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懂了基辛格未必就读懂了世界

读懂了基辛格未必就读懂了世界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读懂了基辛格未必就读懂了世界

基辛格的《世界秩序》果然是畅销书,在中国赢得了很多读者。尤其是,该书的中文版大大增加了基辛格在中国的读者数量。这从一个侧面折射了美国的世界秩序思想在中国的影响巨大。所以,有人甚至断言:“读懂了基辛格就读懂了世界”。果真如此?

《环球时报》编辑邀请我评论的不是基辛格《世界秩序》一书,因为关于基辛格《世界秩序》已经有了太多的评论,在一篇报纸评论中评论该书是不合适的和不可能的。他们问我的是,您同意“读懂基辛格就读懂了世界”这一看法吗?

这是一个好问题,比贸然结论的“读懂了基辛格就读懂了世界”要好。

要回答这一问题并不容易。但我们不妨借助基辛格《世界秩序》的一点内容来回答。

在学术上,基辛格《世界秩序》这本书的核心贡献不是别的,而是他指出了“世界秩序”存在“多个种类”,即世界上不只有一种世界秩序,而是有着多种世界秩序并存和同时存在,“世界秩序”不是单数而是复数:“有着差异的文化历史、对世界秩序有着不同的看法的世界各个地区”其实并没有形成过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的”、“共同的”世界秩序。不过,他在《世界秩序》中的希望不是别的,而是

有如此不同的历史经验和价值的各国人民如何能够塑造一个全球统一的或者共同的世界秩序。

在《世界秩序》的结论部分,基辛格的问题是:美国是否有可能把如此多样的世界各个地区、社会、文化转化为一个共同的体系,即共同的世界秩序?与基辛格以前的著作一样,关于美国的内容占据了主要篇幅。他没有论述多少未来的“共同的”世界秩序是否由美国主导,但是,他清楚地指出:在这样一个多元、多样的世界,美国应该防止一些对美国不利的世界局面出现,同时,美国要竭力推动出现美国希望达到的世界局面。

基辛格《世界秩序》一书的最大意义不是给缺少思考的人们提供了现成的世界观,而恰恰是承认了世界秩序的多样性。这等于告诉人们,“即使读懂了基辛格,也不一定读懂了这个世界”。这让那些以为基辛格要提供关于世界秩序的标准答案的人们大失所望。他在该书中描写的关于世界秩序多样性并存(不管是否和平并存)以及美国与世界秩序之间的关系颠覆了他自己以及美国主流的世界秩序观。 基辛格在该书中另一个最大贡献不是别的,而是论述了上述各种各样的世界秩序之间的关系。他在该书第四章中论述了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美伊关系意味着世界秩序的形成过程。这一点其实用到美国与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如欧盟)的关系都一样。基辛格出版《世界秩序》时,联合国“五常”加德国尚未与伊朗就其核武计划达成协议。但基辛格实际上已经预料到关于这一协议意味着某

种真正的世界秩序。这与一些美国人想的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并不一致。

基辛格对世界的看法确实超级权威,但也有其局限性。《世界秩序》以研究世界秩序内在的复杂性和各种不同世界秩序,尤其是美国与各种世界秩序之间的关系为对象,本身就是基辛格的自我注脚:他想告诉读者的是,他也越来越看不懂这个世界了。

读懂了某人的思想只是读懂了某人的世界。读懂了《世界秩序》,我们顶多知道基辛格的困惑或者基辛格贡献给这个世界的问题。我姑且称其为“基辛格难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