、投资体制、市场定位等方面仍有不少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在孵化器管理质量上,上海市有多家创业中心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论证,武汉市还有待实现零的突破。在投资主体上,深圳市孵化器投资主体来自全国各地,并有海外投资者5家,而武汉市孵化器省外投资者较少,海外投资者仅一家。
3、增值服务能力有待增强。增值服务能力不强是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武汉市大多数孵化器比较注重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在服务上以提供场地、物业管理、项目申报等常规服务为主,而在孵企业所急需的管理增值服务和投资增值服务不够,没有充分体现孵化的作用。
4、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企业孵化是一项智力高度密集的工作,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目前社会上企业孵化器人才市场尚不健全,不少孵化器的管理团队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都处于发展阶段,专业化程度较低,无法为在孵企业提供优质的创业指导和技术创新指导。
5、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武汉市孵化器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孵化器的建设发展缺乏科学的分析预测和规划;孵化器与开发区分工不明确,孵化器面临开发区对科技项目、资金、创业者等创业资源的竞争;孵化资源整合不够,公共服务平台尚不完善;缺乏衡量孵化器发展优劣的科学指标和考核体系;支持孵化器和入孵企业的政策仍显不足,已有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孵化器发展资金不足,市级财政投入较少;尚未充分形成一个尊重创新、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等等。
四、加快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发展的若干建议
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关系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建议武汉市进一步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在完善运行机制、健全孵化功能、打造服务品牌、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下功夫,切实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1、坚持规划先行,进一步加强对孵化器建设和发展的规划引导。思路决定出路,规划指导工作,建议加快制定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协调、健康发展。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突出孵化器建设的功能定位、合理布局。加强孵化器发展的交流与合作,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海内外投资者,推动与外地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充分发挥武汉已有的优势,鼓励孵化器向“武汉城市圈”及省内外发展,努力扩大本地孵化器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
2、突出武汉特色,积极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品牌。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品牌意识。对已有的孵化器品牌,在继续强化特色的基础上,加强品牌的经营,提高其无形资产价值。同时,重点引导一批国家级创业中心、专业技术孵化器、专门企业孵化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使其在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新的品牌。严格入孵企业的选择标准,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培育潜力的项目入驻。积极举办座谈会、战略研讨会等,研究、推广武汉市孵化器的发展特色、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
3、增强孵化功能,全面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水平。通过完善孵化器管理运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孵化器的孵化能力。坚持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探索和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运作管理机制。推动孵化器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引导其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明确市场定位,并将企业化的角色转变和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全面落实到经营管理行为中,提高市场化经营管理能力。不断完善孵化器的服务功能,推动服务功能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延伸。建立健全孵化器的物业服务平台、资金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平台。着力推动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服务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试验、制造、检测等服务。
4、拓宽融资渠道,努力突破孵化器和孵化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从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强化措施,加强对孵化器和在孵企业的资金支持。在稳步提高政府对科技孵化器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入风险投资资金,参与孵化器的建设,建立健全风险投资的收益与退出机制,建设风险投资信息平台。积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推进在孵企业科技项目承担信用、银行资金使用信用、产权交易信用制度的建立。积极搭建信用平台,建设企业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落实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
度。
【参考文献】
[1] 武汉市统计局:武汉市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http://www.chinatorch.gov.cn:2005年科技企业孵化器数据分析[J],2007.7。
[3] 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新技术发展中心: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报告[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