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科目名称 课程名称 适用年级 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 基础课程 设计人 学 校 日 期 丁艳霞 实验小学 2013.2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 总课时数 70 编 写 依 据 一、本学段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的摘录: 基 于 课 依程 据标 一 准 的 分 解
第三学段(5~6年级)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作图等技能。 3.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5.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6.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7.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用线段图寻找其他方法。 8.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9.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10.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1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1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1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1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1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二、本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学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那么本教材在全套教材中也处于一个总结性的地位,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了知识线,又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使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学材整体分析 基 于 依据学 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的 研 究 二、本册数学教材的主要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的理解。 2.改进比例的编排,突出比例的概念,丰富联系实际的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学材重难点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学习内容 教材重点: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3、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6、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7、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8、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9、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教材难点: 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6、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通过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授课时间安排: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12课时) 三、比例(17课时) 四、统计(2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基 于 依学 据情 的 三 分 析 基于 依 教学 据条件 四 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有了较好的基础,在计算、分析问题和解决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自学和老师的点拨为主。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学生已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渐渐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缺少对题目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也存在部分粗心特点,思考问题深度不够: 在做灵活拓展题时,缺少多角度分析解答问题。 针对学生学习动态的变化,而采取设计一些灵活多样的题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思维发散题,有利于在巩固基础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结合我们市直小学的实际情况,教学中经常用到网络下载的声音文件,自制教具,小黑板等。虽然学校还没有班班通设备,但是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可以根据学校的安排,在上课时进行使用。
课 程 目 标 结合以上依据,我设臵了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程内容
1、来源于学材的内资源 分析 2、来源于教师和学生课堂内外、家庭等学具 单元序号 单元专题 容; 本册共有六个单元:负数 圆柱和圆锥 比例 数学广角 统计 整理与复习 利用圆柱和圆锥实物模型、和自己动手制作的学具,家里的水龙统一小时滴水情况统计,以及自行车蕴藏的奥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读写训练重点 1、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教学内容 补充学材 校本课程 温度计的用法,银行工资折的取钱和存钱情况统计方法 圆柱和圆锥在实际解题情况下多种切面 圆锥体积的由来 地考察 实践活动 回家让爸爸妈妈讲一讲银行的课时安排 1 负数 到银行实存款出纳情况,合理用钱。 3 2 圆柱和圆锥 1、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 和高,圆锥的底面和高。 2.圆 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 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探究圆锥体积的由来 15
3 比例 1.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 解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3.比例尺,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4、图形放大与缩小现象, 会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利用网络,在地图上找到河南省、中搜集正反自己去过的地方,算国、世界地比例图像,量出图上距离,图 从中体会不同 出实际距离。 自行车里的数学 17 1、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5 数学广角 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1、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 知识。2、数的四则运算,数估 算,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解方程.3、计量单位,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4、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5、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图形的平移、旋有余数除法的广泛 各种统计图 统计自己家一周塑料袋的统计小组内一家一周内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并制成2 4 统计 使用数量 统计图 搜集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节约用水 3 6 整理与复习
转的认识;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6、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7、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8、.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每天10到搜集并整口算,知识理知识网网络的整络 理方法 口算比赛 实 施 建 议 一、实施建议的提出要注意围绕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学段训练重点和解决重点)。 技术 要领 学 材 内 容 的 实
二、还要注意围绕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学生学习的薄弱点来提实施建议。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实施建议要涉及到的内容。 四、学习活动的大致安排在实施建议中也要有所显示。 1、数与代数方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强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和优化,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加强方法的指导。 2、 空间和图形:加强直观教学,注重教具和课件的合理运用,注重与现实世界相联系,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来认识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施 建 议 4、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重视复习整理能力的培养。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6、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7、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 一活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 尊重教材但不“唯”教材,“基于”教材又能“再生”教材。首先,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课 程 资 源 的 开 发 提供了可能,我们要善于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将教材中静态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挖掘教材隐含的课程资源。 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度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学服务。对于那些对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够,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臵换教材生疏的课程资源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臵换教材中生疏的课程资源。例如,用生活中对家禽的统计取代教材中对奖牌的统计;用学生上学熟悉的路线取代教材中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把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紧密地联系起来,既感到亲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综合 实践 活动 的 实施
本册教材安排《自行车里的数学》、《节约用水》、《有趣的平衡》、《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抽屉原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联想、猜测,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同样,用比例尺作图的教学(第51页例3),让学生小组自主讨论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先确定比例尺,再根据比例尺确定操场在图上的长和宽,最后作图。“数学游戏”──“剪大洞”(第31页)则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体会图形变
建议 换的奇妙,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2、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自行车里的数学》和《节约用水》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3、2013年春六年级数学学习效果检测实践卷(一)至(十)的计算,书面口算、操作等活动。 课 程 评 价 操作 关键 课程评价方式包括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纸笔测试次数、内容和评价等级;过程性评价则要力求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有考查的内容、方式及一些评价标准,特别是对那些不便于纸笔测试的项目有个整体思考。 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阶段一以贯之的目标,对于小学高年级学段,我将评价学生学生读写能力作为评价的重点。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写作评价重视学生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如是否有写作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结合新课标建议,依据本册教材,结合平时教学,我们将过程性评价和期末的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学生学情,我还将进行单元、期中和期末等书面测试,采用百分制。另外还会在临近期末时,把知识分项、分块对学评价 重点 评 价 方 式 生进行考察,采用星级考评。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本学期会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在实行定量评价的同时,也运用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我们主要采用日常考查的形式,通过课堂反馈、作业检查、课下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指“评语”,可以是口头评价、书面评价、随机评价等等。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予随机评价。
与此同时,我们还把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终结性评价——主要指纸笔测试:随堂检测、双单元测试(月测)、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将采用百分制,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和概率、综合实践和应用等四大板块更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自我改进的积极性和方法。 形成性评价——主要以完善“成长袋”的形式,记录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 过程性评价——我们的过程性评价更是精彩纷呈:课堂表现表、小组评价表,自我评价表,同时我们还精心为每一项作业设计了考核表,凡是作业得优秀者都可以在班级的作业评价栏中得到一颗小红星,累计够10颗红星升级一枚大拇指印章,张贴在数学书的封面上,积够5枚大拇指印章还可以换取一枚笑脸印章。除此之外,我还利用班级展示板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享受过程性评价带给他们的快乐。 对于更具有实践性的学习领域,如综合性学习等多采用展示性、表现性评价,不仅有张贴、公示等静态形式,更注重动态形式:讲台演示。 活动评价:每次活动和班级激励机制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能力,并享受过程性评价。 (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得分加入文明储蓄卡中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4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度量、画图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分 项 实
施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器探求规律。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