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欣赏能像雨露般滋润学生的心灵,欣赏能像号角般唤醒学生价值,欣赏能像钥匙般开启学生奋斗之心。因此老师要懂得欣赏。
赏识教育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
和鼓励。”(举例子)校长的行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与温暖,而且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中,学生逐渐改变行为方式,成长为优秀的学生。因此,积极的捕捉学生的闪光之处,及时给予夸奖,表扬,就会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健康的成长。
赏识教育要做到持之以恒。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有心时蓄意为之,
而是在平日里随时随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有的学生活泼开朗。他的优点极易展现。有的学生虽然拥有天才般的才能,却不愿显露。作为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坚持守候学生出色的表现,持之以恒的去发现学生才能。
赏识教育要讲究艺术性。“世界上没有无才能之人”,老师要发现每一位学生的兴
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提供条件和引导。为后进生准备简单易答的题目,为爱歌唱的提供表演的舞台,为喜欢运动的争取比赛的机会。老师采取的方式低调而有效,灵活而艺术。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满足,内心充满动力,必定健康勇敢的成长。
赏识是一座心灵交汇的桥梁。在这条通道上,教师可以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
一位学生。老师的赞美与欣赏就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动力。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一个学生对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令他们重拾信心和希望,会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
信任
信任是人心的桥梁,是沟通的纽带,是巨大的人格魅力。信任能使失败者找回自
信,能使成功者找到方向。因此,老师对学生信任,能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条件。
信任需要放手。学会适时放手,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让学生有试飞的空间和
机会,去搏击长空。敢于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责任,是对学生发展潜能的信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需要自我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会真正掌握方法,才能发现未知的世界。信任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信任需要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平等的亲密关系。要
相信学生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多鼓励安慰。当他们犯了错误时,不要简单否定,要在沟通理解中,引导他们找到问题,自觉改进。当他们成功时,要欣赏他们,给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就丧失对他们的信任,更不能用自己的意志支配学生,要在平等交流中获得学生的信任。师生之间的信任是相互的,教师要信任学生,也要在平等交流中获得学生的信任。
信任需要爱。关爱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信任是他们上进的精神力量。尤
其对表现欠佳的学生,教师的信任能激励他们克服缺点,争取进步。教师通过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种鼓励的安慰,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中的位置。爱的信任是发自内心的,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成长,赞赏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他们共同体会成功和快乐。
信任学生,给学生成长的空间,学会智慧地关爱学生,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播下
一颗信任的种子,学生的未来才会更加绚丽多彩。
发展眼光看学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物是这样,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作为
一个富有灵气、生动活泼的学生,在他们的身上,值得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的方面有很多很多。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他们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缺点,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爱护和肯定。
要用动态的发展眼光看待学生。中国有句古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儿童作
为一个发展的个体,变化是持续的。儿童潜在的能力也是不断增长的,老师要相信学生是可以积极成长的,要对学生充满信心。
要用独特的发展眼光看待学生。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学生的生活环
境,兴趣爱好等方面各不相同用。因此,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成为各有所长的人。
要用欣赏的发展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教
师博大胸怀的一种表现。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发现绿洲的快乐。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行为,让他们得到充足的信心;让他们获得足够的空间。教师的关爱、信任、包容的眼光、正确的教导会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看清前进的道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以欣赏者的身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相信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那么优秀。
时光流逝,少年终会慢慢长大。老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即便成不了老虎,就让他们成为优秀的兔子。
宽容善待
人非草木,孰能无过?学生也是活生生的人,做错事,犯错误是常有的事情。当
学生犯错误时,我们也许会大声斥责,冷眼相看。亦或是大动肝火,严厉批评。然而效果却总是不如人意,反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老师需要学会宽容,善待学生的错误。
宽容需要尊重。(陶行知看见学识拿砖头砸人,给四块糖,第一块准时,第二块尊
重,第三块正义,第四块认错)
宽容需要换位思考,学生的内心必然有一个广阔的世界,教育学生时不要站在学
生的对立面,用自己的意志去支配学生的思想。挖苦,讽刺学生只会让学生自暴自弃,失去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老师要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学生真善美的思想角度出发,告诉学生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么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才会从心底觉得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
宽容需要爱的心态。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教师来
说拥有一颗爱心是很重要的,爱心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爱心,教师才会懂得怎样宽容学生。善待学生的错误,看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然而当我做起来时,也许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老师要从心底有对学生的爱心,一个懂爱的老师是不会被怒气冲昏头脑,会一直保持原谅谅解学生的心态。
没有一个学生不想成为好学生,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犯错。老师的宽容的胸襟是一
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让学生获得前行的动力!
因材施教
学生在学习中没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不是学生智慧的欠缺。而是没有得到适当的
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教师要努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合理的教育,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发掘学生潜力。
因材施教首先要识才。教师要把握自己眼前的学生的禀赋,估计学生达到目标的
能力。教育者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首先,需要了解受教育者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其次,可通过课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我们只有充分地认识整体的人,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因材施教关键要区分,陶行知说过:“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
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施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针对“优等生”的骄傲心理,找出自省点。优等生是班级中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但容易自负,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自我反省,在各方面更上一层楼。针对“中等生”的默默无闻,调动积极性。学校中大部分学生都处于“比上不足而比下有余”的中间状态,他们通常缺少拼搏精神,学习动力不足。因此,我们需要激发他们的表现欲,鼓励他们追求卓越。针对“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发现闪光点。“后进生”是在学习等各方面让教育者“头疼”的学生,意志消沉、爱走极端。对于这部分学生,教育者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因材施教需要变化。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学生,表现也是不相同的。教师要根
据自己的经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以便适应不同的学生。
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原则。只要教师针对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发挥学生
长处,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生信心,就一定能培养出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
关爱学生
人的一生有高潮也有低谷,有高音也有低音。教师的工作就是拨动孩子的心灵,
把学生的低音推向高潮,用爱奏响生命之歌。
关爱学生需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多于学
生接触,深入了解他们的品行,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才有切入点。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关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兴趣爱好。对症下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发展人格。
关爱学生需要严格规范。爱不是放松管理,而是严格管理,建立有效的班级规则,
树立良好的班风。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认真完成作业。教室要保持干净整洁,每天打扫卫生,车辆八方整齐。各种食物责任到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范才能让学生养成责任意识,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爱学生要平等对待。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都有不同。关
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差异。孩子内心十分敏感,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语气都可能让孩子收到伤害。鲁迅说:教师植根于爱。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护,让孩子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下成长。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
平凡而谦逊。用自己的爱奏响生命之歌,只要花开,做奉献的绿叶又何妨。
以身作则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都是世间
最崇高、最光辉的职业,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后代的历史重任。要想当好老师,教好学生,首先就要做到以身作则、当好表率。
以身作则需要自觉性。这是为人师表的基础。一个老师偶尔给学生做出榜样是容
易的,但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表率则是难能可贵的,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要尽量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以身作则需要自我反思。把反思看成与职业需要不可分离的重要部分,只要在岗
位上工作一天,就应该每天反思。时刻都要加强自己“为人师表”的意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觉悟,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引导和教育学生。
以身作则需要终身学习。教师的本质工作是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如果学生感到
老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肯定会从内心产生钦佩感,从而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向老师看齐。因此,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
教师在做人做事方面更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德才兼备才是一位好教师。为人师表,
表里一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终身学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
才能达到较高的境界,书中知识就是我们的“源头活水”,只有不断学习鲜活的知识,才能反思不断成长,不致被时代抛弃。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多元化型社会,更是一个学习多元化社会。新知识新信息
的不断接受不断更新才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将使人们始终置身于一个因已有的知识很快老化过时,而需要不断学习的挑战环境之中。在这样的学习化社会里,学习将与人们毕生相随,并成为人生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将是学习化社会的重要特征。而教师的职业特征更需要自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终身发展的需要,让其获得完美“捕鱼”方
法是我们教学的归宿。掌握“授渔”之法,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成为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终身学习的理念是“生活本身是不断的学习更新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只有这样,工作才能更加富有创新性,才
能与时俱进,才能让自己进步的同时不断给教学工作输送新鲜的血液。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超越书本知识,给予学生更多的新知识、新信息,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并投身于科学研究,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来支撑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这桶死水成为常新的活水。从更深的层面来看,教师的教学并非是单纯为了进行知识的传递,而是以知识传递为手段来培养能够服务社会的人。
读书是一种习惯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只有不断地更新观
念,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成长中更加有竞争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