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2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散文重点辅导

2012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散文重点辅导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责任编辑:朱󰀁岚)

2006年11月第25卷第6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

Nov󰀁2006Vol󰀁25No󰀁6

独特的意象: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特征

李小钰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哈尔滨150025)

摘󰀁要: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中的领军人物,文名早就,以无题诗为大成。由于他诗歌意象运用独特,造成其诗歌内容婉转多义的特点。

󰀁󰀁关键词:典故新用;意象组合独特;主体审美个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06)06-0123-02

󰀁󰀁意象是表意之象,是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1]。󰀁多义性󰀁的解释,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2](󰀁重旨󰀁即多义)。李商隐诗歌内涵的朦胧多义,历来被人们所关注。梁启超曾经简单地概括过李商隐诗歌多义性的问题:󰀁义山的󰀁锦瑟󰀁、󰀁望城󰀁、󰀁圣女祠󰀁等,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句叫我理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让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中国韵

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此处用典借指自己的生涯正像巫山神女,原是一场幻梦,既包括往昔的爱情际遇,又包括自己的整个人生路程。又如󰀁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4]237借贾谊贬谪写怀才不遇是耳熟能详的典故。󰀁宣室求贤󰀁是指贾谊在被汉文帝由太中大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被召回长安,在宣室接见的事例。李商隐特意选取贾谊一生中被封建文人视为君臣遇合盛事,千里马遇伯乐这一题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实质。统治者前席问鬼神的丑恶嘴脸,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都只关心鬼神敬祀,不关心现实生活中百姓苍生的困苦,那么昏庸的皇帝更不可能关心百姓。写出像贾谊这样的杰出人才只是被统治阶级当成神祝,而不是治国良材的苦痛。给世人揭示出杰出人才只是被统治阶级笼络而非重用的本质现象,有浓厚的现实讽喻精神。也表现出李商隐超脱个人荣辱,立足于士人国家这一整体的宽大胸襟。也是诗人独特审美特制的体现。再如,󰀁李花󰀁󰀂徐妃久已嫁,犹自玉为钿。󰀁[4]245诗人舍弃徐妃淫佚的内容,独取风韵犹存一点,托喻自身品格之美,为徐妃典故加上自己的主观色彩。

(2)意象组合的特殊

李商隐诗歌的意象的特殊组合也造成其诗歌的多义性。诗人的意象排列之间少有多余的连接词语,往往只是意象的叠加。诗人心思细微,感情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触动。󰀁在心为言,发言为诗󰀁,所以此时诗人所选意象多为心情写照,此时多余的语言会成为他抒发感情的累赘。所以此时的意象的跳跃性极强,造成

󰀁󰀁一、独特的意象

李商隐诗歌的意象不像一般诗人选用易于理解的客观性物象,而是选用富有非现实色彩的意象,同时寄托着浓烈的主观色彩,比如珠泪、彩凤、灵风、梦雨、最高花、嫦娥等,是一种综合心境的体验,从而表现出诗歌的多义性。

(1)典故新用

李商隐诗歌的意象大多从典故而来,但他颠覆了原来典故所表达的事理。典故经过诗人独特审美经验的点染,渗入诗人人格和美学理想。

意象不再是物象的客观机械性模仿,正如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引戴叔伦语󰀁诗家之景,如蓝天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3]201又称󰀁近而不俗,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3]201比如󰀁无题二首󰀁󰀂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4]229󰀁神女󰀁出自巫山神女,传说中楚王曾在梦中与她欢会。

󰀁󰀁收稿日期:2006-05-11

作者简介:李小钰(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2004级硕士研究生,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123󰀁

多义的空间。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5]如󰀁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正是诗人󰀁内心与外境相接󰀁[6]蝉的感情、感受与心理,正是人化的反映。全诗是人、物一体的有神无迹的境界。寒蝉栖高饮露、悲痛欲绝是诗人󰀁高难饱󰀁󰀂恨费声󰀁的悲剧命运写照。作者此时正处于羁患漂泊、穷困潦倒的境遇,心境的悲凉,让李商隐选择了󰀁寒蝉󰀁这一物象。蝉的生命短暂,󰀁寒蝉󰀁更是蝉面临死亡的阶段,反衬出诗人即将面临生命终点的悲凉。

(3)心灵世界的物化

李商隐诗歌的意象的多义性的根本原因是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诗人所写的是整个心境,而且他的心境又十分复杂。诗人执著的政治理想,使他关注整个社会环境,以天下事为己任,但又有力无处发挥。同时,朋友令狐

的不理解,牛李两党的拉拢打压,让

他的生活难以安定;与爱人王氏聚少离多,可怜王氏又早逝,子女远在身外,让他身心倍感孤独。仕途上、友情上、爱情上、亲情上的一系列不如意,让他心理负荷超重,心事缄口难言,于是他潜心摹写心象,同时将其客观化,借改造后的客观物象诱发联想。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创作,必须从诗人人生历程上整体把握。这类诗作很多,比如󰀁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4]160这是一个为追求超越尘世使自己处于孤寂境界的苦闷灵魂的独白。这首诗熔铸了作者多方面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所表达的感情可以有两个层次的理解。第一,作者是一个多情的诗人,󰀁嫦娥󰀁是一个女道人的化身,写出她的孤孑,由怜生爱。第二,李商隐一生有许多高远的志向,可是潦倒收场。嫦娥的悔恨孤寂,是诗人自悔自怨的情绪。多种情绪综合在一起,让󰀁嫦娥󰀁更加朦胧难测。

󰀁󰀁二、千样的审美个体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深

刻揭示出读者的认知水平和审美心理决定着他对一部作品的接受程度。󰀁作者󰀁作品󰀁读者󰀁这一历程中󰀁读者󰀁是最后一个链接。马克思说:󰀁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之独特方式,它的对象性的、现实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独特方式。󰀁[7]读者以一种审美态度接纳文章,是一种无功利性的审美。因为读者的接受角度、审美心理的不同,所以对同一作品的理解不同,呈现多义性。

比如,󰀁屏风󰀁:󰀁六曲连环接翠帷,高楼半夜酒醒时。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两不知。󰀁[4]261这首诗在不同的读者眼中有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读者从󰀁掩灯遮雾󰀁引发联想,认为作者是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统治者昏庸无能的背景下,寄寓统治阶级不能举贤为能,广纳贤才,感叹自身无力助主,表现了李商隐的无奈与遗憾。另一种理解是读者认为这首诗是诗人一时的感触印象。他酣饮醒来,只见屏风遮蔽,灯雾迷蒙,分不清外面的天气是月明或下雨,有一种高楼隔绝尘世的朦胧之感。这不同的解释正是读者审美个体差异的原因。这是由于不同的读者产生的共鸣点有异,读者作为接受主体也会有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

[2]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632󰀁

[3]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4]李商隐诗选[M]󰀁余恕诚,刘学锴,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5]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145󰀁[6]黄侃󰀁文心雕龙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9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25󰀁

ThePeculiarImage;theMulti-meaninginLishangyin󰀁spoetry

LIXiao-yu

(ChineseDepartmentofHarbinNormalUniversity,Harbin150025,China)

Abstract:LishangyinistheleadingpoetinlateTangdynasty.Hegothisgreatfameinhisearlyyearsandisfamousforno-titlepoems.Becausethepeculiarimageinhispoetrymakethecontentofhispoetrymildandindirect.󰀁󰀁Keywords:idiomsinnewmeaning;peculiarimagecombination;mainbodyaestheticdifference

(责任编辑:朱󰀁岚)

󰀁1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