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学生心声关注学生成长
作者:黎细兰
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02期
摘要:叶圣陶说过:“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从他的话中笔者认识到:成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倾听学生心声、关注学生成长的教师。文中从三方面阐述了倾听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倾听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钥匙,倾听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并指出教师应该多倾听学生心声,关注学生成长。 关键词:倾听 心声 关注 成长
叶圣陶曾说:“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他们的智力、个性、想法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教师必须去关注每个学生,做一个能与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能为他们排忧解难的朋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引导、教育好他们,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学会倾听是做学生朋友的重要一步,是做好教育学生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向别人倾诉的愿望。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习技能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从而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为了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对学生有较清楚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教师要时时关心、尊重、理解自己的学生。要让学生在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能得到教师的帮助;感到忧愁沮丧的时候,能得到教师的抚慰;感到愤懑绝望的时候,能得到教师的疏导;感到信心不足的时候,能得到教师的鼓励;一意孤行、固执己见、暂时不能接受正确的劝慰和疏导的时候,能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耐心帮助和热情关怀。学生通过向教师倾诉,有助于渲泄心中的不良情绪,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只有消除了心中的烦恼,才能更好地学习、开心地生活。而教师在倾听过程中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从而为其出谋划策,为他们提供引导和帮助。学生从教师处获得战胜自我的有益指导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育从倾听开始,倾听是实施教育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教育工作难以开展。 二、倾听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钥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倾听,可以打开每位学生近乎关闭的心门。教师通过这扇门可以发现学生成长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对其分析,引导他们去解除心中的疑团,促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要想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需要用倾听这把钥匙。只有用倾听这把钥匙才能打开学生的那扇心门,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的困惑及真实想法。
某女生,七年级上课专心,性格开朗,成绩不错,可是一到八年级,笔者就觉得她不再像以前一样专心听讲。上课总不能专心的原因她不太愿意说,笔者就说:“每个人都有不想为人知的秘密,你也一样。我希望你的秘密不要成为你心中的包袱,一直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哪天你想放下这包袱,你可以找我。”终于有一天,她向笔者道出了心中的秘密:原本相处得很好的同学突然转学了,以前两个人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现在的自己觉得很无助。针对她的这种情况,笔者向她分析了原因:“你的这种想法很正常,其实我们班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不少,只要你虚心地向他们请教,我想他们都会很乐意教你,学习上的问题你还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都会因有你这样勤学好问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你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赶上他或是超过他,才是他所希望的。可是,如果因为他你无心学习,以后你将后悔终生。”
倾听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钥匙,没有倾听,就打不开学生的心门,就听不到学生真正的心声,就没法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不知该如何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倾听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心与心的贴近,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往往是从彼此或单方面的倾诉心灵深处的秘密开始的。有些秘密在心头太久了,便成了一团混浊的空气,对自己并无益处。当你敞开心扉,阳光便会射过来,春风便会吹进来,心灵便会透亮起来。”学生正处在成长中,有困惑也很正常,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当出现困惑时,有的学生会惊慌失措,有的学生会失魂落魄,有的学生会心理焦急,他们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这些困惑就变成了一种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此时的他们是多么需要自己的老师能像朋友似地关心他们。
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时,他们就会信任老师,把老师当成是他们的朋友,当然也就愿意把他们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我班有个学生叫张涛,经常看到她落落寡欢,学习很不用心,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好像有许多心事,笔者找她多次,她就是不说话。有一次,笔者找到她,她说:“老师,有些事情我不愿意说,我感激你对我的关怀,但是我不愿意说我的心事。”过了一段时间,她自己找到笔者说,“老师,我想和你谈谈。你能替我保密吗?”笔者看着她的眼睛说:“当然。”接着她就谈了她的母亲早在她一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庭,父亲和姐姐还有她三个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艰难。正如歌词唱的那样: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为了养活她们姐妹两个,父亲外出务工,把她放到姑妈家。因为她的成绩比表哥好,他表哥就经常虐待她,打她,还不许她告状。她经常是伤痕累累却又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现在晚上睡觉有时还会梦见被表哥打而被吓醒。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话的时候,她还把袖子捋起,笔者静静地听着,看到她的伤痕。直到她说完,看到她如释重负的样子,笔者悬着的心也稍微放松了一下。但笔者很快陷入了沉思: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她的求学之路,还会影响到她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在她以后的生活中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笔者问她:“看到父亲为了你们那么辛苦地工作,你说过关心过他的话吗?”“没有。”“你初中毕业后有什么打算?”“打工”“难道就没想过继续求学吗?”“父亲说过就算我考上高中也不送。”笔者告诉她:“你应该主动关心爸爸,关心他的工作,关心他的情绪,让他回到家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你要能做到这些,我想你的心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父女的生活也会更加和谐。”她是个文学爱好者,对文学比较感兴趣,于是笔者送了一本高尔基的《童年》给她,提出了一个要求:看完后结合自己的童年写一篇读后感。通过无声的教育让她知道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从而在以后的成长中更坚强地活着。后来,笔者又通过电话与他父亲联系过,把情况向她的父亲说明,她父亲感受到女儿对他的关心后,十分感动地说:“女儿上学,就是困难再大,也要送。”现在,该学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了,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人也变得活泼开朗了。
沟通从心开始,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心与心的沟通。倾听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有了倾听师生之间才能更好地沟通。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关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心声的倾听。倾听是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态度,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这种能力,也该用倾听这种态度去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去解决成长中的困惑,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俞国良.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M].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2. 彭爱平. 心理自助餐 [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8. 周瑛. 教育心理学 [M].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 中国教育史话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林 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