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中医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中医治疗

2022-07-2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中医治疗

发表时间:2011-06-01T14:11:17.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6期供稿 作者: 田春雨[导读]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中常见的类型,为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田春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医院 150500)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6-0407-02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中常见的类型,为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动脉硬化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常见的有:①动脉粥样硬化;②动脉中层钙化;③小动脉硬化三种。【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 治疗 一、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中年以上有上述易患因素,渐出现脑力体力减退,或胸闷胸痛,或下肢凉麻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应考虑有发生本病可能。 (2)血脂异常。

(3)X线表现相应动脉壁内有钙化。 (4)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性病变。 (二)辅助检查

本病目前尚缺乏敏感而又特异性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血液检查病人多有脂质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血清胆固醇或(和)血清甘油三酯增高、血清脂蛋白增高、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90%以上的病人表现为Ⅱ或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流变学示血黏度增高。血小板活性可增高。

(1)X线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可以显示其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性病变,以及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脑X线、CT、磁共振显像有助于判断四肢和脑动脉的功能情况及脑组织的病变。

(2)多普勒超声:能判断四肢动脉、主动脉和肾动脉的血流情况以及狭窄程度,因无创伤性,可反复动态复查。血管内超声和血管镜检查则是直接从动脉腔内观察粥样硬化病变,是最客观、有效的方法。

(3)心电图及其负荷运动试验:所示的特征性变化有助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放射性核素检查有助于了解脑、心、肾组织的血供情况。

(三)鉴别诊断

(1)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主动脉病变和主动脉瘤应与梅毒性主动脉炎和主动脉瘤鉴别。主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主动脉内膜病变,病变从上而下进行性加重,以降主动脉为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以腹主动脉最多,一般在肾动脉下方,疼痛可在背部、上腹部,可向胁部放散,X线检查可发现。梅毒性主动脉炎是后天梅毒的晚期表现,通常都在初期下疳出现之后10~30年发生,病变的特点是主动脉中层破坏,引起平滑肌和弹性组织坏死,以及动脉周围炎症,冠状动脉口可有狭窄,主动脉根部扩张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动脉瘤,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不同,梅毒性病变一般以主动脉根部最重,至主动脉远端部分则渐减轻。放射线检查对胸内任何病因性动脉瘤的诊断都有助益。

(2)与纵隔肿物鉴别。如淋巴结肿瘤、皮样囊肿、胸腺瘤和胸骨后甲状腺等,主动脉造影或放射性核素扫描可以作出诊断。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须与其他冠状动脉病变所引起相鉴别。

如风湿性冠状动脉炎,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引起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等均可引起心绞痛,要根据病史及其他临床表现来鉴别。

(4)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血管意外须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血管意外相鉴别。

(5)肾动脉硬化引起的高血压要与其他原因的高血压鉴别。肾动脉血栓形成引起肾区疼痛要与肾结石相鉴别。

(6)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所产生的症状须与其他病因的动脉病变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和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引起者相鉴别。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纲目

辨证主要辨标本虚实,本病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多为气虚、阴虚,标实主要以血瘀、痰浊、寒凝、气滞多见,治则应补虚泻实,标本兼顾。

1.肝肾阴虚,髓海不足

头晕头痛、目眩耳鸣、健忘、思维不易集中,或郁或呆、腰酸腿软、心烦不寐、肢体麻木、舌质暗红苔少、脉弦细或细涩。 2.脾虚痰聚。阻遏脉络

形体肥胖、身倦嗜卧、短气自汗、胸闷发憋或胸痛,心悸不宁,头蒙如裹,舌苔白厚或腻,脉滑或弦滑。 3.气滞血瘀,心脉痹阻

胸闷憋气,阵发胸痛,痛引肩背或伴心悸失眠,烦躁郁闷,舌尖、边有瘀点,脉沉涩或弦紧。 (二)审因论治

1.肝肾阴虚。髓海不足

滋补肝肾,益髓通络。方选:杞菊地黄丸(《医级》)加减:枸杞子12 g,菊花10 g,熟地24 g,山萸肉12 g,山药12 g,龟板15 g,牛膝15 g,女贞子15 g,丹皮10 g,丹参15 g。 2.脾虚痰聚,阻遏脉络

健脾化痰,除湿通络。方选:导痰汤(《济生方》)加减:半夏9 g,陈皮9 g,胆星6 g,橘红9 g,炒枳实6 g,茯苓15 g,薏苡仁15 g,炙甘草3 g,生姜6 g,丹参15 g,川芎6 g,赤芍12 g。

3.气滞血瘀,心脉痹阻

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选: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化裁:当归10 g,川芎6 g,生地12 g,赤芍10 g,桃仁10 g,红花10 g,枳壳6 g,桔梗6 g,柴胡3 g,牛膝10 g,甘草3 g,元胡10 g。

参 考 文 献

[1] 吕光强,倪桂学.红花注射液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2例. 中国保健,2009年第8期. [2] 孟庆云编.动脉粥样硬化中医治疗/疑难病中医治疗丛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09. [3] 郝剑平,李有刚.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66例.河北中医,1998年06期. [4] 张莉芳.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近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05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