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过家门

三过家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16 三过家门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大禹一心为老百姓治水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决态度,初步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视频播放大禹治水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读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相机进行解答、归纳,最后将疑点集中于“为什么大禹会三次经过家门而不进去呢?”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1 带着刚才的问题听课文朗读 2 交流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在不理解的词语下做记号。 2 播放视频短片,理解“泛滥、淹没、安宁” 四、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1 师生共同研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念叨、耽搁” 让学生说说妈妈平时念叨过吗?都念叨些什么? 想想可以用哪个词来替换耽搁。

(2)教师演示课件,出示表格,明确阅读要求。 时间 看见、听见 动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学生尝试默读第二自然段,按要求画记。(用横线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再圈出大禹离开家门时表示其动作的词语)

(4)师生口头完成表格。 (5)大声朗读课文。

3 总结方法后,学生从三、四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自学。(要求默读) 4 汇报交流。

时间 看见、听见 动词 第一次 四年后 念叨 哭声 走 第二次 六七年后 炊烟 笑声 奔 第三次 又过了三四年 常教育 踏 5 同是写大禹离开家门,为什么作家却用了“走、奔、踏”不同的词呢? 启发学生结合表格描述大禹经过家门时所见所闻的词,揣摩大禹当时的心情。

第一次:听见妻子的念叨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担心,但悄悄地走了。

第二次:看见家里冒炊烟,听见妻儿的笑声,大禹放心,绕过家门向工地奔去。(解释“炊烟”一词)

第三次:听说妻子支持他为老百姓治水,大禹坚定了决心,又上了路。 小结:大禹从原来的担心到后来的感动,他对自己的家,对妻子和儿子彻底放心了,他治水的决心不再动摇,而是变得更加 。

6 练习读这三句写大禹离开的句子,体会大禹的心情。 五、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

1 大禹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却不进去,为的是什么?

2 大禹治水成功了吗?读最后一自然段,找找课文哪个词能体现出大禹治水成功了。

3 大禹未来征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整整13年没有见家人。他一心为了百姓,百姓又是如何对他的呢?

4 朗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回顾

1 总结。

历经13年的努力,大禹终于治水成功,洪水不再泛滥,人们也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大禹关心百姓,百姓爱戴大禹。舜帝年老以后,在部落中物色继承人。因为大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他继任部落联盟首领,而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2 试讲《三过家门》的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