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一中 叶友娥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选择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班级等写在答题纸上。
3、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答题,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百舸(gě) 摇曳(yì) 摭拾(zhã) 翅膀甫(fǔ)健 ....B、干瘪(biē) 翘首(qiáo) 啮噬(niâ) 汗流浃背(jiá) ....C、妥帖(tiē) 不啻(dì) 戕害(qiāng) 恪尽职守(kâ) ....D、侘傺(chì) 烙印(lào) 悲怆(chuàng) 按捺不住(nà)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3分)
A、测试的功能,是辅导我们分辩出什么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因子,当我们面临人生的选择和丧失时,会比较镇定从容,妥贴地排出轻重缓急。
B、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恳的泥土之上。 C、落日跳跃着、颤抖着降落,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一半。
D、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澜灯灺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掂念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这个罪犯的父亲就是横行乡里的痞子,如今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的父亲还........坏。
B、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段时间里,我县南京路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深夜,大街上还是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如果毫无知识储备,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是铩羽而归。 ....D、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须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1
A、在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 B、若遇到风和日丽的午后,不但你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
奇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C、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经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
欲念,驱使他这样去做。
D、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在读者面
前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读者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5、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话,使前后文连贯,符合人物的心理与性格。
(4分)
清代某私熟有四个学生。一天,当地来了戏班,四个学生都想去看戏。先生见此情景便说:“我提一个问题,如果谁答得妙,我就允许谁去看戏。”我的问题是:“读书好还是看戏好?”
学生甲不多想便说:“ △ ”。 先生生气地说:“你就知道玩!”
学生乙回答说:“ △ ”。 先生笑着说:“此老生常谈也,谁都会说。”
学生丙采用了圆滑的说法:“ △ ”。 先生不以为然的说:“此调停两可之说,恰似汝之为人。”
学生丁灵机一动说:“ △ ”。 先生十分满意:“好,好,此言得之矣。” 6、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4分)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7、有一位同学,学习上有偏科现象,重理轻文或者重文轻理。请你写一句话赠给他,
启发他纠正偏科现象,这句话中要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30字内)(4分)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每小题3分)
眼下,“山寨”是个热得发烫的词汇。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主要特征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是从小作坊起步,通过模仿知名品牌迅速占领市场。也许是因为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山
2
寨产品”从手机起步,逐渐蔓延到其他经济领域,又几经演化,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文化领域,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文化现象。一时间,“山寨鸟巢”、“山寨熊猫”、“山寨网站”、“山寨春晚”、“山寨明星”甚至“山寨红楼梦”纷纷出炉,大有席卷之势。
有专家认为,“山寨产品”并不是完全的盗版和剽窃,其中包含着大量创造和创意的成分,只要没有明显侵权和恶意毁谤,对于这种创造性应该给予一定的空间。山寨文化自有其流行规律,顺应规律进行疏导,比强行压制更有益于今天的和谐文化建设。“山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原产品的一种戏仿,它对主流文化既有一种迷恋,同时又带有嘲讽。“山寨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以一种戏仿方式反讽主流文化现象的同时,“山寨文化”往往能发出民间的声音,并照鉴主流文化的不足。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对这种新兴的文化现象持警惕和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山寨文化”中都包含着相当程度上的剽窃和颠覆因素。这些消极因素,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是对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阻碍,更是现代文明、道德良知的一种集体退化。
“要问‘山寨文化’向何处去,我们必须先问为什么‘山寨文化’能够生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文艺理论家陆贵山强调,“山寨”不仅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更是一种集娱乐与非主流为一体的生活态度。“山寨文化”的精髓是多元融合、多元共生,它巧妙地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捕捉到了人们的猎奇、从众等社会心态,形成一股备受关注的潮流和态势。但“山寨文化”毕竟是一种以模仿为内涵的文化现象,能否经得住市场的考验,还有待时间检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山寨文化”中娱乐成分多,文化因素少;消费心理多,文化创新少。从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出发,一些涉嫌触犯法律的“山寨产品”,有被规范的必要,一些打着仿造的大旗,以与仿造对象极端相似的风格与微弱差别的包装来蓄意误导、欺骗顾客的产品,更应该迅速叫停。
有学者预测,“山寨文化”无外两种发展态势,一是从娱乐到搞笑再到消亡,这种“山寨文化”不过是披着一层华丽画皮的“垃圾文化”;另一种是走出仿造,走向创新,最终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这样的“山寨文化”才是前途光明的“民间智慧的文化之旅”。
(节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3日)
8、下列对“山寨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寨文化”是一种新兴的备受社会关注的文化现象,其精髓是多元融合、多元
共生。
B、“山寨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在反讽主流文化现象的同时,往往能发出民
间的声音,并照鉴主流文化的不足。
C、“山寨文化”包含着大量创新和创意的成分,自有其流行规律,只要合理疏导,
3
对今天的和谐文化建设具重要意义。
D、“山寨文化”之所以存在并蔓延,是因为它巧妙地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捕捉到
了人们的猎奇、从众等社会心态。
9、下列不属于对山寨文化持警惕和保留态度原因的一项是( ) A、“山寨文化”中娱乐成分多,文化因素少,消费心理多,文化创新少。 B、“山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对主流文化既有一种迷恋,同时又带有嘲讽。 C、“山寨文化”包含着剽窃和颠覆消极因素,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和对我国法制化
进程的阻碍。
D、“山寨文化”是一种以模仿为内涵的文化现象,能否经得住市场的考验,还有待
时间检验。
10、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山寨”不仅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更是一种集娱乐与非主流为一体的生活,主
要特征为创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B、“山寨产品”打着仿造的大旗,以与仿造对象极端相似的风格与微弱差别的包装,
误导、欺骗消费者。
C、对于具有剽窃现象的山寨文化,有人认为应当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也有人认为
应当坚决给以制止。
D、从“山寨文化”的发展态势看,要么是从娱乐到搞笑再到消亡,要么是走出仿造,
走向创新,最终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11、给上面在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10字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前方》(节选)
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象: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4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12、如何理解“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4分)
13、第二段中,作者指出人的悲剧性 命运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条列出。(4分) 14、第二段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说说引用的作用?(4分)
15、第三段划线句中的“前方”“家”和“无边的旷野”分别指什么?(3分) 16、这是一个选择问句,结合文意,说出作者的倾向态度,并简要分析。(5分) 三、古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苏轼的《赤壁赋》节选,完成17—22题。(22分)
王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答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北非曹际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纵一苇之所如(像) B、固一世之雄也(固然) ..C、挟(偕同)飞仙以遨游 D、知不可乎骤得(轻易得到。)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何为其然也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徘徊于斗牛之间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相与枕藉乎舟中 ..D、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游于是乎始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 侣鱼虾而友麋鹿 ..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
20、下列对苏轼的《赤壁赋》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客人因见月出东山的景象,并看到这里的地理形势,从而联想起曹操的诗句和业绩,生出积极用世的念头。
C、客人又联想到主客双方的现实处境,深感个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和短暂,思想颇为消沉。
6
D、选文第3段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21、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2分)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4分)
译:
译: 22、文中关于箫声的文字极富表现力,试作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3-24题。(6分)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23、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3分)
24、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
(3分)
(三)古诗文名句默写。(选做3小题,6分)
25、(1)指点江山,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是故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荀子《劝学》)
(4)君自故乡来,______________。来日绮窗前,_______________?
(王维《杂诗》)
四、作文(60分)
7
(3)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张洁在散文《我的四季》中说“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没有充分的准备,便急促地上路,经历了艰辛却遭遇失败,这样的经验让我们痛心并需要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这样的经历当然不只在寻找水源时才会碰上,你有类似的经历与感受吗?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
8
高一语文第一次检测答卷纸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选择题每题3分,共17分):
1、 2、 3、 4、 (每小题3分)
5、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话,使前后文连贯,符合人物的心理与性格。(4分) 学生甲说:“ ”。 学生乙说:“ ”。 学生丙说:“ ”。 学生丁说:“ ”。
6、改写为:
(4分)
7、 (4分)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8、 9、 10、 11、
12、
(4分) 13、
(4分) 14、
(4分) 15、
(3分) 16、
(5分)三、古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苏轼的《赤壁赋》节选,完成17—22题。(22分)
17、 18、 19、 20、 (每小题3分) 21、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2分)译:
②(4分)译: 22、(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3-24题。(6分)
23、(3分)
24、(3分) (三)、古诗文名句默写。(选做3小题,6分) 25、(1) ,
(2)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A:yâ zhí B:biě jiā C:chì)
2、C(A:分辨、妥帖。B:汗流浃背、开垦。D:酒阑灯灺、良辰美景、惦念)
3、C(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褒义,情感色彩不合语境。B、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
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C、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D、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4、D
5、甲:看戏好! 乙:自然是读书好!
丙:书也须读,戏也须看! 丁:读书即是看戏,看戏即是读书。(4分)
6、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4分)
7、文科和理科是科学王国入境护照的封面和扉页。(4分)
8、C(“包含着大量创新和创意的成分”不当,这仅是某些专家的观点,不代表本文观点) 9、B(该项是从“山寨文化”积极的角度陈述的)
10、D(A项,“创造性”不当,应为“仿造性”。B项,文中说“一些涉嫌触犯法律的山寨产品”。C项,
“有人认为应当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不当)
11、“山寨文化”何去何从。或:如何看待“山寨文化”。
12、(1)这里运用比喻,把人生比成苦旅,写出了人生就是苦苦寻找心灵家园的旅程,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挫折和痛苦,或是身体之苦,或是精神之苦,任何人都不例外。(2)人生的实质是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
13、(1)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2)在于人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惦记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3)在于“人无法还家”;(4)还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14、(1)引用了大量写家园之思的古代诗歌,来论述人处于走向前方与惦念家乡的矛盾之中。(2)丰富了文章内容,加强了文章的文采和意蕴。
15、(1)“前方”是指人未经历的人生,是人追求的理想;“家”是指人的精神归宿;“无边的旷野”指人没有精神归宿。
16、虽然是问句,却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希望人能找到精神上的归宿。因为文中把人生比成苦旅,人不断
的离家和归家,离家就是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归宿,归家也是为了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表面上两者是不一样的,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寻求人的精神寄托。 17、A(到,往) 18、B
19、C(名词作东动词用) 20、B 21、略。
22、作者进行想象,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从而形象生动地使箫声如在读者耳边。运用比喻,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写其声之悲凉,又将其比作细丝极写其悠扬,然后又写箫声感染潜蛟和寡妇,极其夸张地写出箫声的感染力极强。
23、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3分) 24、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3分) 25、(1)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3)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应知故乡事。寒梅着花未? 26、略。
2012届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年 级 试卷类型 高一 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内容 知识 版块 语言文字运用 24 题型 具体考核知识点 1、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 2、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和正确书写 3、词语的识记、理解、运用 4、病句的辨析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A A A B B C D E E 学 科 填表时间 能力层次 语文 填表人 叶友娥 材料来源 课内外结合、以课外为主 2009年11月5日 分 题号 值 F 3分 3分 3分 3分 1 2 3 4
简答题 5、语言综合运用 概念判断 筛选信息 文意分析 归纳概括 简答题 简答题 6、社科文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简答题 简答题 简答题 简答题 简答题 论述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简答题 简答题 简答题 简答题 填空题 A B B B B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E E E F 4分 4分 4分 3分 3分 3分 3分 4分 4分 4分 3分 5分 3分 3分 3分 3分 6分 4分 3分 3分 6分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课外 课内 课外 现代文阅读 32 课外 7、文学作品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古代诗文阅读 34 8、文言文 词类活用的理解 文中信息的筛选 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文中手法的分析 9、古诗鉴赏 10、常见名句名篇的默写 写作 E 60分 11、作文 作文题 60 ◆能力层级: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E—应用,F—探究
◆其中:一(24分,含1—5 共7题) 二(32分,含6—7 共9题) 三(34分,含8—11 共9题)
四(60分,含12 共1题) 共26题,150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