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碘海醇外渗的处理

碘海醇外渗的处理

2022-04-02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碘海醇渗漏的处理

紫色的简

药物外渗的原因:①由于穿刺不当,造成血管壁损伤或穿透血管,针头固定欠佳。②患者系老年女性,长期输液致血管脆性强,通透性增加。③使用高压注射器,造影剂流速快,冲击力强。

外渗性损伤的机制:碘海醇造影剂属高渗性溶液,一旦进入皮下间隙后能使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失去平衡,细胞外渗透压可将细胞内水分吸出,使细胞严重脱水而死亡,当药物进入细胞时也将水同时带入细胞,又使细胞因机械性膨胀破裂死亡。

临床表现:早期损伤的前臂肿胀,剧痛,颜色无改变,进而发展到整个手臂均肿胀且出现青紫色,压之不褪色,皮温低,质感硬。

药物处理:①50%硫酸镁湿敷。硫酸镁属盐,其化学性质稳定,不被吸收,而50%硫酸镁溶液对组织液而言则相应地为高渗溶液,局部湿敷可产生高渗透压,由于高渗透压平衡原理,使肿胀部位组织水肿液在短时间内吸出、消肿,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起到局部治疗作用,临床观察无不良反应,方法简便易行。②或者用 0.05 %的地塞米松局部湿敷。③ 对比剂外渗严重者,在外用药物基础上口服地塞米松 5 mg/次, 3 次/d ,连用 3d 。

非药物处理:①一般在药液外渗的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②冷敷:可减轻皮损程度,收缩毛细血管,减轻局部出血和疼痛,可用冰袋冷敷药物外渗处皮肤24~48小时(时间长短以病人耐受程度为限)。③严密观察。由于使用高

压注射器,造影剂流速快,达2~3ml/秒,对血管冲击力强,易造成造影剂渗漏皮下形成大面积软组织肿胀损伤,操作者在血管的选择上,首先尽量不要选择关节屈曲部位的血管,且应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其次应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我们通常选择靠近高压注射器一侧的上肢弹性较好的血管。如血管不充盈,系好止血带后嘱患者握紧拳头再松开,反复几次,这样更容易看清血管,根据血管选择合适的针头,进针要深,确定注射针头在快速回流良好的静脉内后,牢固固定针头,并试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数毫升(如试注射的为碘对比剂,最多只试注射3ml),确定无漏渗迹象后仔细检查管道并正确连接。防止在高压注射过程中,血管内的液体对针头的反作用力,随注射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造成针头脱出血管。由于此造影剂的注射有别于常规的静脉注射,穿刺后的药液推注是由机器完成的,因此需反复检查,确定管道通畅,无空气,无盘曲打折后再与患者相连接,并旋紧各个连接口,以防止由于高压的注射会使连接口脱开,药液喷溢。一切均确保无误后调节好速度,方可离开病人。④使用设置的程序进行注射前,告知病人一旦有渗漏现象发生,立即通过话筒传告操作者,操作者应立刻停止操作,终止注射按钮,且需耐心向病人解释对药物外渗处理的重要性,要求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减轻病人的紧张心理,解除思想压力,争取尽快恢复健康状态。⑤加强专业技术训练,提高穿刺技术,正确使用高压注射器。⑥注意事项:局部外漏者48小时内严禁热敷,热敷会引起水疱和溃疡,使损伤加重,增加病人的痛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