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体育太极拳课改新思路

高职体育太极拳课改新思路

2022-01-20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 高职体育太极拳课改新思路 ◆尤振 (山东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太极拳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课程在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研究太极拳教学的规律,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旨在更新教学理念 与教学模式,探索新的课改方向。 【关键词】太极拳高职体育课改 太极拳是一种以中国古代导引养生理论为基础的,运用吐纳、导引等 除传统功法的神秘感。又能与之后课程相衔接,满足学生热身与健身的 方法,促进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中华民族传统武术项目。太极拳被高职院 需要。 校纳入公共体育课教学必修内容,但是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了很多 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活动中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今后太极拳教学工 作提供些帮助。 一、问题与分析 1.教学内容陈旧、简单 24式简化太极拳是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专家在传统太极拳基础上去 除繁难重复动作汇编而成。在半个多世纪推广中,全球已有4亿多人习练 太极拳,大部分都习练过此套路。学生对于太极拳的印象也是由此而来, 且很多地市初高中体育课或课间操都学习过24式太极拳.其套路本身过 于简单平和,不符合富有朝气、活泼好动的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教学方式刻板 现在采用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教师在前面背对学生,边示范边讲解动 作,同时学生 艮着模仿。这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 气氛沉闷,再加上太极拳动作不同于常人习惯运动技能,对习练者协调性 要求很高,导致学生感觉学习困难,谈不上体现出太极拳的特点,更谈不上 理解深层的哲学内涵。 3.理论与实践结合困难 太极拳有“哲学拳”的美誉,其拳理是一种思想。一种生活理念。它不 但有其本身的技击意义,还有良好保健效果,其“中正圆和”的理念也是做 人的准则与处事的哲学。高职体育太极拳教学仅在一学期内让学生理解 太极理论,练好套路,还能持之以恒的锻炼发挥保健效果,对身心合一的养 生思想有初步认识。是一个很深的命题。 4.教学评价不合理 高职院校对于太极拳的考核上,往往都是侧重动作质量和考核水平。 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评价。考核内容太过片面,这样会挫伤部分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难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方法与对策 1.探索将陈式太极拳引入高职体育太极拳教学 陈式太极拳是现代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分支及流派,其特点刚柔相济、 快慢相兼,劲走缠丝、动作舒展、发力刚猛,其外在表现很适合高职学生的 年龄及体能,即能弥补杨式拳训练强度不够的弊端。又能增加学生习练兴 趣。笔者将陈式太极拳国家竞赛套路56式分解出若干核心动作,根据专 业需要适当改编.以适应课程安排与学生体质。核心动作如下:起势、金刚 捣磋、揽擦衣、六封四闭、单鞭、白鹤晾翅、搂膝拗步、掩手肱捶、海底翻花、 云手、高探马、连珠炮、野马分鬃、摆莲脚、跌岔、金鸡独立、倒卷肱、翻身二 起、雀地龙,收势2O个动作。这些动作能代表陈式太极拳的特点。经过一 学期的习练,就能展示太极拳独有的风格。 2.将传统养生功法作为课前热身运动 太极拳运动扎根中国传统文化,脱身于体力劳动与战争。其训练方法 与中国传统养生方法息息相关。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是我国传统养生 功法的优秀功法.其训练原理与太极拳同宗。学生对这些养生方法的了解 仅限于高中历史课本中偶有提及,并未深述。笔者尝试将这几种养生方法 替代原有的简单刻板的热身运动,介绍学生习练,让身体形成肌肉记忆。在 “动静相兼,行动心守”的理论指导下,找到习练太极拳的感觉,既让学生消 154 08/2014 3.将推手作为一项辅助实践课程来教授 太极拳的套路训练只是太极拳运动的其中一部分,而功力训练,推手 训练。推断手训练和散手训练在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中很少介绍。推手是 太极拳运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训练方法,它既有初级阶段的全身协调性练 习,如定步的单、双手圈练习,又有中级阶段的知劲、懂劲练习,还有高级阶 段的平衡性训练。既有趣味性、娱乐性,又有很强的健身效果。很多学生 都嫌套路学习节奏缓慢,没有搏击操、健美操节奏明快,展示青春风采。通 过推手训练,既可以加深套路学习中招式的印象,又能通过劲力的训练让 身体更通透,对自身内部结构有更深的了解,还能进一步了解太极文化的 真意,增强学生反应能力与协调性。 4.将专业运动队的训练内容引入课堂 太极拳是传统武术的一支奇葩,其训练方法既有传统武术的基础,又 有他独特的方法。但是很多训练方法包括形体及意念的训练,是需要在掌 握传统文化的大框架下才能实施的。现当代人很少接受正规传统文化的 教育,一时间不能接受这一理论体系,使得习练者不清楚、不明白,非常正 常。而现代体育理论以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人体力学等理论作为依 托,能让现代人很容易接受。尤其是随着现代体育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 的专业体育训练方法。能让专业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提升体质与技能,提高 运动成绩。笔者将摔跤、柔道、散打、泰拳等优秀搏击项目的部分适合高职 院校学生理解、习练的训练内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开阔眼界,能增加对课 程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对于增加运动协调性,增强体质有着很好的效果。 5.将太极拳鉴赏作为辅助课程来展示 太极拳的魅力让习练太极拳的人痴迷。而没有接触过或初学者对太极 拳的印象只是仅限于“神秘”“四两拨千斤”“舒展缓慢”,“老年人练的舞 蹈”。笔者通过搜集与太极文化和阴阳理论有关的周易讲座、琴棋书画等 中国传统文化,与太极拳有关的影视作品、教学视频、名家表演、套路和推 手比赛、传统养生功法,与竞技体育有关的搏击、摔跤、柔道、跆拳道、泰拳 等视频,展示给学生,通过讲解让学生对太极拳运动有初步认识,让学生知 道太极拳运动的由来及沿草。破除对太极拳的神秘感及陌生感,增强学生 对太极拳运动的鉴赏能力,对太极拳运动有正确认识,而不是人云亦云,既 不盲目排斥或轻信,又不刻意贬低太极拳运动。 总之,太极拳作为高职体育课程的一部分,无论对于学生个人学习和 院校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是传承传统文化重要环节。研究太极拳教 学的规律,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突出其功能性与文化价值,更好地为 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赵荣.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新思路的思考[J].现代企 业教育,2o12,(23). [2]郑欣.论多媒体技术在24式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体育学 院学报,2006,25(2). [3]姚彬彬.高校体育教学中陈式太极拳教学方法研究[J].长江大学 学报,2o12,09(3). 基金项目:山东省职成教课题(批准号:2O12zcj1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