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疗效观察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中国医学创新2010年7月 第7卷第21期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July.2010,Vol ! . ・43・ ・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4O例疗效观察 张勤海黄锦风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通心汤加常规西药及静脉滴注 参麦注射液为治疗组40例与常规西药及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的对照组40例进行疗效对照,临床观察2个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心电图观测治 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心电图观测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有显著性差 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效显著。 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控制心绞痛发作和抗心肌缺血作用较单纯西药疗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心绞痛;通心汤;参麦注射液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的缺 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增 大,冠心病心绞痛的发患者数也在逐年上升,以男性居多,且 有年轻化趋势。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冠心病心绞 痛患者的治疗也作了一些临床观察,有些患者由于对硝酸酯 类药物静注时不能耐受,而出现头痛、头晕、血压过低等不良 反应。因此,在发病期问应用通心汤加常规西药及静脉滴注 注射液(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Z13020888)60 m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糖尿病患者 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1)中静滴,1次/d,1个月为1个 疗程。第1疗程结束后休息2 d,再进行第2疗程。治疗组在 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汤,方用鹿衔草、丹参各 30 g,瓜蒌25 g,何首乌20 g,葛根15 g,川芎12 g,桃仁、红花、 法夏、获苓各10 g,甘草5 g,兼阳虚血寒者加桂枝15 g,良姜 12 g,荜茇10 g; 瘀较重者加蒲黄(布包煎)、五灵脂10 g,沉 参麦注射液,对缓解病情,延缓发作或恶化也起到了较好的 疗效。笔者从2002年8月~2009年8月以来对冠心病心绞 痛患者40例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香、赤芍、延胡索各15 g;心气虚者加黄芪30 g,党参20 g,麦 冬15 g,五味子8 g;心阴虚者加萸肉25 g,桑椹、黄精、杞子各 15 g;心律不齐者加苦参20 g,甘草改为炙甘草10 g,用先武 后文之火煎煮,煎至200 ml,去渣取汁,复煎一遍,共400 ml, 早晚空腹各服200 ml,1个月为1个疗程。第1疗程结束后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2年8月~2009年8月经住院检查符合 休息2 d,再进行第2疗程;第2疗程结束后终止观察,若患者 病情加重可采用吸氧、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等措施,则按无效 病例进行统计。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 合专题组报告中所规定诊断标准 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O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40岁。病程最长者l8 1.3临床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 胸闷程度以及血压、心率、心律等变化。查心电图1次/d,所 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查血糖、血脂、肝功能(胆红素、转氨酶 等)、肾功能(肌酐、尿素氮)、血常规、尿常规等。 1.4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消失,即胸闷、心悸、气短及相关 症状消失,生活可以自理,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改善, 年,最短者2个月。对照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 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41岁。病程最长者16年,最短者3 个月。两组患者病例来源、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轻重程度 诸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扩冠、抗血小板、利尿、控 即胸闷、心悸、气短及相关症状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 心电图ST—T改善;无效:症状及心电图均无改善,即心绞 制血压等。对症处理:单硝酸异山梨脂片,40 mg/次,口服, 1次/d;阿斯匹林肠溶片,100 mr/次,El服,1次/d;卡托普 痛、胸闷、心悸、气短等相关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加重:症状及 片,6.25 mr/次,口服,2次/d;安体舒通片,20 mg/次,口服, ; 氢立尿噻片,12.5 mg/次,口服,1次/d;中成药参麦 作者单位:526600广东省德庆县中医院 通讯作者:张勤海 心电图均加重,即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胸闷、心悸、气短等 相关症状以及心电图均表现为加重。 ・44・ 中国医学创新2010年7月 第7卷第2l期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July.2010,Vo1.7 N 21 之效。有研究证明,该方中药物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 脉流量,可使部分患者胆固醇下降。丹参对血液动力学和血 1.5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 示,两组比较使用t检验。 2结果 液流变学均有影响,具有改善微循环、抗凝、促纤溶、降低全 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 血和血浆粘度作用,川芎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 2.1 两组治疗时间及临床疗效比较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40例,显效29例,有效 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显效18例,有 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 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时间及疗效比较 2.2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心绞痛发作次数采用积分 形式无发作记0分,发作1~3次记2分,发作4~6次记4 分,发作6~8次记6分,发作8次以上记8分,两组心绞痛 发作次数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 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 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一P<0.01,与对照组比 较 P<0.05 2.3两组血脂、血肌酐的比较 两组血脂、血肌酐在治疗前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 著性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肌酐变化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一P<0.O1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病位在 心,与阴寒之邪侵袭及心肝肾功能失调有关,这些因素可导 致痰瘀互结,内阻心脉,不通则痛。因此,笔者认为冠心病心 绞痛其主要病机是心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阻滞心脉为标的 本虚标实证。本着“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大法,选用培本 扶正,温补肾阳的鹿衔草;配宽胸利气化痰宣痹之瓜蒌;养血 活血之丹参;活血行气止痛之川芎,共达扶正祛邪,祛痰化瘀 低心肌耗氧量及抑制AS斑块与改善微循环作用;瓜蒌能扩 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鹿衔草能增加冠脉流量及营养 性心肌血流量。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该方能增加冠脉血流 量、改善微循环,增加营养性心肌血流量;有抗心肌缺血作 用;能延长心肌缺氧状态下的小鼠存活时间;能显著降低实 验性家兔血清1℃、TG、B—LPl3 J,从实验研究方面为该方提 供了一定的依据。 参麦注射液由红参、麦冬组方。红参益气养心,麦冬养 阴生津,二药一起可以增强疗效,使气血津液和畅。经研究 表明 』:红参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 和冠脉血流量;红参还可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向组 织释放更多的氧;红参中含有麦芽醇,具有抗氧化作用。20S 人参皂苷Rg3和20R人参皂苷Rhl是红参特有成分,具有抗 凝血作用。红参有抗血小板聚集和纤溶活性,使其具有抑制 血栓形成作用;红参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也是其抗 血栓形成机制之一。麦冬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增 强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作用;麦冬降低总外周阻力,从而 降低心脏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麦冬可改善心绞痛症状, 使部分患者心电图有好转。冠心病心绞痛就是因为心肌急 剧、暂时性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主要原因就是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而导致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因此,参麦注射液就具有 了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灌注,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 肌耗氧量,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以及抑制血栓形成等 功效。 两组处理因素的差别,在于是否应用中药复方煎液。结 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心电图疗效 优于对照组,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 充分说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控制心绞痛发作和抗心肌缺血作 用优于单纯西药疗法。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81. [2]尉挺.现代临床心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617—618. [3]赵淑萍.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O例.陕西中医,2003.24 (2):99. [4]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147—1151,1337—1340. (收稿日期:2010—04—26) (本文编辑:梁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