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教学内容概况
第三单元教材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二、单元训练点落实
本单元的训练点是让学生通过课文中巧妙回答、机智应对的人物语言,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通过与剧本、相声等文学体裁的接触,去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在学习《杨氏之子》这课的对话部分时,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巧妙在杨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再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比较中,知道杨氏之子的回答巧妙是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杨氏之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在学习《晏子使楚》一课时,在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三个小故事中晏子说的话去体会晏子的语言巧妙之处。
剧本《半截蜡烛》让学生走进课文,找出在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最欣赏谁的语言并说说为什么中引导感悟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相声《打电话》是通过浏览课文、看《打电话》相声段子的视频,体会相声语言精妙与幽默的艺术特点,在和同学合作分角色演一演相声《打电话》中的一个片段中,再次去体会。
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的是第一课《杨氏之子》的讲解所以学生对于这部分的理解较为深入所以他们考试时对这课的内容解答的比较好。但是
在讲解《半截蜡烛》和《打电话》时作为老师的我忽视了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类型所以讲解不是很到位,导致学生在做这部分题时只停留在了表面。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实在是太差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太差对于题目把握不到重点问题导致答非所问。所以今后如何来讲解课外阅读是我需要突破的难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