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析儒家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

探析儒家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探析儒家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

摘要:儒家思想我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财富,其中丰富的德育内容,在今天的高校德育教育中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本文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儒家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1、儒家思想有助于高校将德育始终摆在首位;2、儒家思想有助于坚持培育“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标;3、儒家有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原则;4、儒家思想有助于高校德育内容的具体化;5、儒家思想有助于高校德育方法的完善。 关键词:高校;德育;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1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永恒的星辰。儒家思想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如重义轻利、严于律己、天人合一、仁爱等优秀的道德观念,因此,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

究竟儒家思想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具有哪些价值呢?

一、儒家思想对德育的重视有助于高校将德育始终摆在首位 儒家历来是十分重视德育的。孔子说过:“君子怀德”(《论语·里仁》),认为君子经常想的就是道德。孔子也一直坚持将道德教育摆在知识教育的前面,他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则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是后来儒家德育首位的育人思想。这一点与高校将德育放在首位的思想是一致的。

我们都知道,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孟子说过:“善政不如善教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句体现孟子“仁政”思想的话,也反映出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验证的教育的阶级性,另一方面,反映出教育的阶级性突出的表现为德育。因此,我们说德育的首要地位是由教育的阶级性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高校重视德育,就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

《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儒家思想坚持,道德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根本,德育的作用就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重视德育的传统,在我历朝历代的历史作用都是巨大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是离不开儒家的德育首位思想的。因此,我们说儒家思想对德育的重视有助于高校将德育始终摆在首位。

二、儒家思想中对理想人格的塑造有助于坚持培育“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标

“四有”是我国对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人民素质的优劣决定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就大小。在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是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和追求。在孔子关于理想人格的论述中,尤以对“君子”的论述最多。孔子始终将培养“君子”作为他的教育目标,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

层次的教育目标——“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之大丈夫”(《孟子·滕文公》)。“大丈夫”体现的是理想上追求、道德上的典范,作风上的自律,加之儒家思想本就是一种教育思想,因此,我们说儒家教育思想中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与“四有”的教育目标是相通的。

三、儒家的“仁爱”有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原则 将“以人为本”的德育原则展开来解读就是,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要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原则。

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爱”的说法很多,《论语·颜渊》中提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梁惠王》中提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思想尽管都带有浓重的阶级性,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的,“仁爱”思想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完全适用的。

基于这种思想,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和自己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理所当然的要关心、尊重、理解他们。在实施德育时,要以平等的太对对待学生,要坚持道理说服、真情感动、榜样引领的教育方式。要经常尝试与学生换位思考,分析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四、儒家思想中众多的道德条目有助于高校德育内容的具体化 提倡德育不是一个口号,而要有具体的内容。儒家教育思想在德育方面,有一整套的道德规范,共有:仁、义、礼、忠、恕、孝、

悌、勇、恭、宽、信、敏、惠、友、敬、慈、爱、温、良、俭、让等二十多条。不仅内容众多,儒家关于每一条都有丰富的说明,指导人们如何去实践。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的一个不足之处就在于教育内容空泛,只有“口号”,而没有一套具体的行为规范,以致于部分学生“说一套,做一套”。但上述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规范的明确要求,就为我们设计高校德育的行为规范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本”和参考依据。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思想是站在当时本阶级的立场之上提出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其中内容进行现代化的解读,赋予它们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说,儒家思想中的道德条目是可以作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内容的指导依据的。 五、儒家思想中的品德教育方法有助于高校德育方法的完善 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内容,还取决于教育的方法,德育亦不例外。“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思想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把学生视为主体,把学生看做是一个有思想、有需要、有感情的人,要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角度实施教育。这种现代化的“人本”精神在我国的儒家教育思想中,早就有体现。儒家的先贤们为我们留下的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财富,直到今天,对我们的教育方法仍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具体方法如下: (1)启发式。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强调的是设法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钻研教育的内容。

(2)环境陶冶。强调的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陶冶受教

育者的身心,促进其健康成长。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儒效》)

(3)寓道德教育、礼乐教育于知识教育、日常行为教育中。可见于《论语·述而》中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4)因材施教。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比西方教育家昆体良早500多年,这既是我国教育史上的骄傲,更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总之,儒家思想的内容是博大精深的,对我们搞好高校的德育教育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樊建武.从与现代教育的冲突与融合看儒家教育思想及其德育传统的现代价值[d].西安科技大学,2003.

[2]苗苗.儒家道德思想与高校道德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1.

[3]王艳芳.论汲取儒家思想精髓实现以德育人[j].教育与职业,2006,(29).

[4]艾红梅,程明莉.儒家思想对当代学校德育内容的价值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