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注重情商培养、增强心理素质

注重情商培养、增强心理素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注重情商培养、增强心理素质

情商是智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商的开发对健全学生的心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音乐学科针对学生情商的开发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体验”旨在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要创设一个宽容、温馨的课堂生活环境,让学生自主、自由、自信,让学生成功、成长、成人,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在课堂飞扬,让每个孩子都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教学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学过程充满热烈的情感和情绪,是产生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原因。作为音乐教师,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以情动人,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首先,教师要“以情激情”。音乐艺术是情感艺术,是人们情感的凝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如果缺乏感情投入,即使教师有过硬的演唱、演奏基本技能,也很难打动学生的心。

其次,教师要“以言传情”。任何作品都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来传播给学生的。优美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感染力,是维系师生感情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凝聚剂。当教师用生动、悦耳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语感,抑扬顿挫的语调讲解时,就能把作品解释得引人入胜,当教师用动听、悦耳的语言进行歌唱时,必定“字正腔圆”,使学生动之以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1、磨练意志

当前,学生中出现了讲吃讲穿、贪图享受的现象,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追求上进韧劲,性格脆弱,悲观孤寂。因此在教学中,我适时引导,加强意志磨练,如在学新课《我心爱的小马车》一课时,当学生有感情地唱出歌曲的情境后,我向学生讲述了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故事,教育学生人生就像歌曲所描述的一样,好比崎岖的山路,总会有曲折和困难,只有奋力拼搏,克服困难,才能到达目的。

在欣赏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想象的方式进行创新。例如李焕之《春节序曲》A段主题的想象方式:

⑴情绪式想象:热烈、欢快是基本情绪,一般的学生都有相同体验,对回答其他情绪、并能说出理由的学生也应特别鼓励。

⑵情景式想象:春节期间北方秧歌表演是大致的情景,但如果有学生说仿佛看到的是南方的舞狮、舞龙等,老师也应大加赞赏。

⑶情节式想象:这属于具体场面想象,该音乐中没有十分明确的情节,如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细节,由于欣赏难度加大,学生出现了一些生理上的疲乏和心理上的烦躁,导致想象停滞不前的现象,每当这时,我除了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外,还进行思想上的引导,教育学生只有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否则前功尽弃。由于学生可塑性较强,一旦其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潜力是巨大无穷的,自然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就会一一征服,从中磨练出了坚定的意志。

2、激发兴趣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孩子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培养学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应用手段。在教学中,我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教法,并在重要教学环节时时创新,诱发兴趣。如故事导入、音画结合、音乐游戏、比赛评奖等,努力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3、养成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受益无穷。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瞬间即失,这就要求学生学习音乐要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慣。每节课首先我自己做到认真细致,并要求学生把握好歌曲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深入细致地把握好歌曲情感、风格、做到丝丝入扣,并时时赞赏,表扬那些音乐学习中的“有心人”。

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用轻声练习唱歌。在练习时,无论唱什么歌都从哼呜开始,先把歌曲每一句哼唱好,找到像哼呜的感觉后,再用小开口唱不同的母音,当把不同的母音一个一个唱好后,再唱歌词。在哼唱和单独唱母音之前,应把歌词所蕴涵的内容理解深刻,体会内在感情,演唱歌词时,除了音量小以外,呼吸的支持、咬字的过程、口型的变化、口劲的大小都与放声歌唱时一样。在练习气、声和情上都较自然,基本上做到不僵、不憋、不散、不呆板。用轻声练习歌唱,不但在音量上控制了儿童大喊大叫不良习惯,保护了嗓音,而且通过正确方法的指导,使他们歌唱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4、增强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是成才的前提,现今社会的竞争激烈,自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在上音乐课中抛弃固有的、陈旧的、易挫伤孩子演唱积极性的教学方式,运用孩子乐于接受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首先,要有选择地使用教材。这并不是脱离教材随心所欲,而是依据孩子实际水平,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把一些思想内容健康的流行歌曲引人课堂,把一些学生不喜欢的教材歌曲转换出去,把一些听起来美,唱起来难的曲子,适当换调子,变换节奏,使“曲高和寡”现象远离孩子。

其次,借助游戏学唱歌曲,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学唱,是孩子最喜欢的方式。这不仅减轻孩子唱歌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体验演唱乐趣,比如:边唱歌边表演、边唱歌边律动、边唱歌边用打击乐器伴奏等。

在教学中,对一些性格内向、不爱表露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特别关注,用真挚的爱、宽容的微笑,对待他们的不足,鼓励多于批评,甚至不使用批评,努力挖掘优点,在孩子感到害羞没有自信时,教师应用激励的语词鼓励他们勇于突破自己。相信他们能唱得更好。当这些学生受到集体排斥时,教师应以长者的身份对其进行鼓励,并表示非常乐于和他们合作演唱,给他们以优越感。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多交谈,告诉他们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摆脱阴影,走向阳光,自信而歌。

总之,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它对人情感陶冶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其效果是深刻而久远的。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学生特点,不失时机在音乐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一定会在我们的引导下茁壮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