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从抓住数学学科特点,找到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更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知识具体与抽象有机的转化;提供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点,开阔学生视野;突出知识重点突破知识难点;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完美的发挥。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从而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教学 优势
新数学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多媒体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老师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找到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学数学教学中,充分的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更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学生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而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因此学生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的丰富资源和综合效应,创设集声像、音效于一体的适宜情境,让学生身临
其境,探究的兴趣很快被激起,激活。例如; 我在教学《认识元、角、分》时,课件出现一个购物的动态情景视频,视频中人们正在买不同的东西,这样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情景中直观感知了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加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整节课学生都保持愉悦的心情,直观的知识呈现和灵活的练习训练,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好,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知识具体与抽象有机的转化。
小学数学学科作为小学主要的学科,知识难度较大,根据知识点要求需要学生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有机的转化。这对有些学生来说是困难的,而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途径向学生呈现需要学习的知识和解决的问题,这样就能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自如。例如,在讲“相遇”问题时,学生抽象理解困难,这样就可以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观察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了解题意。添加一些效果让不断增长的线段闪烁,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整个运动过程,在此基础上理解了几个不同的概念,如什么是相对而行、什么是同时出发、什么是相遇等概念,这样学生们对于知识理解的难度就降低了,甚至可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数学中数学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而升华为抽象的文字,学生不易接受,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展示过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直线、线段的认识”这一节课,“直线”的概念太抽象。教师只能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或者拿一根线绳拉直,做叙述性的讲解。由于提供给学生认知的材料不能充分体现出直线的特性,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表象,更难抽象出“直线能向两端无限延伸”的本质特征。根据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表现形式的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优点,尽量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形象直观的方式体现在学生面前。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点”,“点”缓缓向两边延伸成直线。教师强调:“像这样能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叫直线。”由于电教手段的运用,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的,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可感知的物象,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直线”的内涵。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供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点,能开阔学生视野。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限制而无法完整、形象地呈现每节课的所有教学内容,而多媒体教学的介入解决了这个问题。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吸收信息的可能,通过信息技术,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比如,在教授“年月日”时,很多学生对于闰年闰月的情况不是很理解,比如为什么年份是4的倍数时闰,而年份是100的倍数且又是400的倍数才闰呢?比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为什么又不是闰年呢?这些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布臵并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搜集相关资料,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兴趣高涨的情况下学到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兴趣。 此外,多媒体的利用还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比如学习圆柱体的面积时,可以利用课件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设计一种水桶,需要用多少金属材料?实践证明,应用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新课改的需要,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开拓了眼界,获得更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知识,迅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可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突出知识重点突破知识难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
重点和难点。极大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 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如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动态演示, 屏幕中先将圆的底面分成8份相等的扇形,然后将圆柱切开分成两半,将红色的凸出齿锋部分对准另一半凹进去的谷底部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再按教材中的要求平均分成16等份后拼图,平均分成32等份后拼图,最后将圆柱平均分成更多等份后拼图, 然后提问学生:圆柱体分得越细,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什么形体?这时多媒体进行演示,将切分前圆柱体的底面部分与拼合后长方体的底面部分同时闪烁、移动,进行比较。让学生观察得出圆柱体的底面积等于长方体的底面积;将圆柱体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同时闪烁、移动,进行比较,让学生观察得出圆柱体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让学生结合演示讨论、思考、总结。由于在整个切拼的过程中,它们的体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圆柱体体积等于长方体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这样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展开学生探求新知的学习过程, 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突破了数学中的教学重点难点。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完美的发挥。
多媒体教学给数学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但计算机不是决定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教师,是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观念。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手段,并不是排斥传统教学手段,应是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教师是主体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软件制订好教学目标,可以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用形象、具体、行动的数学思绪表现出来。从教学一开始就借助多媒体视听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变得宽松、愉快,激发学习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四边形认识》,教师可以放影一些图片,
这时学生勇跃发言。\"这个床垫的形状是四边形,这个五角星是五边形……\"只用了几分钟就能总结生活中四边形的一些知识。四边形的周长,我用flas画一只小免围着四边形边上跑,形象的动画,不难看出四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教师只是主导作用,能使学生与教师参与与引导完美结合。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科学合理地落实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充分的发挥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能使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理清概念,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开拓学生视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从而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