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15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5年7月)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市“两会”精神,按照“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办就办成、滴水穿石”的要求,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推动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呈现出主要指标稳中趋升、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550.1亿元,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06.5亿元,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额1294.4亿元,增长2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4.0亿元,增长1.2%,其中不含汽车类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1%;外贸进出口总额1967.8亿美元,下降3.4%,其中出口1178亿美元,下降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9.5亿元,增长27.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8%。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运行稳中趋升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4%,比去年同期(8%)、今年一季度(7.8%)分别高0.4个和0.6个百分点,比全国
1
(7.0%)、全省(7.7%)分别高1.4个和0.7个百分点,比天津(9.4%)、重庆(11%)分别低1个和2.6个百分点,经济总体呈现稳中趋升的良好态势。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比去年同期(7.7%)、今年一季度(7.6%)分别高0.1个和0.2个百分点,比全国(6.3%)、全省(7.4%)分别高1.5个和0.4个百分点。重点行业表现良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0.2%,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60.2%,较去年同期(57%)提高3.2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5.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25.4%和44.6%,比去年同期(-6%、-31.4%)提高31.4个和76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21.2%和8.6%。工业百强企业主导作用
2
加强,增加值达到1831.6亿元,增长11.1%,比全市平均增速(7.8%)高3.3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7%。
(二)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7.9%,比全国地方级(11.2%)、全省(14.9%)分别高16.7个和13个百分点,在省级财政中仅次于西藏(31.7%)。剔除原政府性基金项目专列因素后,可比增长23.2%。财政规模达1409.5亿元,四年来首次超过天津重返国内大中城市第三位,仅次于上海(3213亿元)和北京(2542.8亿元),高于天津(1352.7亿元)和重庆(1124.8亿元)。财政质量持续提升,整体税收收入达到2255.8亿元,增长21.2%,其中,第三产业税收增长27.7%,达到1567.9亿元,占整体税收的比重达69.5%;其中,金融业税收大幅增长70.6%,达到534亿元,对整体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地方级税收收入增长22.6%,达1194.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5%,位居全国前列。企业服务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为企业减免税收329亿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14%,达5997件,占全国比重达49.7%;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77058件,增长15.1%。大气质量继续改善,PM2.5日均浓度为30.6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2.8微克/立方米。
(三)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次产业比例发展为41.7:58.3,第三产业比重比去年同期(57%)提高1.3个百
3
分点,增速达9.4%,比去年同期(8.7%)、今年一季度(8.4%)分别高0.7个和1个百分点。
服务业带动作用增强。金融业增长18.7%,高于GDP增速10.3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4%;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27.1%、10.4%,比3月末(15.4%、9.5%)分别高11.7个和0.9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长18.2%,比去年同期(4.2%)高1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4.2%;新建商品房、二手房成交面积分别增长125.5%和110.7%,比去年同期(-38.5%、-43.7%)分别提高164个和154.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增加值达到2889.2亿元,增长11.6%,高于GDP增速3.2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87亿元、330.4亿元、736.6亿元,分别增长13%、21.1%和9.2%。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税收收入739.4亿元,增长23.8%,对整体税收增长的贡献率为36%。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近年新高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额高速增长22.5%,为2000年以来最高,逆转了十五年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增速的局面,比全国(11.4%)高11.1个百分点,比天津(13.5%)、重庆(17.5%)分别高9个和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12.3%)、今年一季度(16.8%)分别提高10.2个和5.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达547亿元,增长26.5%,对固定资产投资
4
增长的贡献率达48.2%;非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达748亿元,增长19.7%,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1.8%。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投资达1090.9亿元,增长23.2%,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84.3%,创15年来新高;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比去年同期(10.9%)高8.1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15.7%。投资活力进一步释放,社会投资达到1067.4亿元,增长17.0%,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达65.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82.5%,比去年全年(80.2%)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港澳台及外资投资达144.2亿元,增长58.2%。
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全市250个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1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50.6%,比去年同期高出8.7个百分点。其中,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轨道交通等行业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66.5%、60.5%、57.9%。轨道交通11号线实现全线区间贯通,7、9号线车站全部封顶。
5
表1 2015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分类情况表
指标名称 固定资产投资额 一、按行业类别分 第一产业投资 第二产业投资 #工业 第三产业投资 #运输、邮电、仓储 批发、零售、餐饮 二 、按项目类别分 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非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基本建设 更新改造 规模(亿元) 1294 -- 203 203 1091 165 22 547 748 661 87 占全市投资的比重(%) 100.0 0.02 15.7 15.7 84.3 12.7 2.0 42.2 57.8 51.0 6.7 增速(%) 22.5 42.7 19.0 19.5 23.2 43.0 2.4 26.5 19.7 21.4 8.2 表2 2015年上半年重大项目投资分行业情况表
项目数 年度投资计划 (个) (亿元) 合计 250 1022.3 现代服务业 60 251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46 56 轨道交通 9 176.8 城市更新 22 156.6 高技术制造业 28 138.7 环境资源 17 64.5 社会民生 47 76.9 道路机场港口 21 101.8 按行业类型分 完成投资 (亿元) 518.0 166.8 33.9 102.4 69.7 58.1 26.6 30.4 30.1 完成比例 (%) 50.6 66.5 60.5 57.9 44.5 41.9 41.3 39.6 29.6 (五)消费市场缓中趋稳
上半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回升,增速达1.2%,比一季度(1.0%)高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8.1%,比去年同期(7%)提高1.1个百分点,占全市消费的比重达10.4%。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销售状况良好,零售业前30强商品零售额增长8.8%,高出全市消费增速(1.2%)7.6个百分点。主要商品保持快速增长,前
6
十大类商品有七类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其中,服装鞋帽针织品类、食品饮料烟酒类、日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1.4%、18.6%、14.4%,均显著高于全市零售额增速。网络购物等消费新业态高速增长,纳入统计的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销售额达243.4亿元,增长187.6%。
表3 2015年上半年前十大商品零售额表
商品类别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汽车类 食品饮料烟酒类 日用品类 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 通讯器材类 文化办公用品类 金银珠宝类 体育娱乐用品类 书报杂志类 上半年零售额 (亿元) 259.2 232.2 183.6 104.4 78.3 61.6 51.6 38.1 8.5 5.9 增长 (%) 11.4 -41.9 18.6 14.4 10.7 14.1 2.5 8.2 18.3 15.2
(六)外贸质量持续提升
上半年,我市进出口总额下降3.4%,降幅比去年同期(-32.2%)收窄28.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2.3%)扩大1.1个百分点。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5.2%,达861.4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43.8%,比去年同期(40.1%)高3.7个百分点。高端产品出口较快增长,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4%,高于全市出口增速6个百分点;高新技
7
术产品出口增长6.1%,高于全市出口增速7.7个百分点。服务贸易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540亿美元,增长21.4%,显著高于货物贸易增速。对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进出口实现“双增长”,对欧盟、美国、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0.7%、4.8%和5.4%,其中出口分别增长2.9%、6%和18.3%。大型外贸企业贡献突出,进出口超亿美元的265家大户企业合计进出口1330.5亿美元,增长12.7%,占全市进出口的比重达67.6%。
表4 2015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分贸易方式表
贸易方式 总值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保税贸易
进出口(亿美元) 增速(%) 1967.8 861.3 704.2 399.1 -3.4 5.2 -14.3 0.3 占比(%) 100 43.8 35.8 20.3 表5 2015年上半年前十大贸易伙伴表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国别 (地区) 总值 中国香港 东盟 美国 欧盟 中国台湾 日本 韩国 澳大利亚 印度 南非 进出口额 (亿美元) 1967.8 519.0 220.2 185.0 180.8 143.6 104.5 87.7 25.4 22.6 20.7 增速 (%) -3.4 -6.5 5.4 4.8 0.7 -1.4 -2.4 1.9 10.7 7.6 -54.9 占比 (%) 100 26.4 11.2 9.4 9.2 7.3 5.3 4.5 1.3 1.1 1.1 二、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深圳经济发展趋势 (一)关于发展环境分析
8
从国际环境看,当前全球经济总体呈现不平衡的缓慢复苏态势,但复苏过程一波三折、不确定性增多,7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将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从3.5%下调至3.3%,比2014年低0.1个百分点。一是美国经济继续温和复苏。在一季度经济负增长(-0.7%)之后开始提速,美联储预计二季度经济将增长2.5%。6月份制造业PMI升至53.5,为今年以来最高值,失业率下降至5.3%,为2009年10月以来最低值,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保持94.6的较高水平。但由于复苏力度小于预期,且下半年可能面临美联储加息考验,IMF将美国2015年增长预期从3.1%大幅下调至2.5%。二是欧元区经济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一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增长1%,6月份制造业PMI升至52.5,为近14个月新高,IMF也维持了欧元区2015年经济增长1.5%的预期。但部分国家发展不稳定,德国一季度经济仅增长1.1%,明显低于去年同期2.3%的增速;法国央行将法国二季度预估增长率下调至0.2%;希腊虽已与债权人达成救助协议并继续留在欧元区,但债务危机未能得到彻底解决,仍可能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三是日本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尽管日本一季度GDP增长3.9%,但市场对经济动能能否持续存疑,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41.7,仍处于较低水平,4月、5月出口持续下滑,环比降幅分别达6.4%、12.4%。IMF已将日本2015年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0.8%。四是新兴经济体总体增速放
9
缓。除印度等少数亚洲新兴经济体保持较快增长,俄罗斯、巴西、南非、墨西哥经济增速普遍回落甚至萎缩。IMF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201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4.2%。此外,全球贸易需求依然疲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可能导致全球性通缩风险加剧,尤其是近期伊核问题协议达成加大油价下行压力,加之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短期内全球贸易形势难有好转。总的来看,预计下半年全球经济整体形势与去年大致相当,我市外贸和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难有明显改观。
从国内环境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总体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特别是近期国家密集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包括央行年内先后三次降息、三次降准;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减税降费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建设等,上半年全国GDP增长7.0%,与一季度持平,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四个月保持在50%荣枯线以上,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但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一是主要经济指标较去年回落明显。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去年同期的8.8%降至6.3%,为六年来最低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12.1%降至10.4%,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从17.3%降至11.4%。二是通缩风险有所加剧。6月份,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1.4%,维持在低水平;PPI同比下降4.8%,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10
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已连续40个月负增长。三是房地产行业存在隐忧。虽然一线城市楼市回暖明显,但上半年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仍同比下降15.8%,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臵面积同比下降33.8%,预示下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将继续调整。四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特征明显。东部发达地区得益于早转型快升级,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北京、上海GDP增速均达到7%,但东北、山西、河北等地因各种原因,经济速度均有所放缓。同时,近期股票市场波动等因素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仍有待观察。总体来看,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包括可能进一步出台财政和货币政策,将为我市下半年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从深圳来看,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与经济密切相关的指标稳中趋升,预计下半年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一般增值税增长10.6%,比去年同期(7.7%)高2.9个百分点;营业税增长25.5%,比去年同期(17.7%)高7.8个百分点。价格水平总体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8%,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2.7%,降幅比全国(-4.6%)、全省(-3.0%)分别少1.9个和0.3个百分点,而且二季度起逐月环比递增0.3个百分点,表明我市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实物量指标看,全社会货运量、客运量
11
分别增长5.2%、12.6%,比今年一季度(-0.8%、11.1%)分别提高6个、1.5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6.2%,比去年同期(5%)、今年一季度(5.2%)分别高1.2个和1个百分点。先行指标方面,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8%,比全国(50.2%)、全省(51.3%)分别高1.6个和0.5个百分点。
但是,当前我市经济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一是外贸稳增长压力较大。虽然今年我市外贸结构在持续改善,但由于外部市场需求疲弱等影响,上半年我市外贸进出口下降3.4%,降幅较一季度扩大1.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加工贸易进出口大幅下降13.6%,拉低全市进出口增速5.6个百分点。而从发展趋势看,由于当前国际外贸形势仍不稳定,近几个月进口指数持续下滑,出口订单指数虽有所回升,但仍处在荣枯线以下,加之去年9月、10月进出口总
12
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57.5%、46.3%),也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基数。初步测算,全年进出口要实现2.5%左右的增长目标,下半年月均增速需达到7%左右、月均进出口规模需达505亿美元左右,要完成全年进出口增长目标难度极大。
二是工业生产面临调整压力。上半年我市工业虽保持平稳增长,但制造业税收收入仅增长7.7%,比去年同期(10%)回落2.3个百分点,反映我市工业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第一,工业增长过度依赖于部分行业和企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汽车制造业等三个行业增加值占我市工业比重的67%,合计拉动工业增长8.2个百分点,而其他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较为微弱。第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压力。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35.5%,比去年同期(33.5%)高2个百分点;企业应收账款增长20.3%,比去年同期(3.3%)高17个百分点。
三是部分行业超常规增长可能使经济走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上半年金融业、房地产业高速增长,增速分别达到18.7%、18.2%,比去年(13.8%、6.7%)高4.9个、11.5个百分点,比过去五年平均增速(11%、4.9%)高7.7个、13.3个百分点,二者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4.6%,比去年全年(27.3%)高17.3个百分点,合计多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若扣除这种超常规增长因素,今年上半年GDP增长并不乐观。同时,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对房地产开发投资依赖程度也较高,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
13
42.2%,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 48.2%,拉动投资增长10.8个百分点。近期股市波动加剧,房地产业受国家政策和市场环境影响较大,因此,这种阶段性超常规增长因素有可能难以持续,且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今年基数,将对第四季度乃至明年经济增长带来挑战。
图3 2010-2015年上半年金融业增速及对GDP贡献情况
35 302520 15105图030.42111.612.411.314.810.711.94 2010-2015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增速及对GDP贡献情况 9.2贡献率8.513.818.7实际增速 图4 2010-2015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增速及对GDP贡献情况
20151050-517.718.24.73.36.76.3 -3.4-20.212.314.2实际增速贡献率0.2此外,新预算法下的财政支出进度不太理想,油价波动继续扭曲部分指标数据,以及美国国会通过贸易促进授权法案后,TPP协定谈判和实施可能驶入“快车道”并将影响全球贸易环境等方面问题,也需要给予密切关注。
14
(二)关于我市经济走势及全年完成情况预测 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通过对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的分析,综合有关部门的判断,对全年经济增长情况进行了预测。具体如下:
工业方面,随着下半年稳增长措施和减轻企业负担方案的出台实施,我市工业有望在上半年增长7.8%的基础上稳步增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服务业方面,上半年我市服务业增长9.4%,考虑到下半年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速可能出现一定程度放缓,两者对服务业增长的支撑作用也将有所减弱,但随着财政预算支出进度加快,非营利性服务业等其它服务业增速有望逐步回升,预计全年服务业增长9.5%左右。投资方面,从历史经验来看,近5年我市投资下半年平均完成量为全年的60%左右,随着轨道交通三期等项目和城市更新加快推进,下半年投资有望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可超额完成年度增长目标。消费方面,当前我市人口总量趋于稳定,服务消费快速发展,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代表的商品消费增速逐步放缓,加之受一次性政策因素和石油价格下跌等影响,上半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增长1.2%。随着下半年消费旺季到来和各种促消费活动开展,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力度加大,加之我市居民赴港改为“一周一行”签注将缓解消费外流压力,预计下半年我市消费增速有望继续回升,但要完成全年
15
4%左右的增长目标难度较大。外贸方面,上半年我市外贸进出口下降3.4%,预计在外需市场无明显实质性好转的情况下,要完成2.5%左右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综合以上分析,如果国内外形势不发生剧烈变化,下半年我市经济将保持稳健增长,经过努力,GDP增速有一定把握在8.5%以上,但要达到8.8%的目标,还需要采取坚决的措施,进行全力冲刺。
三、下半年工作措施建议
下一阶段,全市将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两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把握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协调推动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积极防范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推动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突出抓好重大项目、重点区域、重大民生工程等“三重项目”,多管齐下扩大有效投资,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额完成目标。盘活财政存量资金,8月底前出台我市清理、盘活、用好财政存量资金的具体方案。强化重大项目支撑,确保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020亿元以上。全面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确保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等15个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年度项目投资总额完成610亿元以上。加快实施重大民生工程,确保12项重大民生工程全年完成
16
投资200亿元。
(二)促进外贸稳步回升。落实《推动外贸稳定增长和争创外贸竞争新优势工作方案》,深度挖掘外贸增长潜力,力争实现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的目标。加大对综合外贸服务平台的扶持力度,加大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汽车整车等进口力度,加快推进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全面推进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建设,加快制定出台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和管理条例,积极争取更多先行先试政策。高质量推进前海开发开放,加快建设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70亿美元。
(三)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着力增强消费基础作用,多渠道扩大消费需求,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左右。尽快制定出台促进消费升级的政策措施,在养老、健康、教育、旅游等领域实施一批重点新型消费培育工程,继续推进医保个人账户用于市民健身消费。加大新型消费类产品开发力度,积极拓展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新热点,全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5000亿元。取消新能源小汽车上牌限制,落实购车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研究增加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补贴。探索依托前海蛇口片区或保税区设立免(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吸引更多赴港消费和高端消费回流。
(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抓紧制定我市贯彻落实中发
17
8号文的具体实施意见,积极参与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支持创客发展的若干措施及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新增10个创客服务平台、创客3万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组织实施4-5批次专项资金扶持计划,在智能装备、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打造一批未来产业集群,力争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规模分别达2.3万亿元和4000亿元。积极落实国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政策意见,年内完成盐田综合保税区封关验收并正式运行,确保金融业增加值增速超过15%,年内引进总部企业10家以上,积极推进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规划建设。改革完善财政扶持方式,加快设立创新创业、新兴产业等大型引导基金,确保年内形成200亿元财政支出。
(五)提升服务企业水平。继续开展市领导挂点服务企业活动,及时协调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结构性减税、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税费减免措施,加大涉企收费清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支持微众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办好118件年度民生实事,加快实施民生微实事计划,未来三年全市民生微实事完成投资约40亿元。加强交通综合治理,打通23条断头路,改善南头关等30个片区通行条件,优化82个公交站点,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6%。三是加快保障性安居
18
工程建设,新增筹集安排保障性住房5.3万套,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加快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面推广使用国Ⅴ车用柴油,对柴油车、汽油车注册登记执行国Ⅴ排放标准,年底前全面淘汰“黄标车”,PM2.5年均浓度低于33微克/立方米。
(七)加强新常态下的经济调控。加强国际国内形势监测预警和分析,健全部门联合分析会议制度,强化财税、投资、产业及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政策储备。密切关注近期股票市场波动等国内外重大事件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准备。加大统计工作力度,健全完善新兴产业新型业态统计,确保及时全面反映我市经济发展成果。定期开展涉企数据管理督察检查,确保政府各部门涉企数据的一致性。强化目标责任落实,对照市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进展情况跟踪分析,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9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