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问的法国“禁忌”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不能问的法国“禁忌’’ 口赵风英 拿起全部候选人的选票,走进隔间拉好帘子,从中挑出一张 装入匿名信封,然后投进票箱。不可单取一张,提前暴露投谁的 票。签名时还要面无表情.控制内心情绪。这是法国人讲求“低 调.再低调”的选举文化。 “不投同一人。不进一家门” 一家人为投了不同人的票而反目成仇?这可不是说笑。2014 年地方选举.因为儿子选择与极右翼国民阵线为伍.记者的朋友 阿兰与其子断绝了父子关系。他遗憾地说,投票虽是个人行为. 但是我怎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投奔勒庞?尼古拉和艾米莉相恋两 年多.一次吃着早餐听广播,他发觉艾米莉竟是极左政党的拥护 2017.9◆下◆领导文萃 79 者。一怒之下.尼古拉让女友打包回家…… 担心遭到至亲之人的“政治背叛”.法国人一生都在未雨绸 缪。法式家教中的一个重头戏就是培养孩子的政治观 从小启 蒙,灌输正确价值导向。让子女一点点变成“根正苗红”的家族接 班人。要是哪家孩子因选举和长辈对立.那绝对是对家庭的一大 羞辱。等NJL女长大开启恋情、组建家庭时,他们也喜欢先搞清 楚对象的政治倾向,这甚至比星座血型配对更重要。法国人称此 为“扫雷”,70%的已婚者认为要在婚前扫除最危险的“雷” 在他 们的爱情观里,夫妇在选举上不同心,爱情就缺乏保险。真可谓 “不投同一人,不进一家门” 大选是职场“危险话题” 政选不光破坏家庭关系.还常是职场和官场的“终结者” 工 作间隙跟同事聊大选情势.是法律赋予员工的言论权 不过30% 的人认为这是个“危险话题”,领导尤其担忧谈这会分裂团队、降 低效率。法律规定。鼓动同事接受某政见可面临3年监禁和高额 罚款。消防员因为24小时待命,可能憋不住说出选举投票意向, 在法国算是一个特例职业。职场菜鸟容易掉进招聘政治陷阱,支 持某行业、老板不看好的政客都可能被毙。劳资专家特意支招如 何识别面试中隐藏的政治题.用“您会因为我的选举意向而忽略 我的能力吗”等回答巧妙提醒招聘者涉嫌歧视。他们制作的模拟 视频成为求职者点击的热门 法国大选制度实名公布为政客取得选举资格而签名的市长 身份.有人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布赞西市长回忆说,2007年因 80 领导文萃2017.9◆下◆ 为勒庞.市政厅被人喷上了“排外刽子手”的涂鸦,一年内没市民 跟他打招呼.施政举步维艰 布拉巴萨格市长也因支持勒庞受到 各种侮辱威胁.次年被愤怒的选民拉下马 不可说破的神秘“禁忌” 1792年法国首次实现全民选举。至今已225年。中途虽有 间断.但有力塑造了法国人热衷政治的性格 主张言论自由却为 抒发一己政见而陷人婚姻危机或者丢掉饭碗.虽难以置信却有 数据佐证。《费加罗报》称,80%的法国人在约会初始避谈大选, 43%的人不在工作中聊政治。因为政治.还有30%的人与家人闹 矛盾。4%的人和亲人完全决裂。 研究了30年人际关系的碧斯教授认为.支持极端候选人容 易招来“素质太低,不明是非”的批评。各候选人政纲不同.不管 谁上台,维护己方价值和利益势必导致另一方受损。每个人都怕 遭到道德审判,怕因“投错票”而被贴上“损人利己”的标签。避免 纷争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说。所以,除了铁杆政粉之外,法国人可 以倡言工资、宗教甚至性取向.唯独“投谁的票”变成无人触碰的 “禁忌”。碧斯说.投票日正赶上她出差.她特意写下委托书让好 友代投。好友确定她不投勒庞的票才接受委托.因为她“宁愿牺 牲友谊也无法为朋友代投勒庞”。大选期间,法国媒体特意提醒 法国人当心“祸从口出”:若不愿落得子散妻离.就不要说破“投 票禁忌”! (摘自《环球时报》) 2017.9◆下◆领导文萃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