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物专业基础课研讨式教学实践及配套考试改革

生物专业基础课研讨式教学实践及配套考试改革

2020-01-04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40卷 第5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40 No.5 2019年5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y.2019

生物专业基础课研讨式教学实践及配套考试改革

闫荣玲 李常健 刘 芳

(湖南科技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摘 要:研讨式教学法由于其突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专业基础课程着重专业基本理论、原理、方法的学习,研讨式教学法十分适用于此类课程的课堂教学,配以合适的考核方式改革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文章对我们近年在生物专业基础课中研讨式教学法的应用及其配套考试改革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教学效果;研讨式教学法;专业基础课;生物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9)05-0036-02 DOI:10.16336/j.cnki.cn43-1459/z.2019.05.014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及新近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再次明确和着重强调了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课堂教学质量是决定高校教育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研讨式教学法由于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可有效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的多重转变,契合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而越来越受到关注,并被普遍认为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1-2]。专业基础课程着重基本理论、原理、方法的学习,研讨式教学法十分适于此类课程的课堂教学。近年在生物专业的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实践发现,研讨式教学法有效凝练了课程特色和提高了教学效果。

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习惯以及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是一个急待思考的问题。

1.2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不高

常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信息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

递,教师的不间断语言以及对重要知识点的反复讲解占据课堂绝大部分时间,课堂忽略了学生主体角色,学生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参与度低。若教师语言风格无特色、缺乏幽默感,所授内容又抽象枯燥、趣味性不强,则课堂呈现单调、沉闷、乏味的氛围,教师与学生实质上处于两个不同时空。这样学生参与度低的课堂,其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1.3教学过程对学生创新能力与批判思维等重视不够 高校课堂教师为课堂主体的现象依然普遍[5]。不同专业的不同课程由于课程性质、内容、难度等存在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所起作用等也会不尽相同。生物类专业基础课由于与实际生产、生活、身体联系紧密,且侧重基础理论、原理、学说、方法等学习,可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改变传统的完全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

1 生物专业基础课开展研讨式教学的必要性

1.1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大部分学习主动性不强,习惯被动接受教师在课堂有限时间内传递的有限信息,未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方法[3-4]。尤其是无线网络及移动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和缺乏有效引导情况下,众多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被互联网的娱乐、游戏、社交等占据。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激发和培养学

2 侨研讨式教学在生物学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实践发现,研讨式教学可分为课前准备、课内研讨、课后反馈三个阶段,各阶段相互衔接、缺一不可。

2.1课前准备

此阶段,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结合教师提供的相关文献及资料,或在教师引导下各小组自主查阅资料,对即将展开学习的章节内容进行预习或研读。同时,教师在此阶段对不同小组布置特定任务(任务可以是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在充足时间保障条件下,各小组进行资料以及简易模型的准备。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动态,对各小组的困难与疑问进行及时解答。

2.2课内研讨

本阶段是研讨式教学最重要的阶段。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系列引导性问题,各小组在短时间组内讨论后阐述对问题的见解,教师根据小组对问题的阐述情况、阐述过程

收稿日期:2019-01-09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湘教通„2016‟400号)、湖南省“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湘教通„2016‟276号)、湖南科技学院2017年校级教改课题(湘科院教发[2017]56号,项目编号XKYJ2017009)、2016年校级研讨式课程(普通生物学)与2018年校级课程思政(生物化学)项目的的支持。

作者简介:闫荣玲(1982-),河北石家庄人,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教学与科研工作。

36

中所用到资料或模型、以及在阐述过程中引发出值得思考的新问题等,激发组间讨论并把握好时间节奏。实践表明,课堂中教师对问题的阶段性小结、对学生学习误区的及时纠正、对复杂理论或原理的深入解释、对学科前沿成果的引入,以及对多媒体图片与动画的巧妙运用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课后反馈

本阶段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课堂教学结束后,各小组对课堂知识进行进一步理解与吸收,并通过课程在线平台、QQ学习群等对学习存在的疑问、课堂组织、学习效果等进行反馈,教师进行及时解答或回复,进一部提高教学效果和指导后续章节的教学。

3 研讨式教学的配套条件与措施

为更好地实施研讨式教学以取得更佳的效果,除课前精心准备、课中巧妙实施、课后及时总结外,还需要一些硬软件条件以及配套措施的实施来辅助。

3.1课程在线平台

随着无线网络完成校园全覆盖以及移动终端普及率与网络带宽的增加,师生利用网络在线课程平台进行学习、交流、讨论、答疑变得简单而便捷

[6-7]

。为更好地实施《普通

生物学》的研讨式教学,便于课程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共享以及师生间的课堂外的无障碍交流。一个流畅、稳定运行的在线课程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3.2课程教学资源

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资料库、习题库、教学录像、文档资源等几个部分:资料库主要包括文献资源与视频素材,前者是指与开展研讨式教学内容相关的前沿研究论文、综述、著作的PDF文件或照片、扫描件等,以及教师整理后的系列研究成果、系列背景资料等,主要用于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拓展;后者是指与开展研讨式教学内容相关的长度适中的科普性、学术性、前沿性的演示视频或解释某一原理的视频资料,主要用于辅助学生自主性学习和课前准备。习题库主要用于对强化研讨式教学过程中的部分细节,增强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教学录像是把研讨式教学过程实时录像并上传至课程网站;文档资源则是教师开展研讨式教学相关章节的教学设计及与之匹配的教学课件等。

3.3硬件设施配备

研讨式教学适宜小班教学,且教学过程中需对学生进行分组,部分章节教学过程中需要必要硬件设备支持,因此面积不大,但设备齐全、氛围浓厚的教室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帮助。我校近年新建的研讨式教学专门教室为教师开展研讨式教学探索提供了良好条件,其中多媒体演示系统、轻便且可灵活拼组的课桌椅、若干可移动小黑板等应该是开展研讨式教学的必备硬件设施。

4 研讨式教学配套考核方式改革

4.1更加注重课堂中的参与度与综合表现

研讨式教学法的施用模式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着阐述者、批判者、提问人、讨论者等多重角色,而非传统教

学法的倾听者这一单一角色。但学生个体间在性格、表达能力、知识积累、学习态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研讨式教学法的效果好坏很大程度决定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因此需要利用平时成绩来引导学生逐渐改变先前的学习方法与态度,积极参与到课堂小组讨论、组间交流、师生交流、观点阐述等环节中来。通过课堂中学生的综合表现评定其学期的平时成绩,并提高平时成绩在最终成绩中的占比来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其平时表现。

4.2改期末一次性考核为过程式多次考核与期末考试结合

高校课程考核目前仍主要依赖期末考试,未发挥其以考促学的目的。因此,我们考核方式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即改期末一次性考核为过程式多次考核与期末考试结合。过程式多次考核设置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即既要引导学生学习好基础理论、原理、方法,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各次考试成绩计入平时成绩[8]。

4.3改闭卷考试单一形式为开、闭卷结合形式 根据不同考试内容(知识点)的考察目的,我们对期末考试也做了改革,采用开、闭卷二种形式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开卷部分突显试题的开放性、创新性,主要侧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闭卷部分则主要侧重对课程重要原理、理论等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的考察。

5 小 结

研讨式教学辅以课程在线平台、课程教学资源、硬件设施设备建设以及考核方式改革等配套措施,可使生物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更紧密,灵活性、趣味性、新颖性、前瞻性更强,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更明显等显著改变,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以及教学过程对学生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等的重视不够等问题,有效提高了生物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史春媛,郑克岭,王威.对高校研讨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危机管理”课程为例[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37(1):191-193.

[2]朱文蔚.研讨式教学在《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24(1):38-40. [3]晓蕾.大学生学习状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高教学刊, 2016,(18):59-60.

[4]陈大鹏.大学生学习观现状、原因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38(1):51-53.

[5]王素艳.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11):44-45.

[6]廖阳,闫荣玲,袁志辉,等.生物化学课程网站在线答疑的实践与体会[J].生物学杂志,2016,33(1):123-125.

[7]姜杉健.工程图学在线课程的建设及试运行教育教学论坛[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102-103.

[8]廖阳,何福林,闫荣玲,等.应用生物技术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广州化工.2016,44(5):195-196.

(责任编校:何俊华)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