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3—2030)》编制探索——以更具竞

《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3—2030)》编制探索——以更具竞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 1 3--2030))) 编制探索 ——以更具竞争力、可持续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 城市转型发展 邹兵,邓琪,孙永海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40) 摘要:通过回顾评价深圳市历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得失,分析城市转型对于综合交通体系的挑战 以及新形势下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以《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 ̄tJ(2013--2030)))为例,对规 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开展研究,具体包括:转型导向的交通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一体化的综合交 通体系组织、立足区域协作的整体交通战略、与组团结构相匹配的交通分区组织、与城市功能布局 的协调互动、注重协同的交通管控政策,以及应对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策略等。最后介绍规划编制组 织特点并提出城市转型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转型发展;存量优化;深圳 Overview of“Shenzhe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20 1 3-2030)”:Re- forming Urban Development for a More Competitive and Sustainably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 tion System Zou Bing,Deng Qi,Sun Yonghai (Shenzhen Urban Planning&Land Resource Research Center,Shenzhen Guangdong 5 1 8040.China) Abstract:By reviewing the SUCCESS and failure of previous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in Shenzhen,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challenges in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brought by urban development reform and the fimctionality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Taking“Shenzhe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20 1 3—2030)’’as an exampl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lanning contents and methodologies.Speciifcally,the objectives and in— dicator system of reform-oriented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integrated organization of comprehensive rtansportation system,transporta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regional cooperation,transportation zoning organi— zation coordinated wiht group distribution,coordinated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olicy,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trategy in an era of big data are discussed.Finally,the paper presents the charac— teristics of planning procedures and thoughts o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in the era of urban development reform. Keywords: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adjustment for state—owned land use;Shenzhen ^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铷官一收稿日期:2014—10—16 作者简介:邹兵(1967一),男,湖南长沙人,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总规划 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发展政策研究。E—mail:zoubing323@21cn.corn 2010年8月,《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也是引导深圳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的纲领性 (2010--2020)))“ (以下简称《城市总规》)获 文件,将为全市各类交通专项规划和政策制 得国务院审批,明确了深圳城市发展模式将 定、修订以及各项设施的建设管理提供指导 由过去的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的全面转型 依据。这项规划历时2年,已经全部完成, 的方向和路径。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要 进入审查报批程序。本次规划以建设更具竞 求,深圳市于2012年启动了《深圳市综合 争力、可持续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针对 交通体系规划(2013--2030))) 的编制工 深圳市转型发展的需求,就综合交通体系规 作,既作为落实《城市总规》的重要措施, 划编制内容和方法进行新的探索和思考。 3__2。u号绾制探索●●以更具音筝萋 懑 ≥ j≥ 毒 妻 i囊 鬻 C妻'F 芝 1深圳市历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回顾 与评估 深圳市是中国最早开展交通规划编制的 城市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 深圳市完成了一系列道路交通专项规划,有 效指导了经济特区早期的交通设施建设,奠 定了原特区的交通路网骨架和空间格局。进 入21世纪后,深圳市开始组织编制覆盖全 市域、包含各类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体系规 划,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2001年《深圳市 综合交通与轨道交通规划》 和2005年《深 圳市整体交通规划》一 。 1.1《深圳市综合交通与轨道交通规划》 2001年,深圳市城市发展进入“全境开 拓”时代,城市建设重心逐步转向原特区 外;城市人口规模快速增长,机动车数量激 增,高出行频率居民比例和居民平均出行距 离明显增加。在此背景下编制的《深圳市综 合交通与轨道交通规划》提出“建设以轨道 交通为骨干、具有交通空间园林化特色的高 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发 展目标,制定“形成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 对小汽车交通有竞争力的公共交通系统”的 交通发展战略 。该规划首次安排了国家与 区域线路、市区干线、局域线三种类型的轨 道交通网络,共计15条线约365 km,有效 指导了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的规划建 设,是一个具有长远战略眼光和前瞻性的规 划。但由于该规划的工作重点是服务于综合 交通发展目标下的轨道交通规划,对于轨道 交通以外的其他交通系统研究相对缺乏深度 和广度。虽然提出了建立对小汽车具有一定 竞争力的公共交通的思路,但缺少可实际操 作的措施建议。 1.2《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 2005年,深圳市政府发布了面向国际化 城市建设目标的《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 规划提出“实施全面的一体化交通发展策 略,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 体、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的交通 体系”的目标,制定了14个方面的发展策 略和行动计划 。在该规划指导下,深圳市 逐步建立了与城市规划相衔接的交通规划体 系,并编制和修订了包括机场、港1:3、铁 路、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干线路网、停车 等专项交通规划。随着规划的实施,深圳交 通也进入发展建设的“黄金10年”,广深港 客运专线、厦深铁路、机场T3航站楼等重 大设施顺利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深圳市的 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得到显著提升。5条轨道 交通线开通并初步成网,城市“快、干、 支”常规公交网络和“七横十三纵”的高快 速路系统逐步完善,基本满足不断增长的城 市交通需求,支撑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 市空间的拓展优化。 1-3历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局限性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存量开发为主的阶 段,以往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也显现出其局 限性。难以适应城市转型发展的要求。 首先,历次规划都是在深圳交通处于大 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编制的,基本都是追求 增量扩张的“建设型”规划;立足于通过设 施数量和规模增长来满足交通需求,在资源 供给紧约束的条件下必然难以持续。 其次,历次规划都重在追求交通各子系 统自身的完善齐备,对各子系统之间的整合 协调力度不足。也同建设、管理及运营缺乏 衔接。 第三,交通规划与城市空间布局及土地 利用缺乏协调互动,基本是被动地适应城市 功能的变化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对于多 中心组团结构的优化缺少积极主动的引导。 第四,以往的规划都以设施布局和建设 方案为主体内容,交通政策只作为配套措 施,研究相对薄弱且不成体系,难以发挥对 交通需求的有效调控作用。在资源紧约束的 条件下,仅靠交通设施建设势必无法满足持 续增长的居民多样化出行需求。 2城市转型给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带 来的挑战 近年来,深圳市已经发展成为常住人口 规模超千万、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超大 城市,进入以转型发展和质量提升为主的阶 段,交通体系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 2.1城市定位的提升需要持续强化区域 交通设施的支撑 深圳市已经确立了建设全国性经济中心 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并将 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1》的统一部署,发挥深莞惠 都市区核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引领珠 三角向“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 世界级城市群”迈进 。同时,深圳市还将 与香港进一步拓展深化合作领域,共同推进 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共建世 界级都会。深圳市城市地位的提升需要持续 强化区域交通设施的支持,以充分发挥国家 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的职能。 2.2城市的转型发展要求构建与之相匹 配的交通服务体系 在产业转型方面,深圳市在持续强化高 新技术、现代物流、金融和文化产业等支柱 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互联网、生物、新能 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型升 级需要交通服务体系的积极支持。以物流业 为例,过去以低附加值、大规模运输为主的 公路、港口物流方式将发生变化,高时效性 的航空与高铁运输将稳步增长,港口大宗产 品物流将趋于平缓;城市物流需要适应电 商、快递业发展的需求进行转型。这都需要 交通服务体系随之应变。 在社会转型方面,深圳市全市常住人口 规模已超过1 000万人,未来人口发展态势 将由过去的超常规增长趋向平稳。预测2030 年常住人口约1 400万人,并仍将保持相当 规模的暂住人口 】。但人口结构倒挂问题f深 圳市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比例较低,仅占约 30%)将逐步缓解,户籍人口比例和平均受教 育程度提高,年龄结构趋于稳定。这将带来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 化;出行需求也将由过去以居民通勤为主的 城市客运,向跨区域、全天候、多元化、品 质化的出行需求转变。 尽管深圳市名义上已实现完全城市化, 并将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域;但要实现真正 意义上的特区一体化和深度城镇化仍然任重 道远。原特区外交通建设严重滞后,无法支 撑全市居住、就业和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 需要尽快弥补历史欠账,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2.3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需要综合交通 体系的积极配合和引导 《城市总规》确立了“三轴两带多中 心”组团式空间结构n ,这也是深圳市一直 追求的理想空间目标。但近年来城市服务和 就业功能向中心城区的持续高度集聚、居住 功能不断外迁,导致市域交通呈现原特区内 外“钟摆式”出行特征,与城市组团化空间结 构的目标呈现明显偏离的趋势,原特区的单 中心极化趋向严重。随着居住空间外迁,深 圳市居民日常通勤出行距离由2000年5.5 km增 至2012年11 km,预计未来可能达到30 kmt 1。 尽管深圳市已建成178 km的轨道交通网 络,但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仅从2000 年37%提升至2012年49%;小汽车出行在机 动化中的比例却由13.9%提升至42%,其根 本原因是尚未形成与城市空间拓展相匹配 的全市域公交体系。面对城市外围与中心 城区越来越严重的“潮汐式”交通压力,综 合交通体系规划不应被动地接受或顺应这种 趋势,而应通过合理的交通体系组织和行之 有效的交通政策进行需求管控、引导出行、 调节交通结构、降低出行总量,并通过交通 改善反过来促进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的 优化。 2.4多重资源紧约束的条件倒逼交通规 划建设模式的转变 首先是空间资源约束。根据《城市总 规》,2010--2020年,深圳市新增可建设用 地不足50 km ,交通设施面临用地供给不足 的刚性约束u 。同时,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可 能多选址于建成区,面临落地难、拆迁难、 协调难的实施困境。 其次是生态环境约束。深圳市近年灰霾 天数增多、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与机动车数 量激增和大量尾气排放密切相关。持续增长 的机动化出行需求与极其脆弱的环境承载 ^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一力、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以及日益严格的碳 排放指标控制形成尖锐矛盾。 第三是财政约束。深圳市轨道交通运营 里程快速增加,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和运营 维护成本巨大,财政压力与日俱增,不堪重 负;必须尽快探索出一条财政可支撑、市民 可支付的可持续交通系统建设运营新路径。 3面向转型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定位 转型发展,即从“量”的增长转向 }__20 v编制探索 ●以更具竞争掰霉 0 t 五 ; 矗 n) ≥ ≤ 觜譬 鞲高 1 4 “质”的提高。深圳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转 型,将告别大建设、大布局的时代,转向对 已有交通设施体系的优化完善、挖潜提效。 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调在保证交通 效率、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持续稳定提升的 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 响。因此,本次规划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工作 定位:不是重新构建一个理想的交通体系, 而是要发挥规划的综合、协调、统筹功能, 提升既有设施体系的运作效率和运行质量。 3.1发挥综合功能 综合,即综合研究交通系统内外部各要 素的关系。这既包括交通设施布局与城市产 业、就业、居住、公共服务、旅游休闲等城 市功能的协调关系;也包括交通系统内部各 类交通设施之间的协同关系。如对外交通与 城市交通、客运交通与货运交通、轨道交通 与道路交通的关系。既包括各类交通设施规 划建设的时序安排和相互匹配,也包括运营 和管理之间的衔接。要通过规划的科学安排 和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整个交通系统综合 效率最优,而不是单个子系统最优。 3.2发挥协调功能 协调,即在综合已有各专项规划内容的 基础上,发现交通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存 在的矛盾和冲突点,甄别与整体发展目标和 策略不相适应之处,妥善处理和化解这些矛 盾和冲突。除了协调处理设施、设备等硬件 的矛盾外,还要协调体制、机制、政策等软 件环境的矛盾。除了协调交通系统自身的问 题外,还应与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形成 良性互动。在协调原则上,除了注重交通系 统的效率提升外,还应关注社会公平,关注 弱势群体,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出行需求; 要强调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性化要求和绿 色低碳理念。 3.3发挥统筹功能 统筹,即统一调配交通资源和合理安排 建设时序。在空间资源和财政资源都十分有 限的条件下,深圳市今后的交通规划建设必 须统筹使用有限资源,有取有舍,有保有 压。新建项目的建设时序应精心筹划,保证 建成后发挥协同效应。适应存量用地开发要 求,还要将交通基建融入地块建设,建立高 度统筹交通设施与地块开发同步推进的机 制,推动交通建设与土地整备、城市更新等 项目的协同实施。除了统筹交通设施硬件的 建设外,还应统筹各项交通政策制定的方 向、重点和时机,注重政策体系的完整性和 协同性,并与规划、土地、产业、人口、环 境等其他城市发展政策相互匹配和衔接。 4应对城市转型的规划内容探索 4.1转型发展导向的交通体系发展目标 和指标 适应城市转型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发展 目标,应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内 涵和价值观。既要提供一个更具有竞争力、 集约高效、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 通体系目标愿景 ,也需要明确分阶段、可 实施的路径及量化指标的监控。本次规划的 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涵盖4个方面: 1)对外交通开放可达:强调增强海、 陆、空交通系统的区域辐射力和对外交通体 系的服务能力; 2)公共交通优先便捷:强调公共交通 的优先优质发展,打造与小汽车有竞争力与 吸引力的公共交通; 3)道路交通高效公平:强调道路功能 转型及需求管控,推动道路空间资源更多地 向公共汽车、行人、自行车和货运交通倾斜; 4)交通土地协调契合:强调交通系统 和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土地开发强度和交 通系统承载力的平衡,以及公共交通对城市 空间布局结构优化的引导作用 。 4.2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尽管深圳市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已基本完成,但全市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远未形成。区域交通和城市交通、地面公交 和轨道交通、机动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客运 交通和货运交通之间,均存在整合衔接不畅 的问题,影响运行效率和运营效益提升。本次 规划的重点是进一步改善交通系统的资源配 置,通过一体化的体系设计强化协同效应, 提高城市交通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综合交 通体系组织技术路线见图1,具体步骤是: 1)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城 市总规》确定的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结合 交通系统自身运行特点,明确区域交通体系 发展方向,以此决定人流、物流的主要走廊 4_3立足区域协作的整体交通战略 和节点,以及城市内部交通系统的配置; 本次规划除针对港口、机场、口岸、铁 2)完成全市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的构 路、高速公路等大型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提出 建:确定国家和区域层面的铁路、城际轨道 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和策略外,还特别强 交通布局,结合城市组团空间结构和多层次 调以下要求: 中心服务体系,构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 1)与区域空间结构的高度衔接和协 布局;再以各城市功能组团为单元,构建组 调。主动对接《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 团内部的公共交通体系; 规划(2004--2020) ̄确立的“一脊三轴五 3)优先按照地面公交和货运的交通组 带”的区域空间结构,融入大珠三角“湾 织需求优化道路交通场站设施。其次考虑小 区”整体发展计划框架,重点是区域轴带的 汽车的道路通行优化; 对外通道建设,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 4)以城市综合交通整体效益最优为原 速公路为主要载体形成复合交通走廊 。 则,评估公共交通体系与城市空间的契合 2)城市交通设施的对外延伸和对接。 度,并确定交通管理和智能交通发展策略u 。 除了持续强化与周边城市中心城区问的交通 ◇ r—] 7 公共交通骨架结构 ・铁路与城际轨道交通 ・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快线 ・城市快线与城市干线 ・城市干线与中运量 综合枢纽布局 ・枢纽分级 ・公路客运枢纽功能调整 ・公路客、货运枢纽与骨 架交通枢纽的整合 道路场站优化 ・道路功能调整 ・步行和自行车优化与完善 ^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官一 量一v编制探索●●以更具音筝・公交场站和部分长途客运 场站功能调整 图1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组织技术路线 Fig.1 Techniques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organization in Shenzhen 资料来源:文献[2]。 道歪 0雩 …( 萋 第苎 下 暮 第 期高 1 8 分区差别化供应停车设施,适时调整停 车配建标准,基本满足居住地拥车停车需 求,调控工作地停车和公共地停车需求;根 据公共交通发展目标适时调整停车规划分 区,合理确定分区工作地停车和公共地停车 供应水平。鼓励新能源汽车应用,新建住宅 应按不低于停车位的5%配置充电桩,并预 留所有停车位增设充电桩的条件。 逐步建立路权管理机制,推动道路资源 进一步向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货运交通 等功能倾斜。赋予社区更多的管理责任及权 利,合理引导机动车使用。建立完善的停车 收费、拥挤收费、市场投融资等资金利用监 管机制,促进交通基建资金的透明化和高效 利用,保障公共交通资产投入的良性循环。 4.7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智能交通辅助策略 以方便市民出行为导向。构建功能完整 的基础应用和决策应用体系,包括交通仿真 系统、交通实时监控和运行预报系统的建设 以及政府层面的交通决策应用支持平台。同 时鼓励市场力量参与交通信息化建设。 以实现应用功能为导向,建立基于人的 出行的新一代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形成基础 数据长效更新机制,逐步实现深圳市交通信 息共享。 以鼓励公共交通为导向,扩展交通信息 发布和表现形式。建立基于公共交通信息的 出行指引发布系统。通过门户网站、手机、 广播、交通信息屏、移动传媒等手段向社会 大众发布路况信息、道路交通拥堵指数、公 共交通工具拥挤指数,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 通出行。 加强交通信息化保障。建立交通信息共 享机制,完善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科 学的交通规划和实施评价体系。 5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工作组织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一项涉及面广、问 题复杂、协调难度高、工作量大的系统工 作。特别是要落实转型发展的要求,不是大 增量投入,而要通过资源整合、体系优化、 机制创新、政策设计等手段向存量挖潜力、 要效益、要质量,因此更需要多部门通力合 作、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完成。本次规 划采取由深圳市规划部门与交通部门共同牵 头,发改、交警、环保、建设等部门全程共 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多部门联合工作、 充分沟通协调、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工作 平台,也为今后规划实施奠定广泛深入的合 作基础。同时与香港、惠州、东莞等周边地 区保持互动联系,促进区域交通设施规划建 设的协调衔接。 本次规划启动时,各部门已有部分专项 规划和研究课题同步开展。因此,规划编制 过程中与同步开展的各专项规划保持密切的 沟通和互动。一方面保证总体层面的综合统 筹作用,保证各专业规划的目标、策略、计 划能够上下协调一致;另一方面充分吸纳各 专业规划最新研究成果,保证各专项内容的 衔接统一。 在编制的技术组织上,采用“平行编 制,适度竞争,优势互补”的方式,吸引具 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国际交通团队加盟,与深 圳市本土团队形成一定的竞争合作。既能各 自独立研究、集思广益,也有联合工作平台 达成共识,共同推进。 完成规划草案后,还积极发动市区政 府、人大、政协、专家、企业、社会团体等 各界的力量,通过相关公示、咨询的机制实 现社会各层面的充分参与,提高交通规划的 科学性和民主性。 6结语 服务于城市转型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规 划的工作目标,绝不是要另起炉灶制定一个 全新的完整规划方案,也不是既有各项规划 的简单汇总拼合,更不是对这些规划的替 代。其核心作用是着眼城市整体长远发展, 以更具竞争力、可持续的交通体系为发展目 标,综合平衡各种因素和相互关系,提供一 个整体性、方向性的框架,为各专项、专业 规划的编制和政策制定提供指引。面对转型 过程中的复杂矛盾和利益纠葛,规划应该多 方参与,凝聚共识。最大限度地体现城市整 体利益最大化,争取系统效益最优,而不是 单项最优或局部最优。转型导向的综合交通 体系规划,应该体现以人为本和社会公平, 不求规模而求质量,将资源和环境成本尽可 能降至最低。 (下转第54页) 薪 囊霎 萎 2薰 善 蕃 蠢薹 54 897-907. [19】Tone K.Mathematical Programming[M】. [11]Akamatsu A System of Tradable Bottleneck Tokyo:Asakura Publication,2007. Permits for General Networks[J].Journal of [20】Wang P F,Wada K,Akamatsu T.Trading JSCE—D,2007,63(3):287—301. Mechanisms for Bottleneck Permits with [12]Kikuchi sI 【1细T Dyr ̄cs ofDecenwalized Multiple Time Purchase Opportunities[C]// Multi—Agent Systems for Implementing Proceedings of Infrastructure Planning(CD— Tradable Network Permits[J].Journal of ROM).Tokyo:JSCE,2010:167.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Review,2008,25(3): [2 1】Wada K,Akamatsu T.Distributed Signal 589—596. Control based on Tradab1e Network Permits: [13】 Akamatsu AnE—marketMechanism Design and Evolutionary Implementation for Implementing Tradable Bottleneck [C]//Proceedings of Infrasturcture Planning Permits[J].Journal of JSCE—D,2010,66(2): (CD—ROM).Toky o:JSCE,201 1:1 16. 160—170. [22]LiaoDB,MaW J.Reviews oftheMacroscopic 【14]Wada K,Akamatsu Nagae T.Stochastic Fundamental Diagram[C]//7 China Intelligent Convergence of Road User S Learning Transportation Conference Excellent Proceedings. Process under a Hybrid Scheme of Tradable Beijing:CITSA,2012:3-8. Bottleneck Permits and Congestion Pricing [23】Daganzo C F.Urban Gridlock:Macroscopic [C]//Proceedings of Infrasturcture Planning Modeling and Mitigation Approaches[J]. (CD—ROM).Tokyo:JSCE.201 0:84.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2007,4 1(1): 【15]Vickrey W Counter Speculation,Auction,and 49—62. Competitive Sealed Tenders[J].The Journal [24]Geroliminis N,Daganzo C F.Existence of ofFinance.1961.16:8—37. urban Scale M ̄pic Fundamental Diagrams: [1 6]Demange G,Gale D,Sotomayor M Multi— Some Experimental Findings[J].Trnasportation Item Auctions[J].Journal of Poliitcal Economy, Research Part B,2008,42(9):759—770. 1986,94:863—872. [25]Wada K,Akamatsu T.An Area Metering [17]Nagae Gai N.Tradable Bottleneck Permits Control based on Tradable Bottleneck Permits under Demand Uncertainty[C]//14 Hong [C]//Proceedings of Infrasturcture Planning Kong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 (CD—ROM).Tokyo:JSCE,2012:113. Hong Kong:HKSTS,2009:771—776. [26】Zhang X N,Yang H,Huang H J.Improving [1 8]Wada K,Akamatsu Auction Mechanisms Travel Efifciency by Parking Permits Dislribution ofr Implementing Tradable Network Permit and Trading[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Markets[J].Journal of JSCE—D3,201 1,67 B:Methodologica1,2011,45(7):1018—1034. f3):376—389. (上接第18页) 参考文献: 公司.深圳市综合交通与轨道交通规划[RJ. References: 深圳: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深圳市地铁集 【1]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 团有限公司,2001. 委员会.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4]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整体交通规%tJ JR]. [R】.深圳: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规划和 深圳:深圳市人民政府,2005. 国土资源委员会,20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珠 【2]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交 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f2o08— 通运输委员会.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020年)[R1.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 (2013--2030) ̄批稿[RJ.深圳:深圳市规划 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 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 [6]广东省人民政府.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 会,2013. 展规 ̄lJ(2004--2020)[R].广州:广东省人民 [3】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 政府,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