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考试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政治教师对教学开始感到雾里看花,课堂上教师已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起来却昏昏欲睡。考试开卷,明明书上有现成答案,可学生总是答非所问,气得教师七窍生烟。如此这般,教师们便对政治教学迷惘了。曾几何时,政治是学生获得高分的主要学科,只要努力背诵,在考卷上一点不漏的背出来,便是才子莫属。可如今实行开卷,再让学生背诵已然不成实际,学生不愿意了,背了价值也不大。于是政治教学难了,抽象理论太枯燥了,且都在书上,学生都不愿意听你婆婆妈妈的解说,而教师不对理论进行解说,学生又难以领会。于是政治教者头痛,学者学习态度变得无所谓。思索这一变化,实乃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变化的过渡时期,学生不在应试了,而我们教师还存在应试的的思想,于是教学严肃起来,课堂枯燥起来。如果我们深刻体会素质教育的内涵,也许我们的教学就会变得轻松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表明,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得从“乐”着手。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最好的老师就应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入政治学习的乐园。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兴趣教学法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21 世纪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就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去发掘学生学习上的兴趣,寓教于乐,力求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兴趣教学。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兴趣

如果把思想政治课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利用多媒体这一创设情意的最佳工具创设情境,利用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

有趣的动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强烈的探究热情,逐渐进入积极思维的佳境,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达到对教材内容具体而深刻的理解。我制作的课件《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由“艰苦奋斗歌”引入,再加上视频《大庆精神》,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真正感受祖国的变化离不开艰苦奋斗。这一恰当的教学情境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探索实践,政治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达到较好的课堂效益。

二、 以形象的漫画引出学生的兴趣。

漫画,是对社会生活的折射,她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社会主义民主》时,必然有提到资本主义民主,如何对照资本主义虚伪的、有欺骗性的民主,讲清社会主义广泛的、真实的民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运用列表对照分析,引用大量数据来说明的方法外,还采用了漫画的形式加强教学效果。如用“跷跷板”漫画 ---跷跷板一端坐着一头驴头人身像,另一端坐着一头象头人身像,中间是美国白宫,在象驴身上分别写着“民主党”、“共和党”字样,他们分别代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这表明美国政治两党轮流执政的真实面貌。这就清楚地说明,资本主义的民主,不过是两党之间的民主,是有范围、有层次的民主,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没有参加国家管理的民主权利,因而是虚伪的、表面的一部分人的民主。反之,则说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广泛性、真实性的真正民主。这比抽象的说教讲授既生动又形象。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愿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三、 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学生的兴趣。

诚然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便规律”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可以用“脚与鞋”打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脚,把生产关系比作鞋。并说明人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大,脚不断地增大,所穿的鞋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这样做出来的鞋穿在脚上才合适。正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用“脚与鞋”来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取譬贴切,印象深刻。这比泛泛地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效果要好的多。

四、 与语文结合生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政治教学中,我把政治教学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政治学习中迁移语文知识,从而理解政治理论观点。在学习意志坚强的表现一课时,意志坚强的表现为处事果断,文中列举语文课中的《曹刿论战》为例,叙述了曹刿因为处事果断而打了胜仗,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为数不多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处事果断的益处,我让学生阅读《曹刿论战》,并指出文中表现曹刿处事果断的句子,并分析果断带来的好处,学生分析明白了处事果断要具有目的明确、胆大心细、甚至敢冒一定风险的思想。通过政治与语文的结合,学生与深入浅出中理解了处事果断的要领。把政治与语文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政治理论观点的理解,又使教学生动有趣,既拓展了教学的知识性,又增强了教学科目的联系性。

五、 巧用歌曲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利用歌曲引课,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愉快享受的过程,使学生乐学会学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增强时间和效率的观念》一课时,我演唱歌曲《时光》“时光如小河的水,日夜奔腾永不回~~~~~~”。通俗的歌曲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浅显化,生动地深化了教材的思想内容。讲《祖国贫弱受辱人民受奴役》一课时,我播放了《松花江上》,学生从悲愤的歌曲中体会到祖国人民受屈辱受奴役的悲惨情景。增强了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树立为祖国崛起而读书的壮志。这样用歌声撞击了学生的情感火花,为后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面对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开放性的开卷考试,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出趣,提高教学效果是广大教师关心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以上是我在政治教学中采用的几种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处于积极活动之中,处于用脑、用眼、用口、用耳、用手等活动之中。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问题,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提高了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