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热息痛的合成⼯艺优化设计⼀、实验⽬的
1.通过本实验掌握化学合成药物的⼯艺优化⽅法;2.熟悉正交实验设计⽅法步骤。⼆、实验仪器及试药
圆底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玻璃棒、吸滤瓶、布⽒漏⽃、量筒、对硝基苯酚、亚硫酸氢钠、醋酐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
1.对氨基苯酚的制备:取21克对硝基苯酚、5克氯化铵和3g铁粉,再向烧瓶中加⼊50ml⽔,搅拌下加热回流3⼩时。趁热抽滤,滤渣⽤少量沸⽔洗涤2次,滤液冷却⾄近室温时,⽤冰⽔浴冷却。抽出固体,⼲燥称重,确定收率,产物直接⽤于下步反应。
2.扑热息痛的制备:于⼲燥的100ml锥形瓶中加⼊对氨基苯酚10.6g,⽔30ml,醋酐12ml,轻轻振摇使成均相。再于80℃⽔浴中加热反应30min,放冷,析晶,过滤,滤饼以10ml冷⽔洗2次,抽⼲,⼲燥,得⽩⾊结晶性对⼄酰氨基酚粗品约12g。3.精制:于100ml锥形瓶中加⼊对⼄酰氨基酚粗品,每克⽤⽔5ml,加热使溶解,稍冷后加⼊活性炭1g,煮沸5min,在吸滤瓶中先加⼊亚硫酸氢钠0.5g,趁热过滤,滤液放冷析晶,过滤,滤饼以0.5%亚硫酸氢钠溶液5ml分2次洗涤,抽⼲,⼲燥,得⽩⾊对⼄酰氨基酚纯品约8g,mp.168~170℃。4.对⼄酰氨基酚的定性鉴别
(1)取对⼄酰氨基酚微量→逐滴加⽔振摇使溶解→滴加三氯化铁试液→应出现蓝紫⾊。
(2)取对⼄酰氨基酚约0.1克→加稀盐酸5ml →放冷→分取0.5ml →滴加亚硝酸钠试液5滴→摇匀→加⽔3ml稀释→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l →振摇→应出不现红⾊。
(3)取对⼄酰氨基酚约0.1克→加稀盐酸5ml →置⽔浴中加热40min →放冷→
分取0.5ml →滴加亚硝酸钠试液5滴→摇匀→加⽔3ml稀释→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l →振摇→应出现红⾊。五、数据记录及处理六、实验注意事项
1、对氨基苯酚的质量是影响对⼄酰氨基酚产量、质量的关键,购得的对氨基苯酚应是⽩⾊或淡黄⾊颗粒状结晶,mp. 183~184℃。
2、酰化反应中,加⽔30ml。有⽔存在,醋酐可选择性地酰化氨基⽽不与酚羟基作⽤。若以醋酸代替醋酐,则难以控制氧化副反应,反应时间长,产品质量差。
3、加亚硫酸氢钠可防⽌对⼄酰氨基酚被空⽓氧化,但亚硫酸氢钠浓度不宜过⾼,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亚硫酸氢钠限量超过药典允许量)。七、思考题
1、酰化反应为何选⽤醋酐⽽不⽤醋酸作酰化剂?2、加亚硫酸氢钠的⽬的何在?
3、对⼄酰氨基酚中的特殊杂质是何物?它是如何产⽣的?实验九: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实验⽬的
1、学习⽣物碱提取及其衍⽣物的制备⽅法;
2、学会升华操作。⼆、实验原理
咖啡碱具有刺激⼼脏,兴奋⼤脑神经和利尿等作⽤。主要⽤作中枢神经兴奋药。它也是复⽅阿斯匹林(A. P. C)等药物的组分之⼀。现代制药⼯业多⽤合成⽅法来制得咖啡碱。茶叶中含有多种⽣物碱,其中咖啡碱(或称咖啡因,caffeine)含量约1%~5%,丹宁酸(或称鞣酸)约占11%~12%,⾊素、纤维素、蛋⽩质等约占0.6%。咖啡因是弱碱性化合物,易溶于氯仿、⽔、热苯等。
咖啡碱为嘌呤的衍⽣物,化学名称是1,3,7-三甲基-2,6-⼆氧嘌呤,其结构式与茶碱,可可碱类似。
含结晶⽔的咖啡碱为⽩⾊针状结晶粉末,味苦。能溶于⽔、⼄醇、丙酮、氯仿等。微溶于⽯油醚,在100℃时失去结晶⽔,开始升华。120℃时升华显着,178℃以上升华加快。⽆⽔
咖啡碱的熔点为238℃,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是⽤适当的溶剂(氯仿、⼄醇、苯等)在脂肪提取器中连续抽提,浓缩得粗咖啡因。粗咖啡因中还含有⼀些其它的⽣物碱和杂质,可利⽤升华进⼀步提纯。咖啡因是弱碱性化合物,能与酸成盐。其⽔杨酸盐衍⽣物的熔点为138℃,可借此进⼀步验证其结构。
在⼯业上,咖啡碱主要通过⼈⼯合成得到。实验室提取茶叶中的咖啡碱往往是使⽤适当的溶剂(氯仿、⼄醇、苯等)在脂肪提取器中连续提取后,蒸去溶剂,即得粗咖啡因。粗咖啡因还含有其它⼀些⽣物碱和杂质,再利⽤其升华作⽤可进⼀步提纯。咖啡碱可以通过测定熔点及光谱法加以鉴别。此外,它还可以通过制备咖啡碱⽔杨酸盐进⼀步得到确证,该盐的熔点为137℃。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与药品
⽅法⼆:
试剂规格:
四、实验操作⽅法⼀:
称取10g茶叶末,放⼊脂肪提取器的滤纸套筒中,在圆底烧瓶中加⼊75mL ⼄醇,⽔浴加热,连续提取2~3h。待最后⼀次冷却液刚刚虹吸下去时,⽴即停⽌加热。稍冷后,改成蒸馏装置,回收提取液中的⼤部分⼄醇。趁热将瓶中的残留液倾⼊蒸发⽫中,拌⼊3~4g⽣⽯灰,使成糊状,在蒸汽浴上蒸⼲,其间不断搅拌,并压碎块状物。最后将蒸发⽫放在⽯棉⽹上,⽤⼩⽕焙烧⽚刻,勿使⽔分全部除去。冷却后,擦去沾在边上的粉末,以免在升华时污染产物。取⼀只⼝径合适的玻璃漏⽃,罩在刺有许多⼩孔滤纸的蒸发⽫上,⽤砂浴⼩⼼加热升华。控制砂浴温度在220℃左右。当滤纸上出现许多⽩⾊⽑状结晶时,暂停加热,让其⾃然冷却⾄100℃左右。⼩⼼取下漏⽃,揭开滤纸,⽤刮⼑将纸上和器⽫周围的咖啡碱刮下,残渣经拌和后⽤较⼤的⽕再加热⽚刻,使升华完全。合并两次收集的咖啡碱,称重并测定熔点。⽅法⼆:
在600mL烧杯中,加⼊8%碳酸钠溶液250mL,称取25g茶叶,⽤纱布包好后放⼊烧杯内,在⽯棉⽹上⽤⼩⽕煮沸0.5h。注意勿使溶液起泡溢出。稍冷后(约50℃),将⿊⾊提取液⼩⼼倾泻⾄另⼀烧杯中,冷⾄室温后,将提取液转⼊500mL分液漏⽃中。加⼊50mL⼆氯甲烷,摇振1min,静置使分层。如在两相界⾯处产⽣乳化层,则在⼀⼩玻璃漏⽃的颈⼝放少许棉花,棉花上放置约1cm 厚的⽆⽔硫酸镁,从分液漏⽃直接将下层的有机相滤⼊⼀⼲燥的锥形瓶中,并⽤2~3mL⼆氯甲烷润洗⼲燥剂。⽔相再⽤50mL⼆氯甲烷萃取⼀次,分层后重新加⼊⼲燥剂过滤。如过滤后的有机相混有少量的⽔,可重复操作⼀次,收集于锥形瓶中的有机相应该是清亮透明的。
将⼲燥后的萃取液分批转⼊50mL圆底烧瓶中,加⼊⼏粒沸⽯,⽔浴蒸馏回收⼆氯甲烷,并⽤⽔泵将溶剂抽⼲。含咖啡碱的残渣⽤丙酮-⽯油醚法重结晶:将蒸去⼆氯甲烷的残渣溶于最少量的丙酮,慢慢向其中加⼊⽯油醚(60~90℃),到溶液恰好浑浊为⽌,冷却结晶,⽤玻璃漏⽃抽滤收集产物。⼲燥后称重并计算产率。
【实验流程】五、注意事项
1、滤纸套⼤⼩既要紧贴器壁,⼜能⽅便取放,其⾼度不得超过虹吸管上沿;滤
纸包要严密,防⽌茶叶末漏出堵塞虹吸管,纸套上⾯折成凹形,以保证回流液均匀浸润被萃取物。 2、瓶中⼄醇不可蒸得太⼲,否则残液很黏,转移时损失较⼤。
3、在萃取回流充分的情况下,升华操作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升华过程中,始终都要⽤⼩⽕间接加热,若温度过⾼,会使产物发黄。注意温度计应放在合适的位置,正确反映出升华的温度。 六、思考题
1、提取咖啡碱时,⽅法⼀中⽤到⽣⽯灰,⽅法⼆中⽤到碳酸钠,它们各⾃起什么作⽤?2、从茶叶中提取的粗咖啡碱有绿⾊光泽,为什么?3、⽅法⼆中蒸馏回收⼆氯甲烷时,流出液为何出现浑浊?茶叶末提取液粗提取液粗提取物咖啡因
95%⼄醇 ①升华 ②收集回流提取蒸馏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