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外国文学重点

外国文学重点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外国文学重点

一、 雨果:

⑴、 主要作品: 雨果的美学论著《克伦威尔·序》; 浪漫戏剧代表作《欧那尼》; 浪漫小说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⑵、 美丑对照原则:

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的创作与审美的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大自然中美与丑并存,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恶善并存,黑暗光明相共”.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同时表现丑,不应该像古典主义那样只写崇高、优美。肯定和强调丑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丑的审美意义。抽在艺术创作中具有衬托和提升美的作用。强调美丑对照,美丑并列,可以通过否定丑达到对美的肯定,就可以是艺术取得更好的效果。

⑶、 《悲惨世界》三大主题:

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

人道主义思想:①、同情人民苦难,控诉社会黑暗;②、坚持向上的乐观信念;③、歌颂人民的正义战争;④、歌颂人类劳动;⑤、主张仁爱感化教育。

二、司汤达

⑴、作品:第一部小说《阿尔芒斯》;重要小说是《红与黑》与《巴马修道院》;重要论文是《拉辛和莎士比亚》和《论爱情》。

⑵、《红与黑》的内容:小说故事发生在复辟时期。锯木厂主的儿子于连跟西朗神父学会了拉丁文,凭着他能够熟背拉丁文圣经的本领,他到维立叶尔市长德·瑞那先生家当家庭教师,不久与市长夫人发生了恋情。事情败露后,他由西朗神父介绍,进了贝尚松神学院学习。

在神学院,他隐瞒自己热爱拿破仑的观点,以虚伪取得成功,得到神学院院长彼拉神父的赏识。彼拉神父在神学院受到教会特务组织耶稣会的排挤,离开神学院时,把于连介绍给巴黎保皇党的重要人物,大贵族德·那·木尔侯爵当私人秘书。

于连在侯爵府办事勤勉,获得侯爵信任。他与侯爵的女儿玛特尔有了私情,玛特尔怀孕后,侯爵只得承认既成事实,准备给他一块地产使他成为贵族,并为他谋得骠骑兵中尉的军职。

这时,德·瑞那夫人由于忏悔牧师的阴谋破坏,写了一封告发信给侯爵,说于连是专门靠引诱良家妇女,猎取财产和地位的骗子。于连的野心破灭了,在教堂入口处,他开枪打伤了德·瑞那夫人,被法院判处死刑。德·瑞那夫人在他死后三天也死去。

⑶、于连形象与双重人格:

于连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的性格不是固定的,他经历瞬间自卑——自尊的反抗——胜利的满足——瞬间的自卑·······的心理活动来复线。于连是个“性格分裂”的人物。他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有自卑、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他既充满激情而

又冷静,既要确立自主,又时时表现出屈从和依附。

于连的性格是多元多层次的,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他性格中的核心成分。自我意识在环境的作用下,产生出平等观念、反抗意识和个人野心。

他的双重人格和双重精神表现为:他既有反抗精神又很容易屈服;他既憎恨贵族的卑劣又不惮玷污自己的双手;他既看重别人的善良正直又信奉虚伪的道德观;他既崇拜拿破仑又能够随意改变自己的奋斗方向,甚至走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他既热衷于向上爬又愤然选择死亡,不肯向卑污的现实让步。这种双重性构成了于连的性格和思想的复杂性。

三、巴尔扎克:

⑴、《人间喜剧》人物再现法:人物再现有多种形式:

一是小说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一些重要人物往往出现过二三十次,在多部小说中反映他们的不同经历,最后构成这个人物的完整形象。这是一种主要的再现手法。

二是通过小说人物的叙述,说明小说所发生的事在社会上屡见不鲜,而这些事例都散见于其他小说之中,作者把人物和事件都一一排列出来。

三是并列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代表,或把小说人物的性格作一对比,而这些人物都是在不同的小说中出现的。

⑵、拉斯蒂涅的形象:

拉斯涅蒂在《高老头》中是一个串连情节的主人公,曾是一个清白、有抱负的青年,

虽然满怀野心,但良心还未泯灭。以后他在《纽沁根银行》中,心黑手狠,通过机会和手段,他挣到了一份有大宗嫁妆的婚姻,开始在政治交易场上钻营。在《轻佻的女人》(1839)中,他爬到了副国务秘书的职务。在《无知无识的喜剧演员》里,他摇身变成了具有伯爵爵位的部长。作为典型的资产阶级政治家,金融寡头的代理人,他每年有30万利佛尔的收入,这时他已经没有良心可言。在《阿尔西的议员》中,他抛弃了旧情人纽沁根太太,娶了她的女儿。他还在《贝姨》中出现,作为于洛女婿的证婚人,成为挤进贵族行列的豺狼般的金融寡头了。在《小资产者》中也出现。不论他在社会的哪一级台阶出现,他都信奉当年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人生哲学。

⑶、人生三课:第一课:逃犯伏脱冷的教导:心变黑,谋财害命;第二课:鲍赛昂子爵夫人教导:极端利己;第三课:高老头之死:上流社会冷酷无情

⑷、欧也妮形象:绝对忠贞的代表,是葛朗台老头的女儿,她与父亲的贪婪、吝啬相反,有一颗“只知有温情而不知有其他的高尚的心”。她忠于对堂弟查理的爱情,受尽父亲的威胁恐吓,过着吃清水面包的幽居生活也在所不惜。

查理负心。她与篷风所长结婚,但婚后始终保持童贞,与丈夫分居。她在33岁时做了寡妇,仍然忠于自己的感情。 “她在世等于出家,天生的贤妻良母,却既无丈夫,又无儿女,又无家庭。”

⑸、绝对情欲模式代表人物:①绝对忠贞的代表:欧也妮;②绝对父爱代表:高老头;③绝对野心代表:伏脱冷、拉斯蒂涅;④绝对忌妒代表:贝姨;⑤绝对好色代表:于洛;⑥绝对贤德代表:于洛太太;⑦绝对贪婪代表:高老头、纽沁根

四、福楼拜

⑴、作品:《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纯朴的心》是短篇小说杰作、《萨朗波》、《圣安东尼的诱惑》、《修道士圣于连的传说》、《希罗狄亚》、讽刺性遗作《布瓦尔和佩居榭》、

⑵、包法利主义的含义: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品性,是平庸卑污的现实和渴望理想爱情、超越现实可能的幻想相冲突的产物,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是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享乐生活盛行的恶浊风气孕育而成的。

⑶、艾玛形象及其悲剧原因:P267

⑷、平庸的代表包法利先生的形象:P267

⑸、《包法利夫人》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史上的贡献:

A、是法国乃至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没有正面主人公的小说。看不出一个正面人物,作者以极其冷峻大胆的笔调描绘出法国堕落的风气和使人窒息的环境。

B、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胆接触到了女性性心理描写的小说。许多地方表现出爱玛性的苦闷、压抑、欲望、幻想、追求。影响了莫泊桑和左拉等人。

C、明确提出“创作客观化”原则。作家退出小说。

D、为法国自然主义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自然主义小说与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最大区别在于对人的看法不同,自然主义从生物的角度看待人;批判现实主义从社会的角度看待人。《包》既从社会、又从心理的角度研究了人。政治、经济、文化作为背景,作用于人的心理,而个性心理又作用于爱玛的生理,

给自然主义以深刻的启迪。

五、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人物分析:

简爱是平民女子形象。是个出身贫苦的孤儿和一个家庭女教师,他不再是传统小说中那种无病呻吟的上流社会的小姐,她渴望并追求自食其力的诚实劳动和独立,追求自由的爱情,追求人格的尊严,它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名誉,而且要维护自己的独立,这正是当时处于觉醒之中的新型女性的特征。她也是反抗者的形象,不仅表现在恋爱和婚姻方面敢于冲破阶级鸿沟和蔑视社会习俗,而且还表现在其他各个方面,譬如童年寄居受虐待,孤儿院的顶撞反抗当时的学校教育,反抗宗教信仰……..

罗切斯特是典型的叛逆贵族的形象,他虽贵族出身,但并不幸福和自由,他的婚姻是两个名门望族之间被逼教育的牺牲品。他也成了长期被束缚在一个疯女人身边的人,他愤世嫉俗,故意盛气凌人,以此来表现与周围一切的格格不入,他在简爱身上看到了希望,简新型女性的魅力使他不顾社会习俗很快爱上了简,并希望与之结合,但只要他发疯的妻子存在,愿望就不能实现。疯女人可以说是贵族社会的一种象征,只有它毁灭了自己以后,罗切斯特才能最终解放,才能与简爱创造全新的生活。

六、艾米利.勃朗特

⑴、《呼啸山庄》希刺克利夫形象P291

⑵、《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

第一, 作品主要体现出女作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第二, 作品具有复杂而独创的情节结构;

第三, 作者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四, 作者用生动的场景和自然环境来渲染营造作品的气氛;

第五, 小说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即作家具有个性化风格的语言;

最后,《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它具有因果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许多特征,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尤其是作者的某些艺术手法近似于20世纪现代小说风格。

七、狄更斯

⑴、作品:大卫·科波菲尔》、《奥列佛·退斯特》、《远大前程》、《老古玩店》、《双城记》、《小杜丽》、《我们共同的朋友》、《董贝父子》、荒凉山庄》《奥列佛·退斯特》、《我们共同的朋友》在《马丁·朱述尔维特》、《匹克威克外传》、《小杜丽》

⑵、创作分期及创作特点:

第一时期 19世纪30到40年代初的作品。青春年少,事业蒸蒸日上,对社会认识肤浅。他将生活看成是善与恶之间的斗争,“恶”为个别现象,善战胜恶,小人物最终获得幸福。小说的基调乐观,讽刺比较温和,和幽默掺和在一起。

第二时期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的作品,经历了思想变化,社会中阴影多于光明,

失望多于希望,对“仁爱”的资产者的幻想已经基本破灭,特别强调为富不仁者要历经一些磨难,才能真正懂得“仁爱”与“谅解”。

第三时期的创作包括50、60年代的作品。题材范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品乐观基调大大削弱。善,仍然战胜恶,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有的甚至不得不采取某种“恶”的形式,好的结局总是要付出代价。

⑶ 、圣诞精神及其在《双城记》中的具体表现:

狄更斯从基督仁爱出发,主张行善,勿以暴力抗恶,这是他的人道主义的又一特点。他基本上是按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来安排情节和划分人物类型的。他的正面主人公,他所描写的小人物王国,都是善良的好人。他们积德,做好事,以德报怨,用仁慈感化恶人,用基督仁爱和自我牺牲精神来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狄更斯看来,人类的爱比恨更伟大,通过爱和善可以调和阶级矛盾,代替暴力革命,这是他的人道主义理想

《双城记》的人道主义:

①、梅尼特医生同意女儿的婚事,为信仰为爱、为他人的幸福而活着。

②、露西用爱和善唤醒父亲麻木的心灵。

③、代尔那同情佃农的不幸,放弃财产,救管家,自己入狱。

④、卡尔登为了爱人的幸福,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⑷、 狄更斯的童话色彩:

A. 漂浮在真空中的童话式人物。人物虚幻化,抽象化,性格凝固化。儿童们出生贫寒,天性善良,面对饥饿、贫困、恶人,就像童话里主人公总要碰到女巫、坏人、妖魔的作弄一样,而他们能够历经磨难却秉性不改,总是一心向善,并且保留他们善良的天性。

B .由悲到喜、善恶有报的童话式结构。爱憎分明,人物好坏清楚,有时让坏人受感动,弃恶从善,多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果。

C.超现实的逻辑和童话式的神奇。奇遇,巧合等。

⑸、狄更斯的人物模式:狄更斯的良知模式按照人的天性良知,人物可以分为四类:可教化的孤儿、善良的怪人、自我牺牲的“吉神”、凶狠的恶棍。

八、哈代

⑴、作品: 《绿荫下》\\《远离尘嚣》\\《林地居民》\\《卡斯特桥市长》 《还乡》\\《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

⑵、小说的分类:

①罗曼史和幻想;②爱情阴谋小说;③性格与环境小说

⑶、威塞克斯小说:是英国十九世纪后期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哈代一组小说的总称。威塞克斯是哈代的家乡,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附近地区的古称,哈代以他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小说,反映了十九世纪40到90年代,英国资本主义入侵农村后小农经济破产的悲惨状况。哈代用宿命论思想和神秘主义观点来解释这种灾难的成因。这一系列小说被称为“威塞克斯小说”

⑷ 、灵性人物的特点:

所谓灵性人物,是指性格温厚,情感节制,富有理性,灵魂空灵剔透的人物。这类人物充满了理性的激情,哈代常用“灵魂”(soul)的字眼来形容他们,称他们是“灵魂的人”,故我们称之为灵性人物

肉性人物的特点:

这类人物追求声色享受,没有道德,没有信念,充满肉欲。哈代直接用“肉”(flesh)来表征他们的性格特点,与灵性人物的“灵魂”(soul)相对。

⑸、《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安吉克莱等人物形象:

苔丝形象

她天生丽质、自然淳朴、洋溢着女性美和青春活力,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她感情真挚、勤劳善良、坚强隐忍、不慕虚荣、自尊自爱、敢于自我牺牲,是个品德高尚和有一定反抗精神的女性。

她灵魂纯洁、道德高尚,但在资产阶级的道德面前,却被看成是伤风败俗的典型。

她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但在世俗的偏见中被视作罪人、罪恶的化身。

她自身的弱点和一些旧时代的印迹。(宿命论悲观思想和因果报应的思想)

安矶·克莱形象:

受现代哲学思想影响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典型,他的思想是一个资产阶级自由思想家的思想,代表几步资产阶级要求改变现有秩序和追求自由的愿望。

宗教方面他是一个反叛者。

社会观点方面,他和旧日的联系越来越疏远,能够发现劳动人民的可贵之处。对苔丝的爱与追求,是其争取自我解放的一种努力和表现。

他是一个失败了的资产阶级反叛者,始终没能跳出旧的道德观念的藩篱和摆脱他所鄙视的阶级偏见的束缚,最终成为了习俗的奴隶。

九、海明威

⑴、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一代美国青年作家,并非一个文学实体,既无组织又无纲领。这些旅居欧洲的作家大多参加过战争或接受过军训,战争的残酷使他们震惊,战后的商业化大潮和保守主义盛行使他们失望,悲愤焦虑之余看不到人生出路,于是纷纷著文反对战争,抨击时弊,悲叹命运,流露出幻灭后的虚无颓废情调。“迷惘的一代”之所以对生活失去信念是由于战争的创伤,但他们并未因此而失去对人性的渴望。美国女作家斯坦因曾对海明威说“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由此得名。这派小说家中的知名者除了海明威,还有菲兹杰拉德和沃尔夫等。 德国的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英国奥丁顿的《英雄之死》。

⑵、冰山理论:

是指美国作家海明威独特的叙事艺术。指出,作家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与感情基础, 创作力求做到含蓄简约,作品应该像在大海中庄严宏伟地移动的冰山一样,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这样,读者自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

这种简洁,干净,清新的写作风格,可以避免描述性的语言,达到含蓄,凝练的意境,缩短读者与作品的距离因此,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才是冰山的基础。

⑶、硬汉子形象:

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桑提亚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⑷、桑地亚哥形象:

桑地亚哥的形象就硬汉子性格的发展与升华。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这个形象,完美地体现了海明威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通过桑提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