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年武汉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2020年武汉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语文月考检测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 古诗文默写填空。

①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 ②明月出天山,________________。 ③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B. 琐C. 狼D.

n)沌(hù(xiè) (jí) 今(qì)

许 见利忘 天花乱

(yì) (zhuì)

怅 尘星 闲

躇 坠地(guā)

突(shǐ)

腐 狼奔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不仅妈妈能感到我们的疼痛,我们也能感到妈妈的疼痛,并试图去_____和减轻

它。

②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_____,一半为了丧事,一般为了父亲赋闲。

③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心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_____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A. 分担 惨淡 享受 C. 承担 惨淡 享受 B. 分担 凄惨 感受 D. 承担 凄惨 感受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宜居城市”这一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那时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

B. 班级图书角的书籍资源共享,是班级图书角良好运作的关键。

C. 近两年,“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的反腐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

第1页,共13页

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

D. 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己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5.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他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 B. “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C. 天帝把他的孙女嫁给了牛郎——一个牧牛童子。

D. 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沿 溯阻绝(逆流而上) B. 乘 奔御风(奔马) C. 素 湍绿潭(湍急) D. 林寒涧 肃(寂静) 7. 对下面加下划线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春冬之时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其间千二百里 ④飞漱其间

A.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 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D. 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8.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三峡的山高峡陡。

B. 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本段主要运用的正面描写的方法。

C. “晴初霜旦”写出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秋色的萧瑟,让人倍感凄凉。

D. 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9. 根据要求完成以下小题。

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

第2页,共13页

之邦”。春节,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许多风俗礼仪可以说是“礼仪之邦”的最好印证。

如果你准备从“礼仪”的角度对中华文明做一些了解,请从当前人们过春节的习俗中列举四种能够很好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表现方式。

过年,即将面临中考的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一起吃年饭。饭桌上,你需要按我们中国的礼节表达对长辈的祝福,请把你对他们的祝福和自己面对中考的决心连在一起完整的表述下来。(字数100-120字)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0. 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难御风,不以疾也。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11.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物,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 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每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来发电的,而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下列对“细菌发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3页,共13页

A. 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是由英国植物学家制造出来的,其培养液是大肠杆菌.

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之一,B. 1984年,

是活细菌.

C. 上世纪80年代末,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产生电能.

D. 上世纪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其表现之一是:在发电效率上有提高,其效率可高达50%.

下列对“细菌发电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是可能的.

B. 根据计算,维持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提供消耗的200千克糖.

C. 细菌发电站,是唯一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其发电技术还有发展空间.

用锯末.秸秆.落叶等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是完D. 细菌发电站的技术发展后,

全可以的.

下列对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的“新的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在,所有发达国家都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美.日两国的研究领先世界.

B. 美国设计出的综合性电池,里面的发电原理是:其中的单细胞藻类可有利用太阳光将有些物质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糖来发电.

C. 日本细菌电池的糖液是特种糖液,两种细菌被同时放入后,一者吞食糖浆产生的物质会被另一种细菌转化为氢气,继而进入电池发电.

D. 人们惊异地发现,一种嗜盐杆菌在捕捉太阳能并用它含有的紫色素将接受的阳光转化为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

大人物的小心思

苦茶 ①灯下读到一段曹孟德,我窥见了大人物的小心思。这位乱世枭雄,有匪气,有戾气,“对酒当歌”里,还有那么一股仙气;却在小心思里,透出了一点人间暖意。 ②曹操死前,著《遗令》,内容全是琐事安排。一生戎马,临别人世,他最急切说的话是:爱妻爱妾们平时都很勤劳辛苦,我死了以后让她们住铜雀台,不要亏待她们。曹操临终前放心不下的还有小儿子曹干。曹干三岁时,生母陈姬就去世了,这时也才五岁。

③曹丞相的遗言,很让一些名人雅士看不起。苏东坡就是其中之一。苏轼说,像曹这样,临死前哭哭啼啼,“留连妾妇,分香卖屦”,这算什么事呢?

④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谁又没那一缕柔情百转真性情呢。千百年后,正是一缕真性情,才让曹操摘去“白脸”面具,成为一个真切的人。 ⑤大人物有大情怀,也有寻常人的小心思。

⑥崎岖人世,别具怀抱的诗意小心思,是漫漫人生中一个幽默微笑。

第4页,共13页

⑦数遍历史,再怎么诗意的人,都不能脱离开一笼烟火的熏染。当年,杜甫离家背井,被叛军掳至长安,感叹的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传递的是亲情牵挂、人间至暖。长安那轮明月下,浮游着杜郎万般儿女情:“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遥怜小儿女,唯解忆长安。”此时,杜郎望月,念的是远方妻儿的安康;叹的是,儿女尚小,不能分担妻子的苦。

⑧乱世牵挂,至痛至切至暖啊。“挈妇将雏”,小心思之一;若无一腔婉转柔情,哪有如此深刻诉说。

⑨苏东坡也一样,其命也多乖蹇,其心也多豁然。即便在政治喧闹的起伏沉降里,依然保有一份天真稚拙小情怀。他初贬黄州,常与朋友出去游玩。出去时,有一项必玩儿的活动——“挟弹击江水”,想来该是我们幼时常玩儿的打水漂儿吧:拿一块小瓦片或者石头,抛出去,让它贴着水面一跳一跳地漂,激起一串串浪花!作为一个年过45、华发满头的中年人,游戏玩得不亦乐乎,不天真么?

⑩他还有更天真的,居然会用竹箱去装白云!一天,苏轼走在路上,看到白云从山中涌出,像奔腾的白马,直入车中;他将竹箱子打开,将白云灌满,带回家,再把白云放出,想看它们变化腾挪。他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搏取置笥中,提携反茅舍。开缄乃放之,掣去仍变化。”

⑾他诗中白云“掣去仍变化”,是真呢是幻呢还是他逗趣呢?但成人极少能保全的天真,他一直都有。正是这种小情怀大境界,陪伴他走过一程又一程,甚至很淡静地,“一蓑风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阅读①—④段,依据示例,结合语境,说说下面的称呼中流露了作者对曹操怎样的态度?

示例:灯下读到一段曹孟德,我窥见了大人物的小心思。

作者把曹操视为一位历史大人物,称他为曹孟德,对他持尊敬的态度。

依据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部分在文中的意思。

(1)苏轼说,像曹操这样,临死前哭哭啼啼,“留连妾妇”,这算什么事呢?

(2)千百年后,正是一缕真性情,才让曹操摘去“白脸”面具,成为一个真切的人。 文章的第⑨段已经写了苏轼玩“挟弹击江水”的游戏,为什么还要写他“用竹箱去装白云”的事?

“大人物的小心思”分别带给了他们怎样的结果?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3. 乌鸦对黄鹂说:“你的叫声动听,但要选择好时间,太早太晚会影响别人休息”。

黄鹂想了一会点头说道:“谢谢你,以后我会注意的”。

乌鸦又对黄鹂说:“你的叫声好听,但飞得太低,是不是学学雄鹰,能在高空遨翔那样就完美了。

黄鸸又想了一会说道:“谢谢你,我只是个小鸟,飞不高”。

第5页,共13页

对于黄鹂的回答,你一定有些想法……请自拟题目,写一篇700字以上的作文。

第6页,共13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①波撼岳阳城

②苍茫云海间 ③脉脉不得语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 ⑤欲济无舟楫

【解析】

此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能力。做这类题的关键在于平时加强积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推荐初中生必背必考的基本篇目,要能够熟练背诵,并能够准确默写。古诗文名句默写一般有四种题型:直接默写、理解性默写、运用性默写和提示性默写。这道题是直接默写,难度较小,默写时注意书写正确,不写错别字。比如此题中的“撼”“苍”“脉”“畔”“楫”等字。 2.【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字音字形的掌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字音字形,尤其是易错字,要分类整理,强化记忆。C中应为“呱呱坠地(gū)“。故选C。 3.【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与运用能力。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含义、程度、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辨别近义词。可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答案。第①根据语境,“疼痛”只能“分担”不能“承担”,因此应该选“分担”,故排除CD。第②句中“光景”既可以和“凄惨”相连,也可以和“惨淡”相连,只是,“凄惨”程度要深一些,根据语境,选择“惨淡”较为恰当;③句中根据句义,“书中的故事”既可“感受”也可“享受”,但根据下句中“获得读书的乐趣”,应选择“享受”比较恰当,所以排除B。故选A。

第7页,共13页

4.【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C中动宾搭配不当,应为“提升了对国家的自信”。故选C。 5.【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能力。做好这类题,首先要牢固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其次要在平时的写作中正确规范的使用,不乱用错用;第三还要经常进行辨析训练,以提高运用能力。此题中B项使用有误,应将句末“!”移至括号内。故选B。 6.【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分析判断能力。做好此题的关键是加强积累,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加强常见常用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文言虚词等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十分重要,它能快速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此题中ABD三项都正确,只有C项,“湍”这里指“急流”,不是“湍急”。故选C。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用法的理解判断能力。文言文学习中除了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含义以外,还要重点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对于文言虚词要重点掌握他们的多种含义和不同用法。此题①②句中两个“之”都是助词,但用法不同,①

第8页,共13页

做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③④句中两个“间”字用法相同,都可译作“中间”。故选C。

此题考查对文言文主内容、写作特色及作者情感的把握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抓住关键信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把握写作特色,并结合题干要求,逐项进行分析辨别,可采用排除法等。此题中ACD三项均正确,只有B项分析错误,应该是“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故选B。 9.【答案】【小题1】

例如:①长辈给晚辈(或晚辈给长辈)压岁钱(或发红包);②春节期间相互祝贺新年(拜年),表达祝福;③春节,走亲访友,赠送礼品;④回家与亲人团聚,一起吃年饭等。符合要求的一条1分,共4分。 【小题2】

示例:“又是一年春来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新的一年里,我祝你们身体健健康康,一切平平安安,凡事顺顺利利,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同时,我也向你们保证,在今年的中考中,我会全力以赴,争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回报你们!” (因为是过年,又是礼节,必须有称呼)

【解析】

此题考查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这种题考查综合素质,包括调查、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整理有关内容,在社会实践中完成有关学习任务。做这类题的关键在于平时多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此题让列举能够很好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表现方式的春节习俗,可采用走访、询问的方式完成,其实,同学们都不陌生,都经历过,很容易举出。例如:①长辈给晚辈(或晚辈给长辈)压岁钱(或发红包);②春节期间相互祝贺新年(拜年),表达祝福;③春节,走亲访友,赠送礼品;④回家与亲人团聚,一起吃年饭等。

第9页,共13页

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注意对方身份是长辈,称呼要恰当,有礼貌,而且语言要得体,紧扣主题,表达决心要结合中考,语言要通顺,还要结合当时的场合和气氛。示例:“又是一年春来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新的一年里,我祝你们身体健健康康,一切平平安安,凡事顺顺利利,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同时,我也向你们保证,在今年的中考中,我会全力以赴,争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回报你们!”

10.【答案】这之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样快。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注意“奔”的正确翻译。 11.【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准确辨析。原文有”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故选D。

第10页,共13页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准确辨析。原文有: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不是唯一一种。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准确辨析。依据第四段内容,A中“美、日两国的研究领先世界”与原文不符。故选A。 12.【答案】【小题1】

例句:曹丞相的遗言,很让一些名人雅士看不起。

作者把曹操视为一个临终前牵挂自己家人的朝廷重臣,对他持肯定或赞扬或积极正面的态度。(答出“肯定”或“赞扬”等意义相近的态度即可) 【小题2】

①作为丞相临死之前不应该惦记类似于“留恋妾妇”等琐事。

②奸臣的形象或“奸诈”或“奸诈、多谋”(戏剧中“白脸”代表奸诈、多谋) 【小题3】

“挟弹击江水”,是一般人见过的游戏,只是强调了苏轼面对逆境时的天真;而“用竹箱去装白云”确超乎人们的想象,它更能凸显出苏轼的内心一直拥有别人无法保全的天真,这种内心留存的天真成就了他一生的大境界。后一个事例(一生)相对前一个事例(一时)来说深化了主题。 【小题4】

曹操:拥有了真切的一面 杜甫:感受到人生的温暖

苏轼:获得一种新的人生大境界(或豁达的人生境界、旷达的人生境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例句:曹丞相的遗言,很让一些名人雅士看不起。作者把曹操视为一个临终前牵挂自

第11页,共13页

己家人的朝廷重臣,对他持肯定或赞扬或积极正面的态度。(答出“肯定”或“赞扬”等意义相近的态度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含义的能力。做这类题目,须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词语的明义,二是词语的暗义。也就是说要解释该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也要解释该词语对于整篇文章来说,是什么意思。①作为丞相临死之前不应该惦记类似于“留恋妾妇”等琐事。②奸臣的形象或“奸诈”或“奸诈、多谋”(戏剧中“白脸”代表奸诈、多谋)。

此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尤其是问题出现的语段及附近的语句,揣摩出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一般原因不难揣摩,关键是信息提取要精炼,语言的表达要全面简洁。组织语言的能力要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不断积累。“挟弹击江水”,是一般人见过的游戏,只是强调了苏轼面对逆境时的天真;而“用竹箱去装白云”确超乎人们的想象,它更能凸显出苏轼的内心一直拥有别人无法保全的天真,这种内心留存的天真成就了他一生的大境界。后一个事例(一生)相对前一个事例(一时)来说深化了主题。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曹操:拥有了真切的一面;杜甫: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苏轼:获得一种新的人生大境界(或豁达的人生境界、旷达的人生境界)。

第12页,共13页

13.【答案】略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材料作文理解材料的中心是作文的关键,要根据所给的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根据提练出的看法和观点确定写作方向。这则材料,寓意可理解为“正确定位自己”或“别人的建议要在鉴别后接受”等,在写的过程中,选材一定要典型,要紧扣中心,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另外,书写一定要整洁美观。

第13页,共1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