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可编程控制器的概述

可编程控制器的概述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可编程控制器的概述

1 PLC的发展历史

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的要求。1969 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研制出了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 PDP—14 ,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试用成功,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PLC。

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微处理器。人们很快将其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使PLC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及处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计算机特征的工业控制装置。此时的PLC为微机技术和继电器常规控制概念相结合的产物。个人计算机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和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可编程控制器进入实用化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已全面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中,使其功能发生了飞跃。更高的运算速度、超小型体积、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设计、模拟量运算、PID功能及极高的性价比奠定了它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可编程控制器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世界上生产可编程控制器的国家日益增多,产量日益上升。这标志着可编程控制器已步入成熟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

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20世纪末期,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特点是更加适应于现代工业的需要。这个时期发展了大型机和超小型机、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单元、生产了各种人机界面单元、通信单元,使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业控制设备的配套更加容易。

2 PLC的构成

(1)CPU——是PLC的核心部分。与通用微机CPU一样,CPU在PC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人体的神经中枢。

(2)存储器

(3)I/O(输入/输出部件)(I/O模块:接口电路、I/O映像存储器)

(4)编程器等外部设备

(5)电源:内部——开关稳压电源,供内部电路使用;大多数机型还可以向外提供DC24V稳压电源,为现场的开关信号、外部传感器供电。

3 PLC的基本特点

(1)高可靠性,抗干扰强

(2)功能强大,性价比高

(3)编程简易,现场可修改

(4)配套齐全,使用方便

(5)寿命长,体积小,能耗低

(6)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修工作量少,维护方便

4 PLC的功能

(1)逻辑控制

(2)定时控制

(3)计数控制

(4)步进(顺序)控制

(5)PID控制

(6)数据控制:PLC具有数据处理能力

(7)通信和联网

(8)其它:PLC还有许多特殊功能模块,适用于各种特殊控制的要求,如:定位控制模块,CRT模块

5 PLC的应用领域

在自动化控制领域,PLC是一种重要的控制设备。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厂家生产300多品种PLC产品,应用在汽车(23%)、粮食加工(16.4%)、化学/制药(14.6%)、金属/矿山(11.5%)、纸浆/造纸(11.3%)等行业。

6.1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这是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

6.2模拟量控制

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连续变化的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都是模拟量。为了使可编程控制器处理模拟量,必须实现模拟量(Analog)和数字量(Digital)之间的A/D转换及D/A转换。PLC厂家都生产配套的A/D和D/A转换模块,使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模拟量控制。

6.3运动控制

PLC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控制。从控制机构配置来说,早期直接用于开关量I/O模块连接位置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现在一般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如可驱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世界上各主要PLC厂家的产品几乎都有运动控制功能,广泛用于各种机械、机床、机器人、电梯等场合。

6.4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模拟量的闭环控制。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PID调节是一般闭环控制系统中用得较多的调节方法。大中型PLC都有PID模块,目前许多小型PLC也具有此功能模块。PID处理一般是运行专用的PID子程序。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6.5数据处理

现代PLC具有数学运算(含矩阵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这些数据可以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也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或将它们打印制表。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可用于过程控制系统,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

6.6通信及联网

PLC通信含PLC间的通信及PLC与其它智能设备间的通信。随着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工厂自动化网络发展得很快,各PLC厂商都十分重视PLC的通信功能,纷纷推出各自的网络系统。新近生产的PLC都具有通信接口,通信非常方便。

PLC的应用领域仍在扩展,在日本,PLC的应用范围已从传统的产业设备和机械的自动控制,扩展到以下应用领域:中小型过程控制系统、远程维护服务系统、节能监视控制系统,以及与生活关联的机器、与环境关联的机器,而且均有急速的上升趋势。值得注意

的是,随着PLC、DCS相互渗透,二者的界线日趋模糊的时候,PLC从传统的应用于离散的制造业向应用到连续的流程工业扩展。

6 PLC的分类

PLC产品种类繁多,其规格和性能也各不相同。对PLC的分类可以根据结构、功能的差异等进行大致分类。

6.1按I/O点数分类

PLC按其I/O点数多少一般可分为以下4类:

(1) 微型PLC:I/O点数小于64点的PLC为超小型或微型PLC。

(2) 小型PLC:I/O点数为256点以下,用户程序存储容量小于8KB的为小型PLC。它可以连接开关量和模拟量I/O模块以及其他各种特殊功能模块,能执行包括逻辑运算、计时、计数、算术运算、数据处理和传送、通信联网等功能。如西门子公司的S7-200PLC,三菱公司的 F1、F2和FX0系列 PLC都属于小型机。

(3)中型PLC:I/O点数在512~2048点之间的为中型PLC。它除了具有小型机所能实现的功能外,还具有更强大的通信联网功能、更丰富的指令系统、更大的内存容量和更快的扫描速度。如西门子公司的 S7-300PLC、三菱公司的AIS系列PLC都属于中型机

(4)大型PLC:I/O 点数为2048点以上的为大型PLC。它具有极强的软件和硬件功能、自诊断功能、通信联网功能,它可以构成三级通信网,实现工厂生产管理自动化。另外大型PLC还可以采用三个CPU构成表决式系统,使机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如西门子

公司的S7-400系列 PLC、三菱公司的A3M、A3N系列PLC都属于大型机。

6.2按结构分类

PLC按其结构可分为整体式、模块式及叠装式 3 种。

(1)整体式 PLC

将CPU、I/O单元、电源、通信等部件集成到一个机壳内的称为整体式 PLC。整体式PLC由不同I/O点数的基本单元(又称主机)和扩展单元组成。 基本单元内有CPU、 I/O接口、与I/O扩展单元相连的扩展口以及与编程器相连的接口。扩展单元内只有I/O接口和电源等,没有CPU。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之间一般用扁平电缆连接。它还配备特殊功能单元,如模拟量单元、位置控制单元等,使其功能得以扩展。整体式 PLC一般都是小型机。

(2)模块式PLC

模块式PLC是将PLC的每个工作单元都制成独立的模块,如CPU模块、I/O模块、电源模块(有的含在CPU模块中)以及各种功能模块。模块式PLC由母板(或框架)以及各种模块组成。把这些模块按控制系统需要选取后,安插到母板上,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PLC系统。这种模块式PLC的特点是配置灵活,可根据需要选配不同规模的系统,而且装配方便,便于扩展和维修。大、中型PLC一般采用模块式结构。例如,西门子公司的 S7-300系列、S7-400 系列PLC都采用模块式结构形式。

(3)叠装式PLC

将整体式和模块式的特点结合起来,构成所谓叠装式PLC。叠装式PLC将CPU模块、

电源模块、通信模块和一定数量的I/O单元集成到一个机壳内,如果集成的I/O模块不够使用,可以进行模块扩展。其CPU、电源、I/O接口等也是各自独立的模块,但它们之间要靠电缆进行连接,并且各模块可以一层层地叠装。叠装式PLC集整体式PLC与模块式PLC优点于一身,它不但系统配置灵活,而且体积较小,安装方便。西门子公司的S7-200系列 PLC 就是叠装式的结构形式。

6.3按功能分类

根据 PLC 所具有的功能不同,可将PLC分为低档、中档、高档 3类。

(1)低档 PLC

具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移位以及自诊断、监控等基本功能,还可有少量的模拟量 I/O、算术运算、数据传送和比较、通信等功能。主要用于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或少量模拟量控制的单机控制系统。

(2)中档 PLC

除具有低档PLC的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模拟量I/O、算术运算、数据传送和比较、数制转换、远程 I/O、子程序、通信联网等功能。有些还可增设中断控制、PID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控制等功能,以适用于复杂控制系统。

(3)高档 PLC

除具有中档PLC的功能外,还增加了带符号算术运算、矩阵运算、函数、表格、CRT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显示、打印和更强的通信联网功能,可用于大规模过程控制或构

成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实现工厂自动化。 一般低档机多为小型PLC,采用整体式结构;中档机可为大、中、小型PLC,其中小型PLC多采用整体式结构,中型和大型PLC采用模块式结构。

7 PLC的发展方向

(1)产品规模向大、小两个方向发展 大:I/O点数达14336点、32位微处理器、多CPU并行工作、大容量存储器、扫描速度高速化。小:由整体结构向小型模块化结构发展,增加了配置的灵活性,降低了成本。

(2)PLC在闭环过程控制中应用日益广泛。

(3)不断加强通讯功能。

(4)新器件和模块不断推出 高档的PLC除了主要采用CPU以提高处理速度外,还有带处理器的EPROM或RAM的智能I/O模块、高速计数模块、远程I/O模块等专用化模块。

(5)编程工具丰富多样,功能不断提高,编程语言趋向标准化。有各种简单或复杂的编程器及编程软件,采用梯形图、功能图、语句表等编程语言,亦有高档的PLC指令系统。

(6)发展容错技术 采用热备用或并行工作、多数表决的工作方式。

(7)追求软硬件的标准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