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缓刑考验期限如何计算,如何理解判决确定之日

缓刑考验期限如何计算,如何理解判决确定之日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缓刑考验期限如何计算,如何理解判决确定之⽇

在我国,缓刑是指对于特定的罪犯根据他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对所居住社区有没有重⼤不良影响等因素规定了⼀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但很多⼈不知道缓刑考验期限如何计算,如何理解判决确定之⽇等问题。下⾯就和店铺⼩编去看看吧

⼀、缓刑考验期限如何计算

我国《刑法》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是指判决发⽣法律效⼒之⽇。如果提出上诉或者抗诉后,经⼆审维持原判的,则应从⼆审判决确定之⽇起计算。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需要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进⾏考察,判决前先⾏羁押的⽇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如果⼀审宣判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仍在押的,可先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待判决⽣效后再依法交付考察。

1、缓刑考验期的长短以原判刑期长短为依据,可以和原判刑期时间相等;也可以适当长于原判刑期,但有封顶,最长不超过原判刑期⼀倍;

2、缓刑考验期也不能短于原判刑期,这样不利于充分发挥缓刑的作⽤;

3、缓刑考验期,说明对判缓刑的犯罪分⼦并⾮免除刑事处罚,是否不执⾏刑事处罚,取决于犯罪分⼦在考验期的表现,如果表现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执⾏原判决的规定,撤销缓刑,执⾏刑罚;

4、缓刑考验期间的时间起算从判决⽣效之⽇起计算,由于缓刑是有条件的不执⾏原判刑期,所以判决之前先⾏羁押的⽇期不能折抵缓期考验期。

⼆、如何理解“判决确定之⽇”

应该如何理解“判决确定之⽇”,应该是对⼈民法院的判决书确定的判决结果没有任何异议,也就是法院的判决结果经过独任审判员审理或合议庭评议或者审判委员会讨论确定下来并公开宣判,且过了上诉期或抗诉期,判决书已经⽣效,已有执⾏效⼒的情况下才可称为判决“确定”。因此,将判决确定之⽇理解为判决⽣效之⽇才是准确的。简单来说缓刑的考验期限要从判决确定之⽇起计算,判决确定之⽇即判决发⽣法律效⼒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欢迎在线咨询店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