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膜式壁磨损原因及改进措施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40卷第2期 化工机械 255 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膜式壁磨损原因及改进措施 钟大刚 (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 摘要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时间较短,其中水冷膜式壁磨损I"-1题较为突出,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中运 行以来出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磨损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Q0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4—6094(2013)02-0255—02 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使用煤种范围广、燃烧 下滑方向的改变,局部发生涡流,对附近的水冷壁 效率高、氮氧化物排放低、锅炉负荷调节比大及负 管产生严重的冲刷磨损。实际上,水冷壁管大部 荷调节快等突出优点,在短短20多年间得以迅速 分经受的是切削磨损,在产生涡流的死角、焊缝接 推广和使用,并逐渐取代了使用较久的链条式锅 口以及浇注料平台等部位,磨损形式还要复杂。 炉。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于2001年安装 其中兼有冲蚀、切削、疲劳磨损的综合过程。实践 两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后期为了满足生产 表明,炉膛内存在凸起的部位,磨损最为严重。特 需要,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又安装了两台 别是在炉膛的密相区,炉膛未燃带浇注料与水冷 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淘汰了在1991年投产使 壁管的过渡区域,下滑灰粒对水冷壁的磨损很难 用的两台35t/h链条式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受 控制,这里也是水冷壁管经常爆管的突出位置。 热面磨损一直是使用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 另外,炉膛的四个角落、不规则区域、炉膛的 是水冷壁磨损更为突出。水冷壁管在磨损减薄 出口侧墙、冷渣器回风口、给煤口、水冷壁鳍片凸 后,容易突发爆管事故,造成锅炉紧急停炉检修。 起或凹陷部位以及水冷壁管错口等表面不平整、 不仅扰乱了化工厂的正常生产,造成生产系统减 不光滑的对接焊口,都是炉膛水冷壁最易受到磨 量,而且增加了检修费用和工人的劳动强度,影响 损,最为薄弱的位置。 了工厂的经济效益。 2循环流化床锅炉磨损控制措施 1 循环流化床锅炉磨损原因及分析 在炉膛密相区浇注料顶端,用浇注料打造一 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磨损原因较多,主 个宽150ram的平台,使得平台顶端面与水冷壁管 要是含有固体物料的烟气对水冷壁管冲刷及冲击 成90。角。在锅炉运行中,平台上形成物料堆积, 等引起的。在燃烧室内有大量的床料和循环物 使沿炉膛水冷壁下流的固体颗粒在下落到此位置 料,这些颗粒在炉底布风装置出来的具有足够速 时,沿着堆积物料的坡面下滑,避免冲刷水冷壁 度和强度的空气流作用下,在内部核心区向上运 管,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 动,在外部环状区沿炉膛水冷壁向下回流。这些 采用喷涂防磨技术,在锅炉的密相区,煤燃烧 向下回流的固体颗粒将直接冲击水冷壁管,使得 时产生的灰粉及烟气中飞灰颗粒浓度最高,对锅 水冷壁管快速冲刷磨损。 炉水冷壁管的磨损也最为严重。该公司在炉膛未 水冷壁管束局部存在凹陷或凸起。当烟气中 燃带上部1m内喷涂耐磨金属材料,提高了水冷 大量的飞灰颗粒流动到这些位置时,将造成灰粒 壁的耐磨、耐冲刷性能。喷涂防磨技术有电弧喷 十钟大刚,男,1972年5月生,工程师。吉林省松原市,131109。 256 化 工 机 械 2013钲 涂和火焰喷涂两种,其中火焰喷涂操作困难,操作 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喷涂后,防磨金属有脱落现 象,建议采用电弧喷涂防磨技术。 锅炉安装和检修过程中,消除水冷壁管对接 接口处的错口,焊道应打磨光滑平整。鳍片应选 择平整无弯曲的钢板,并保证鳍片对接,无错口。 鳍片安装时凸起的部分全部磨平,凹下去部分全 部焊补平直。安装时未割净的临时焊件或未打浇 注料的销钉,一定要清除干净并打磨光滑。 时,应检查炉膛水冷壁的磨损情况,以及炉膛密封 是否严密,有无烟气泄漏。磨损或脱落的浇注料 及时修补,需补焊的部位要进行补焊。做到及时 发现及时处理,为锅炉长期稳定运作做好准备。 3 结束语 实践证明,采用以上的措施和方法后,锅炉由 原来的运行1个月就被迫停炉检修,达到了锅炉 连续运转6个月,无磨损泄漏,使锅炉能够长期稳 定运行,满足了化工生产的需要。 (收稿Et期:2012—11—23) 根据锅炉运行状况和运行时问,有计划合理 的安排磨损状况检查。在备用停炉或停炉检修 (上接第237页) 三是操作条件:操作温度、压力、搅拌速度及溶剂 醚酮挥发出去,当温度升到一定值时,物质的重量 不再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此时的物质为高分子 量的聚醚酮。相同批次、不同结晶条件的测试结 流动状态等;四是浸取液及溶质在惰性组分上的 吸附:在溶剂确定、操作条件固定的情况下,此生 产工艺及设备挖掘了新型技术潜能,在原有生产 设备基础上,改变了聚醚酮结晶物的形态,促进了 果,热失重曲线无变化,故可进一步说明,在此工 艺条件下结晶的聚醚酮热稳定性较好。 3 结束语 精制的传质传热效果,提高了聚醚酮精制效率。 2.3物性检测 温度改变了聚醚酮结晶物的形态,也很可能 纳微界面结构是现代化学工业技术发展的一 个新方向。此工艺成功的将试验研究成果直接转 化为生产过程,生产出的聚醚酮结晶物全部具有 会改变其物性,尤其物理性质。对160 ̄C恒温结 晶的聚醚酮与传送带水冷的同批次物料在熔溶指 数、热失重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表2精制后聚醚酮熔指数据表 纳微结构,拥有优异的传质、传热性能,显现出了 良好的精制效果,精制时间由原来的18.8h缩短 到12.3h,大大节约了聚醚酮的生产时间,降低了 生产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益。 参 考 文 献 图7为精制过的聚醚酮的热失重曲线,可以 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及小分子聚合物脱离聚 [1] 吴忠文.聚醚醚酮类树脂的国际、国内发展历程及 新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0,38(12):1~4. [2] 王树江,王玉铭,代迅.聚醚酮压片、冷却、粉碎一体 机的设计[J].化工机械,2011,38(2):173~175. [3] 王树江,代迅,张洪刚.PEK的精制工艺研究[J].工 丑 1Ⅲ ⅢIj 1】班j】 程塑料应用,2010,38(12):35~38. [4] 王树江.聚醚醚酮精制工艺及设备的设计及运行 [J].化学工程,2012,40(2):70~73. [5]郭凯.化学反应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184~186. [6] 刘会洲,郭晨,常志东,等.化工过程纳微结构界面 温度,℃ 预测与调控展望[J].过程工程学报,2008,8(4): 660~666. 图7 聚醚酮热失重曲线 (收稿日期:2012—12-21,修回日期:201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